欢迎您光临中国的行业报告门户弘博报告!
分享到:
图表 2011-2017年我国物联网市场规模
2018-11-14 来源: 文字:[    ]

    当前,中国已经形成相对完备的物联网产业链,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都具备较大的市场规模。目前,感知层市场规模已经超过千亿元,网络层三大核心运营商(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实力不断壮大,应用层受益于示范工程已经步入市场主导期,物联网产业链正释放出巨大价值。

    2016年以来,我国物联网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5G、低功耗广域通信网等新技术加速融合,呈现集成创新、迭代升级等特征。

目前,我国物联网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产业生态持续升级,平台化和细分领域应用热度提升。工业物联网、消费物联网、智慧停车、车联网、智慧物流、安全防伪等应用活跃,部分物联网应用用户达到千万级。

    2017年国内物联网2G芯片出货量达10亿片,4G芯片出货量达3亿片,NB-IoT芯片出货量达2000万片,LoRa芯片出货量达1亿片。

    2017年,国内物联网产业规模基本突破1万亿元,从应用领域来看,目前,在物流、交通、建筑、医疗等行业信息化中,已出现物联网的雏形。在智能交通、物流、制造、能源等对智能化要求较高的领域,当前的信息化应用已处于物联网的初级阶段。

从空间分布来看,我国已初步形成长江三角洲地区、环渤海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西部地区四大物联网产业空间格局,四大区域各有特色,区域间相互独立,协调发展。各区域研发机构、公共服务等配套体系完备,企业分布密集,产业氛围良好。同时,这些地区依托发达的经济环境与雄厚的地方财力,建设了一大批物联网示范项目, 带动了相关技术和产品的大范围社会应用。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龙头,物联网产业在全国也处于领先地 位,芯片、传感器等基础环节有一定产业积淀,特别是在新型MEMS传感器的研发和产业化方面一枝独秀,整体产业汇集力很强。环渤海地区则主要依靠京津冀区位与资源优势,以集成和模式创新为主发展物联网产业。珠江三角洲地区市场化程度最高、产业链衔接最为紧密,各环节对市场的感应程度较为明显,市场转向灵活。西部地区发展平 稳,逐步形成产业聚集,基于RFID的区域行业应用开展较好。未来优势地区将进一步提速发展,引领国内外物联网领域资源向这四个地区汇聚。

图表   2011-2017年我国物联网市场规模

资料来源:工信部

文字:[    ] [打印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