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光临中国最大的行业报告门户弘博报告!
分享到:
2008年中国煤炭市场运行回顾及2009年市场展望
2009-04-08 来源:中国煤炭 文字:[    ]
1 2008年我国煤炭市场概况

  2008年煤炭经济运行总体上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态势,我国煤炭市场供求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2008年12月,尽管煤炭供求仍然处于相对的“买方市场”状态,但是各种促使煤炭价格下降的不利因素得到了释放,煤炭市场运行的外部环境也得到些许改善,交易价格继续下降的动力已显不足。当月,在国内具有代表性的沿海地区煤炭市场,市场动力煤的交易价格出现“先降后扬”的“触低反弹”走势。

  1.1 原煤产量

  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2008年全国煤炭工业统计快报显示,2008年,全国煤炭产量完成27.16亿t,同比增加1.93亿t,同比增长7.65%。其中山西、内蒙古、陕西等8个省区煤炭产量超过1亿t,神华集团、中煤能源、同煤集团等35家大型煤炭企业产量超过1000万t,神东等13个大型煤炭基地产量超过了20亿t。

  1.2 铁路煤炭运量

  据中国煤炭运销协会统计,2008年全国累计煤炭日均装车55101车,同比增加4290车,增长了8.4%。同期,全国铁路煤炭运量累计完成134477万t,同比增加了12396万t,增长了10.2%。

  1.3 煤炭销售情况

  据中国煤炭运销协会统计,2008年全国商品煤销售258270万t,其中国有重点煤矿销量132989万t。

  1.4 煤炭进出口完成情况

  (1)煤炭出口完成情况。2008年全国煤炭出口集港共完成4559万t,同比减少了822万t,下降了15.3%。

  (2)煤炭进口完成情况。2008年全国煤炭进口量进一步萎缩,1—11月份累计进口煤炭3810.93万t,同比减少836.55万t,下降18%。

  1.5 电煤库存消耗情况

  2008年初,由于冰冻雨雪自然灾害影响,电煤供应异常紧张;到3—4月电煤消耗下降,电煤供应有所宽松;5月后电煤消耗逐步增加,电煤供应又趋于紧张;六七月份电煤消耗大量增加,供应异常紧张,煤炭价格大幅度攀升;8月电煤库存增加,供应紧张局面缓解;9—11月电煤库存大幅度增加,压港压库严重,煤炭价格大幅度下滑;12月份电煤库存持续有所减少,各种促使煤炭价格下降的不利因素得到了释放,交易价格继续下降的动力已显不足,在国内具有代表性的沿海地区煤炭市场,市场动力煤的交易价格出现“先降后扬”的“触底反弹”走势。

  据国家电网公司电力调度中心统计,冬季用电、用煤高峰在2008年12月终于有所体现,电煤消耗终止了此前连续4个月的回落态势(见图3),当月直供电网的电煤平均日耗水平达到183.7万t,比11月份增加了24.4万t,提高了15.3%,但是仍然明显低于2007年12月日均201.2万t的水平。

  1.6 冶炼精煤市场变化情况

  2008年冶炼精煤市场价格也经历了有史以来最大的涨幅变化,市场需求决定价格在冶金煤市场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年初,国内主流主焦煤、肥煤、1/3焦煤价格平均为900—1100元/t左右,无烟煤价格为750—850元/t左右;进入2008年三四月份,随着市场对钢材需求的进一步加大,冶金煤价格开始了2008年的第一轮上涨,上涨幅度大约为150—200元/t;6月,在市场需求的带动下开始了第二轮价格上涨,上涨幅度大约为200—300元/t;第三轮涨价出现在八九月份,在此期间冶金煤价格继续大幅度上涨,上涨幅度达到250—300元/t。2008年冶金煤价格最高时,主焦煤、肥煤、1/3焦煤均突破了2000元/t,而其他煤种为1650—1900元/t,无烟煤在1300元/t以上。2008年9月以后,随着市场对冶金煤需求的减少,冶金煤价格开始下降,在10月份和11月份下降幅度更大,单月下降均在300元/t,11月底主要煤种恢复到2008年5月第一轮涨价的价格水平,而其他煤种的价格基本接近第一轮涨价前的价格水平。至2008年12月份,绝大多数煤炭企业冶金煤维持了11月份的价格,只有少数企业的价格继续下滑。

  1.7 主要港口煤炭发运

  2008年全国主要港口累计完成煤炭发运50951万t,同比增加4607万t,增长了9.9%。其中,内贸煤炭发运累计完成46278万t,同比增加5221万t,增长了12.7%,外贸煤炭发运累计完成4673万t,同比减少了615万t,下降了11.6%。

  2 2008年我国煤炭市场运行的主要问题

  2008年以来影响煤炭经济及市场运行的原因,既有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性金融动荡因素,也有国民经济增长趋势放缓明显、主要耗煤产业产品产量下降,煤炭需求趋缓的因素。

  2.1 世界经济增速明显放缓,国际能源产品价格明显回落,煤炭需求下降

  (1)2008年1季度,世界经济同比分别增长4.4%和3.9%,比2007年同期分别回落0.04和0,46个百分点,回落速度加快。2008年9月以来,美国次贷危机迅速演变为全球性的金融动荡,世界主要经济体都面临严重的金融风险,各国政府联手救市,效果尚未完全显现。

  (2)国际石油、天然气价格大幅下跌对煤炭价格形成一定压力。2007—2008年,国际石油价格几乎走完了一个轮回,从55美元/桶左右一路攀升至147美元/桶,从2008年7月11日的147.50美元/t一路下跌,下降幅度已经超过70%以上,现在又跌回40美元上下。同期天然气期货价格也下跌了50%以上。国际石油、天然气价格进一步下跌,将直接影响煤炭销量并打压煤炭价格。

  (3)国际煤炭需求下降,价格一路走低。受全球经济衰退加剧以及国际油价走低影响,国际煤炭价格连续下跌。世界最大的煤炭出口港澳大利亚纽卡斯尔港动力煤价格在2008年7月4日创出194.79美元/t的历史纪录后,煤价持续下跌,截至2009年1月已回落至80美元/t左右,下跌60%左右。

  (4)国际货运市场航运价格下降。截至2008年10月10日,反映国际航运市场景气度的BDI指数已经下滑至5026点,与2008年5月20日的历史高点11793点已下跌超过50%,创下了近7个月的新低。受国际航运价格下降的影响,国际煤炭市场价格大幅下跌。

  2.2 中国国民经济增长趋势放缓明显,与煤相关产业产品产量下降,煤炭需求强度减弱

  2008年的前8个月,工业生产总体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态势,9月份后受国际金融危机快速蔓延等因素影响,增速开始大幅回落。针对形势的急剧变化,国家及时出台了扩内需、保增长的政策措施,工业企业也根据市场变化主动调整了生产节奏,加强营销管理。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全年工业经济总体仍保持了较好的发展态势。工业生产增速明显回落。2008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9%,增幅比2007年回落5.6个百分点,比2003—2007年平均增速低4.1个百分点。工业品出口增势继续放缓。2008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出口交货值80844亿元,比2007年增长10.8%,增幅同比回落10.7个百分点。其中,11月和12月同比分别下降5.2%和8.8%。工业企业利润增幅回落,亏损额大幅上升。2008年1—11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利润24066亿元,同比增长4.9%。增幅比1—8月回落14.5个百分点,同比回落31.8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4879亿元,增大1.8倍。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利润7985亿元,下降14,5%;亏损企业亏损额3199亿元,增大3.4倍。生产资料价格先扬后抑,四季度快速下滑。2008年12月,流通环节生产资料价格环比下降3.7%,降幅比上月减少6.1个百分点;同比下降11.7%,降幅比上月扩大5.3个百分点。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下降1.1%;原材料、燃料、动力价格下降1.3%。

  (1)火电发电量下降,电煤消耗明显减少。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统计,2008年全国发电量增速回落明显,火电尤为明显。2008年,全国全口径发电量34334亿kwh,同比增加5.18%,增速比2007年回落10.32个百分点。其中水电增长19.50%,火电增长2.17%,核电增长8.79%,风电增长126.79%。水电、核电发电量占全部发电量的比重比上年同期分别提高1.97和0.07个百分点,火电发电量比重则回落2.40个百分点,风电等新能源发电量比重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发电设备累计平均利用小时下降幅度较大。由于发电量增速逐月放缓,在新增装机规模仍然较大情况下,导致全国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下降幅度较大。2008年,全国平均设备利用小时数为4677h,同比降低337h。其中:水电3621h,同比增加102h;火电4911h,同比降低427h;核电7731h,同比降低46h。各省设备利用小时普遍下降;电煤供需形势剧烈变动,极大影响电力供需。2008年以来,电煤供需形势剧烈波动,极大影响电力供需,总体呈现“前紧后松”的总趋势。电煤价格快速上涨后高位回落,2008年全国发电耗用原煤134014万t,比上年增多4.04%。全国发电日均耗煤366.16万t/d,比上年高13.25万t/d。第4季度电煤消耗高位回落,全年日均耗煤比前3个季度日均耗煤水平低34.50万t/d。12月份直供电网的电煤平均日耗水平达到183.7万t,比11月份增加了24.4万t,提高了15.3%,但是仍然明显低于2007年12月日均201.2万t的水平。电厂库存的稳定与2009年春节期间用电负荷减少也有关系。国家电网人士透露,今年春节期间,日平均用电量在62亿kwh左右,比2008年同期下降4.62%。春节期间工业用电的大量减少,导致电网负荷大大减小,发电用煤量也相应减少。

  (2)钢铁产量急速回落,冶金用煤大幅减少。据钢铁协会反映,2008年下半年以来,国内钢产量出现连续月环比负增长。据透露,2008年10月份,钢铁行业6年来首度出现亏损58亿元,而11月份,亏损额增至127亿元。累计相加2008年钢铁行业四季度亏损达到476亿元。虽然行业全年仍有850亿元利润,比2007年的1447亿元同比下降41%。由于冶金产品需求减少,价格下滑,钢铁行业用煤下降。截至2008年10月10日,全国钢材价格比最高点下降30%左右,长材、板材价格全面下跌,按目前吨钢价格与成本比较,每吨钢材亏损1000元以上,10月份全行业有80%以上的企业亏损。从近期对山西、河南两省煤炭企业调研的情况看,山西焦煤、潞安、平顶山、永城和神火等企业供冶金用精煤、高炉喷吹煤需求量大幅下降,价格普遍下降500元/t以上,多数钢铁企业要求暂时停止发货。

  (3)建材产品产量增幅减缓。2008年前8个月,初步统计,全国水泥产量8.84亿t,同比增长4.3%,9月份全国水泥产量同比下降0.7%。2008年前8个月全国平板玻璃产量3.84亿(重量)箱,同比增长7.5%,创2000年以来最低增长速度。

  (4)有色金属行业产品产量下降。以电解铝产业为例,近期电解铝市场开始逆转,电解铝价格大幅下降,由2008年9月以前的16000元/t以上降到第4季度的12000元/t左右,平均每吨亏损3000元左右。有色金属企业纷纷减产或停产检修,用电量下降,间接影响煤炭消耗减少。

  (5)煤化工行业煤炭需求增长不大。中国是化肥生产大国,年化肥行业耗煤9000万t左右,由于中国农村可耕地面积变化不大,加之国家限制化肥价格、控制化肥产品出口,化肥产量基本稳定,耗煤量也基本保持稳定。而煤基化工行业仍处起步阶段,大规模的煤制油项目尚未投产。总体上讲,煤化工产业煤炭需求基本稳定。

  2.3 从煤炭供应能力分析,资源整合、小煤矿改造、大型现代化煤矿建设速度加快,煤炭供应能力增强

  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煤矿安全整治力度,积极推进煤炭资源整合与小煤矿联合改造工作,关闭淘汰了一大批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小煤矿,改造提升了一大批资源条件好、有发展潜力的煤矿,新建设了一大批安全高效的现代化煤矿,实现了全国煤矿数量大幅减少、煤炭产量大幅提高的形势,煤炭生产供应能力处于持续增加态势。

  从全国煤炭采选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增长形势看,今后两年煤炭产能建设仍处于增长期,煤炭供应能力还将继续增强。全国煤炭生产能力连续6年以年均2.0亿t以上的速度增长,煤炭供应保障能力逐渐增强。据统计,2006年至2008年9月底,全国煤炭采选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4250.35亿元,据此估算,在今后2—3年内将新增产能约7—8亿t。

  从煤炭供需关系看,需求增速放缓,供应能力继续增加,市场供求平衡的压力加大,继续朝着市场供需宽松及供过于求的方向发展。

  3 2008年我国煤炭市场变化的特点

  3.1 煤炭库存大幅度增加,供过于求的市场形势由沿海向内地蔓延

  2008年8月份以来,中国煤炭库存增加、市场供过于求的情况开始在沿海及周边地区出现,产区的煤炭库存不足,有不少煤炭产区及生产企业生产多少销售多少,根本没有库存。随着市场供求形势的变化,煤炭库存增加、供过于求的态势不断向内地蔓延,部分煤炭中转地区及煤炭产区的库存量也开始不断增加,供过于求的形势也开始显现。

  3.2 随着煤炭库存的增加,不同地区煤炭供应的紧松情况发生了反向变化

  2008年8—12月,煤炭市场的库存情况和上半年相比,不同地区煤炭供应的紧松程度发生了反向的变化。从库存情况来看,上半年煤炭供给紧张的地方,现在库存大幅度增加,库存量最高。上半年煤炭供应宽松的地区及煤炭产区库存现在并不多,基本上是供求平衡。由于煤炭下游产业的市场走低,整个社会的商品需求减弱。现在铁路运其他货物少了,都开始运煤炭了。原来远离煤炭产区的需求企业,怕煤炭供应紧张的形势卷土重来,路途遥远,一时也运不到地方,现在由于经济发展疲软,整个铁路运输需求减少,铁路运力有所缓解,车皮供应开始宽松,加上铁路以完成计划为条件要求煤炭供求企业必须多运煤,造成有的煤炭运到了,但客户没有;有的客户因为购煤太多,消费量低于采购量,造成煤炭积压库存大幅度增加。结果是,煤炭产区及周边地区煤炭供应显得偏紧,而消费区大量库存积压。如湖南、湖北等上半年煤炭供应紧张的地区,现在库存明显偏高,有的电煤库存已经可以使用40天左右了。而供应湖南、湖北的河南郑州、平顶山、义马等矿区目前的库存并不多,属于供求平衡的情况。

  3.3 中国煤炭市场的价格变动出现了区域性分化

  从中国煤炭市场交易价格的变化情况来看,外向型经济发达的东南沿海地区由于受世界金融危机及经济滑坡的影响,商品出口量大幅度下滑,经济发展面临困难,部分企业歇业停产,电力和煤炭需求减少,出现比较严重的煤炭供过于求的现象,价格下滑幅度大。作为外向型经济欠发达的中国中西部、东北的大部分地区由于受世界经济滑坡的影响较小,经济发展仍然比较快,煤炭需求仍然不断增加,煤炭供不应求的形势还没有根本缓解,价格主要呈稳定运行态势。

  3.4 煤炭市场需求不足,煤炭销售价格较大幅度下滑

  由于2008年上半年,特别是六七月份,煤炭价格上涨幅度太大,出现一些价格方面的泡沫现象,产生了不应有的价格虚高。2008年8月以来,由于煤炭市场供应情况发生了变化,煤炭需求不足,库存开始增加,煤价开始下滑。有的价格下滑是正常的,但有的是不正常的,像焦炭价格,甚至比主焦煤价格还低,绝对不正常。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信息统计部统计,2008年1—11月全国大型煤炭企业原煤平均售价为358.2元/t,比前10个月减少3.8元/t,环比下降1.05%。据秦皇岛港市场调查发现,12月份超过25.12MJ/kg的优质动力煤价格由7月最高时的1000元/t,下滑到600元/t,价格下降约40%。

  3.5 我国煤炭价格下滑的差异性比较大

  从煤炭价格下滑的情况来看,中国不同地区、不同煤种、不同价位、不同购销机制煤炭价格下滑的速度、幅度不同,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1)按煤炭产品的用途来说,冶金煤相对下滑幅度最大,有的幅度达到60%以上,现在不少精煤价格下降幅度都达到了30%以上;化工建材煤下滑幅度一般,一般在20%左右;市场化电煤价格下滑幅度大,重点合同电煤价格保持相对稳定,估计电煤平均价格下滑在10%—20%之间。

  (2)按煤炭价格的市场化程度来说,市场化程度高的非重点合同煤种下滑幅度大,市场化程度低的重点合同煤种下滑幅度小;有的重点合同煤还低于市场煤价格,价格一直保持相对稳定,没有出现价格下滑的情况。

  (3)按煤炭产品附加值高低来说,高附加值的焦煤、精煤利润空间大,价格下滑幅度大,低附加值的普通煤种价格下滑幅度小。

  (4)按国民经济发展区域来分,中国经济发达的东南部沿海地区是煤炭销售的高价区,价格下降的幅度最大;中部地区煤炭价格下滑的幅度一般;西部及偏远地区,由于本身的价格就低,利润空间很小,煤炭价格相对比较稳定,价格很少下滑或下滑幅度比较小。

  4 2009年中国煤炭经济及市场运行的预测

  4.1 预计2009年煤炭产量将继续小幅度增加

  由于世界金融危机影响,中国煤炭市场由供应紧张向宽松方向发展,大部分地区出现供过于求的形势,煤炭价格通过大幅度跳水下滑后,价格逐步趋于相对稳定。预计2009年煤炭产量的增长幅度将低于2008年,产量将低于两位数的增长幅度,估计增长5%左右,总产量28.5亿t左右。

  4.2 煤炭资源税征收办法有望进行改革

  根据国务院、发改委、财政部的有关文件精神,按照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煤炭资源有偿占用的市场化改革将进一步深化,由目前的按煤炭的开采数量收取资源费,改为按照煤炭资源的质量好坏、价格高低的不同征收煤炭资源税,即由按量收取改为按价收取资源使用的费用。按煤炭资源开采数量收取煤炭资源税,煤炭资源好坏一个样,价格高低一个样,是不科学的,不公平、不合理的,是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改为按煤炭销售价格征收资源税,更能公平合理体现煤炭资源的价值,因此这一征收办法将会落实。当然,最终煤炭资源使用费应该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纳入市场进行竞争。随着煤炭资源税征收办法的改进,煤炭生产成本将因此较大幅度提高。

  4.3 煤炭进出口政策将可能调整,煤炭出口将可能增加

  2008年1—8月份,中国煤炭供应持续紧张,为了保证国内煤炭供应,国家采取了提高煤炭出口税率的办法以抑制煤炭出口,根据财政部门通知,2008年8月20日起,中国对炼焦煤出口暂定税率由5%提高至10%,对其他烟煤等征收出口暂定关税,暂定税率为10%,临时关税政策囊括了所有的煤炭品种。这样,出口税率调整后,再加上出口配额的限制,由于煤炭出口还不如在国内销售利润更高,致使煤炭出口量进一步减少。由于中国煤炭资源丰富,随着中国煤炭生产能力的提高,煤炭市场供应形势的缓解,并出现了较大区域的煤炭产品库存积压、市场供过于求的严峻形势,为了推动煤炭工业的发展,中国的煤炭进出口政策有可能要适当调整,降低煤炭出口税率,以此减少国内煤炭市场供过于求的压力,推动煤炭出口,煤炭出口量将可能会进一步增加。

  希望中国一方面要增加煤炭进出口数量,更进一步纳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轨道,构筑更加科学合理的有进有出、南进北出的煤炭进出口格局;另一方面,由于中国煤炭资源丰富,中国应继续保持煤炭纯出口国的地位,不要在国际市场上和其它煤炭资源匮乏的国家争购煤炭资源,而不应成为纯进口国。

  4.4 2009年煤炭价格市场化程度将进一步提高,实际上存在的煤炭价格双轨制逐步消除

  我国虽然在煤炭购销方面实行了市场化改革,但是,实际上煤炭交易价格并没有真正完全实现市场化,仍然存在着比较明显的煤炭价格“双轨制”,即重点合同和非重点合同煤炭价格的较大差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2009年煤炭价格市场化程度将进一步提高,重点合同和非重点合同的价格差距将会减小甚至消失,重点合同的煤炭价格上涨幅度将达到10%左右,市场煤价格将可能继续小幅度下滑,逐步接近重点合同煤炭价格,调整的结果重点是合同煤炭价格将和市场煤价格基本趋于一致,逐步消除仍然存在的煤炭价格“双轨制”。

  4.5 2009年煤炭市场运行动荡弱化,平稳强化

  几年来,中国煤炭市场价格不断攀升,特别是2008年煤炭市场上出现了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煤炭价格由快速上涨到急速下滑的急剧动荡的情况,煤炭市场运行很不稳定;中国煤炭市场运行将由连续几年的价格不断攀升,转入价格相对稳定运行的轨道,煤炭供应将逐步趋于供求平衡,并保持适度的市场竞争,煤炭价格将以相对稳定为主旋律。

  4.6 国家将进一步加大煤矿生产安全监管力度

  随着煤炭市场供过于求的局面日趋严重,针对当前煤矿生产领域非法违法现象仍然比较严重、由非法违法所导致的重特大事故多发问题,有关部门将依法严厉打击各种非法、违法和违规行为,加大违规矿井和违规企业的关停力度,逐步减少以致消除不安全生产能力,达到缓解煤炭供过于求的矛盾,推动煤炭行业的安全和谐发展。

  4.7 煤炭行业将大力调整优化煤炭产业结构

  抓住煤炭市场供过于求的有利时机,进一步推进煤炭资源整合、企业兼并重组,促进煤炭产业的优胜劣汰,减少和消除落后的煤炭生产能力,加快煤炭大基地、企业大集团的建设步伐。

  另外,由于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很可能会出现一些难以预料的变数,这要在中国煤炭经济发展的实践中进行不断地探索和研究,才能及时的、科学的、准确的把握中国煤炭经济发展的动态,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作者简介:李朝林(1964—),男,河南永城人,中国矿业大学毕业,中国煤炭市场网高级分析师;中国煤炭市场网研究员,研究领域:中国煤炭市场。
文字:[    ] [打印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