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8-10 来源:中国市场调查网整理 文字:[
大 中 小 ]
2009年,全球化工行业催化剂需求持续增长。尽管当前世界经济已处于下行通道,但全球催化剂需求仍保持乐观。世界催化剂需求的年增长率为6%,2012年市值将达到163亿美元,其中聚合催化剂将增长最快。由于对催化剂选择性和产率要求的提高,以及工艺过程改进的要求,化工行业对催化剂的需求仍在增长之中。合成气制化学品可发挥煤炭、天然气和生物质等丰富的原料优势,雅保、巴斯夫、格雷斯戴维逊、海尔德托普索、庄信万丰、南方化学和UOP等催化剂生产商当前正在进行中的许多研发活动主要集中在合成气催化剂领域。合成气制甲醇催化剂到2013年需求的年增长率为5%-6%,合成气制氢催化剂到2013年需求的年增长率为6%,合成气制合成氨催化剂需求的年增长率为2%。CO2封存仍被认为是减少CO2排放的主要路径,现在各大催化剂生产商正在寻求将CO2催化转化成燃料和化学品的更高效途径,比如从CO2衍生的甲醇来制取二甲醚或烯烃。炼油催化剂市场正在开发能够改变产品模式的产品,可根据市场对柴油和汽油的不同需求,转向生产更多的柴油。目前市场对炼油催化剂的前景看好,这是由于油品库存量已短缺、需求在增长以及炼油能力的继续扩增。截至2009年4月,对石油燃料的需求已开始复苏,炼油厂开工率已提高到85%。
生产生物燃料用的催化剂在快速发展。生物燃料市场的催化剂开发受到第一代生物燃料向第二代生物燃料转变的驱动。采用酶催化剂是生产第一代生物燃料的主要路线,当前各大公司正在进行中的一些重要研发活动是采用化学催化剂生产第二代生物燃料。一些农化公司如嘉吉和ADM公司仍倾向于使用酶,而其他一些公司如UOP、雪佛龙、康菲等公司则采用化学催化剂开发第二代生物燃料技术。经济进入下行通道对催化剂的需求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截至2009年4月,聚合物催化剂产能利用率低于70%。但由于催化剂应用领域很广,同时烯烃化学品催化剂使用寿命为3-4年,因此总体来说,受经济进入下行通道的影响很小。与聚酯产业链相关的催化剂销售量比较疲软,因为聚酯产业开工率已低达65%-75%,并且供应大大过剩。不过,当前聚酯需求已开始有复苏迹象,尤其是亚洲市场。另外,线型烷基苯(LAB)催化剂市场是一个亮点,LAB被应用于较多的与经济衰退无关的产品,如去垢剂和清洗剂。石油价格的下跌也抑制了从天然油制取LAB产品的替代趋势。
在石油、天然气和主要石化产品价格大幅震荡形势下,石化企业正提高催化工艺效率和生产率,开发替代常规原料生产石化产品的新型催化剂。尽管有些催化剂的开发进度会放缓,但从长期来看,投入催化剂研发的经费仍将持续增长。当前催化剂研发的主要趋势是降低能耗,提高收率和选择性。比利时安特卫普新建的30万吨/年环氧丙烷装置采用德国巴斯夫与美国陶氏共同拥有的过氧化氢制环氧丙烷技术。与传统环氧丙烷技术相比,HPPO技术不产生副产品。德国赢创公司和伍德公司采用美国Headwaters公司的多相纳米催化剂也开发了新型HPPO工艺,韩国生产商SKC已采用该技术建设一套10万吨/年的装置。日本触媒株式会社和德国南方化学公司也正致力于一些新催化剂的开发,其目的是降低投资或操作成本。另一个重要的催化剂应用领域是加工替代原料。巴斯夫开发了一种将蓖麻油转化为癸二酸的新型催化剂,目前正致力于通过新型费-托(FT)合成工艺将合成气直接转化为烯烃,预计7至10年内将实现工业化。法国Arkema开发一种催化工艺,可将生物柴油的副产品甘油转化为丙烯醛和丙烯酸,预计2至4年内建成中试装置。陶氏和德国南方化学公司正在联合开发合成气转化制高附加值化工产品的新型催化剂,预计5年内将取得突破性成果。一些小型公司也活跃在该领域。美国Rentech公司已开发一种高α铁基FT催化剂,既可生产汽柴油,也可生产高纯度的石蜡、煤油、α-烯烃和乙醇。该工艺操作温度相对较低,适用于各种原料,包括煤、石油焦和生物质。在烯烃生产技术上,采用固体酸催化剂及分子筛将甲醇和乙醇转化为丙烯的工艺成为新趋势,日本三井化学公司正在进行将丁烯转化为丁二烯技术的中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