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为什么会突然陨落?背后的市场逻辑是什么?对投资者有什么启示?
笔者之所以关注水泥股,不仅是从选择个股的视角,更多地是为了观察宏观经济形势及房地产市场的运行状况,是为了判断股市的大趋势。
年初,水泥股之所以大涨,最主要的因素是中央政府宣布了 “十二五”期间要建设3000多万套保障性住房计划,该计划明确宣布2011年要开工建设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水泥主要用途就是建房子,中国之所以每年消耗全球50%左右的水泥,就是因为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房地产建设工地。中央政府宣布了规模宏大的保障性住房建设计划,意味着房地产建设规模进一步扩大,水泥的消耗当然会快速上升,其价格上涨也就是理所当然了。在此预期下,股价焉能不涨?
从水泥市场看,从2010年下半年至今年上半年,价格一直坚挺。再从房地产数据看,今年初以来,房地产投资的增长速度一直在35%左右高位,这些都似乎印证着市场的预期正在一步一步成为现实。但从7月开始,水泥市场传来不祥之兆——水泥价格开始下跌。按照以往的市场规律,第三季度是水泥的旺销季节,而今年的水泥市场却在旺销季节到来之前出现价格下跌,尤其是8月中旬华东市场的水泥开始降价,对市场震动较大。
为什么市场在高潮到来之前提前谢幕?直接的导火索是“7·23”甬温线特大铁路交通事故导致了高铁在建工程停工或暂缓施工,水泥需求减少。但铁路投资每年只有5000亿元左右(2011年计划投资7000亿元),其总量只有房地产投资的十分之一,铁路投资的减速并不会对水泥市场产生根本性的冲击,因此说,导致水泥市场出现超预期逆转的深层次原因还在房地产市场。
笔者认为,在政绩考核的压力下,保障性住房的施工建设数据很可能被高估,也就是说,35%左右的房地产投资增长速度存在高估的可能性。水泥市场旺季不旺的事实说明我们年初的预期存在误差,或者说我们过高地估计了政府建设保障性住房的数量和进度。
因此,从水泥股的暴跌和水泥市场的颓势,我们应该看到中国房地产投资增长已经减速的现实(不管统计数据是多少)。如果该结论正确,那么,与房地产投资有关的钢铁、建材、家电、有色等行业都将受到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