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光临中国的行业报告门户弘博报告!
分享到:
开启中国家电价格战大幕 ——长虹降价
2011-12-09 来源: 文字:[    ]
    我国的电视机工业发展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并于70年代拉开了彩电会战的序幕,经过50多年的发展,基本形成了“以整机为主体、配套元器件为支撑”的完整彩电工业体系。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彩电业实现了从引进、消化、吸收到自主创新,从进口到出口,进而成为世界彩电生产大国和出口大国的历史性转变。

  长虹老板倪润峰不会想到,1996年由他一手主导的“彩电价格战”会成为中国家电企业在今后10多年时间参与市场竞争的主要手段的发端。

  事隔15年后,当《中国企业报》记者就当年的“长虹彩电价格战”提出采访时,多位长虹内部人士表示,

  “能不能别再谈价格战了,当前长虹正处在智能化转型的关键时期,价格战与当前企业的品牌形象诉求不符。”

  不过,长虹这场价格战却无法从中国企业发展史上被轻易抹掉。因为,长虹彩电降价不仅令外资企业在中国彩电市场的发展遭遇重创,也让众多中国家电企业清楚地认识到,“在‘一穷二白’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国家电企业,面对外资企业的品牌、技术、产品等重重压力,低成本规模化支撑下的价格战无疑将成为中国家电企业杀出重围的利器。”

早在1996年的农历春节前,倪润峰的心头就一直在谋划着“打一场价格战”的想法。不过,出于企业经营业务和盈利水平的需要,当前长虹的核心决策层中不少人对于倪润峰的这一计划持反对意见。毕竟,四川长虹(600839)刚于1994年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一旦降价引发的利润下滑,损害的将是所有股东的利益。

  春节后的一个多月,长虹核心决策层反复权衡、核算成本,但倪润峰已经等不及了。

  1996年3月26日,长虹突然宣布:从即日起,旗下17英寸到29英寸所有品种的彩电在全国61个大中城市150家大型商场采取降价销售,降价幅度从8%—18%不等,平均每台彩电让利从100元到850元不等。

  5天后,TCL宣布推出“拥抱春天”价格大让利活动。6月,康佳宣布所有彩电让利8%—20%,单机最大降幅1200元,短短数月内全国十几家彩电企业纷纷跟进,通过降价手段抢占市场份额。一位参与了当年价格战的长虹集团销售人员透露,

  “这场由长虹发起,国内几乎所有彩电企业都参与的降价销售,一举将此前中外企业市场份额从2:8改写为8:2。”

  降价销售虽然拉低了企业的盈利水平,却让长虹在无意间找到了规模化盈利的新路径。一位长虹员工透露,“利润少了,但市场份额却大大增加了,企业通过规模化找到了新的盈亏点。”

  与当前众多家电企业主动通过降价争夺市场份额,当年长虹的彩电降价销售却是被市场和对手逼出来的。《中国企业报》记者获悉,由模仿和借鉴发展起来的我国彩电产业,由于一直缺乏在显像管等核心部件上的技术优势,在与索尼、松下、东芝等外资品牌的国内市场竞争中一直处在被动竞争中。

  1995年秋天,国务院宣布,

  “1996年4月1日起,彩电的进口关税将降低超过12%。”这一利好政策极大鼓舞了进入中国市场多年的日本彩电企业。当时,日本松下电器就透露:“不惜30亿美元也要占据中国彩电市场的绝对份额”,并明确了“打败一个企业,挤占一个行业”的战略目标。未曾想,被产业政策、竞争对手和产业环境逼上价格战道路的长虹,却在无意之中为中国彩电企业抢占市场主动权,开辟了一条“捷径”。

  我国的电视机工业发展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并于70年代拉开了彩电会战的序幕,经过50多年的发展,基本形成了“以整机为主体、配套元器件为支撑”的完整彩电工业体系。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彩电业实现了从引进、消化、吸收到自主创新,从进口到出口,进而成为世界彩电生产大国和出口大国的历史性转变。

   行业洗牌实现跨越式发展

  面对一群离海岸只有150公里的同行,为何由一家远离海岸线1500公里的长虹率先打响了彩电降价战?

  有消息人士称,这源自当年长虹在国内彩电业的一哥地位。还有知情人士称,这得益于当年长虹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倪润峰“果断、强势、风风火火”的性格。时至今日,都没有一个统一答案。

  事实证明,倪润峰的这一决策,确立了长虹此后很多年内在中国彩电行业的霸主地位,也让中国彩电企业首次与外资企业的诸多优势展开正面较量。国家商业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彩电降价一个月后,长虹的市场占有率就上升到19%,比降价前增加了7.9%,当年长虹就成为中国的“彩电大王”。当时,中国市场每卖出一台彩电,其中就有一台是长虹品牌,另外一台是外资品牌,还有剩余的一台则被国内的50多家企业瓜分。

  显然,长虹降价抢夺的不只是外资品牌的市场份额,还直接将一大批国内彩电同行逼到了市场发展的墙脚边上。这却是当时的倪润峰和长虹均未能预料的。

  起步于计划经济时代的我国彩电产业,受到当时政策环境的影响,国内出现了60多家彩电企业,均是偏安一隅,凭借身为当地支撑产业的政策优势割据一方。政策调控让国内彩电业出现了“企业数量虽多、但竞争力太弱”的发展瓶颈。一旦步入市场经济竞争环境,再遭遇了来自长虹彩电视通过降价这一市场调控手段冲击后,纷纷面临着被“市场洗牌、淘汰出局”的尴尬。

  在政府的产业整合还没有开始行动时,由长虹掀起,康佳、TCL、厦华、海信、熊猫等企业全面参与并持续推动的价格战,最终让国内彩电产业遭遇了第一轮市场化洗牌,并奠定了当前国内彩电市场由六七家大企业瓜分的品牌格局。

  此后,价格战频频在国内彩电市场竞争中出现,并迅速成为国内家电企业与外资企业同台竞技的主要手段,也成为各个领域大企业实现对行业洗牌的重要手段。

  不过,中国电子行情,资讯,评论视像协会副会长林元芳却指出,“价格战只是中国彩电产业不同发展时期的小插曲,创新才是彩电业发展进步的本质要求和内在动力。当前我国彩电业还面临着产业链不完善、核心技术和关键环节上落后等突出矛盾,要坚持‘洋为中用、以我为主,消化、吸收、再创新和国际合作并举’方针,实现跨越式发展。”

文字:[    ] [打印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