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2-28 来源:弘博编辑整理 文字:[
大 中 小 ]
一、2011年船舶市场需求迅速下滑
(一)国际航运和船舶市场持续低迷
国际金融危机发生至今,世界上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复苏依然步履维艰,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全球经济总体增长回落、欧债危机不断加剧,新一轮的经济大萧条极有可能重现。全球经济危机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日益加大,欧美债务危机造成市场需求的大幅减弱对中国包括船舶及配套设备商品出口造成严重打击。
我国船舶及配套设备产品进出口贸易的发展与国际航运和船舶市场的发展密切相关。2011年,国际航运业整体呈现出“前高后低”的态势,航运市场上集装箱、干散货以及石油运输市场普遍存在运力过剩、运价走低的严重问题。航运业所面临的困境,以及世界经济大环境不断恶化等众多不利因素在短期内难于摆脱。
(二)船舶及配套设备出口保持低速增长
2011年,由于船舶订单的减少、船价低、成本高(人工、融资、设备、原材料、其他费用)等因素使得全球船舶市场一直在低位徘徊。虽然我国船舶工业在2011年继续承受“交船难”、“接单难”、“融资难”和“盈利难”的困境,但是,船舶企业积极应对各种困难,确保交船,提高了抗击风险能力,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低速增长。2011年,我国造船完工量为7665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6.9%;新接船舶订单量为3622万载重吨,同比下降51.9%;截至12月底,手持船舶订单量为1.4991亿载重吨,比2010年年底下降23.5%。按载重吨计,中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分别占世界市场份额的45.1%、52.2%和43.3%。
2011年,我国船舶出口仍然保持低速增长的态势,据海关统计, 全国船舶出口总值436.88亿美元,同比增长8.4%,增幅比2010年减少33.7个百分点。船舶出口中仍然以散货船、油船和集装箱船三大主流船型为主,其合计出口总值达到318.43亿美元,占全部船舶产品出口总值的73.8%。其中散货船出口额239.96亿美元,占比55%;油船出口额59.08亿美元,占比13.7%;集装箱船出口额22.39亿美元,占比5.1%。
2011年,我国向179个国家和地区出口船舶,亚洲和欧洲是出口的主要市场。其中向亚洲出口船舶216.93亿美元,占比49.7%,同比增长17.4%;向欧洲出口船舶97.61亿美元,占比22.3%,同比下降3.1%;向拉丁美洲出口船舶48.83亿美元,占比11.18%,同比下降8.6%;向非洲出口43.18亿美元,占比9.9%,同比增长9.1%;向大洋洲出口24.1亿美元,占比5.5%,同比增长16.8%;北美洲出口额6.2亿美元,占比1.4%,同比增长64.9%。2011年,我国船舶出口主要是加工贸易方式,出口额417.2亿美元,占比95.5%,同比增长7.9%;以一般贸易方式的船舶出口总额10.58亿美元,占比2.4%,同比增长5.9%。
2011年,我国船舶出口增速下降一方面反映了国际航运市场需求的减弱,比如我国对美国市场、欧盟市场出口的增速下降;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我国船舶出口现在面临着综合成本上升的压力,包括劳动力工资的上涨、人民币汇率的升值、配套设备、原材料价格的上涨等因素。所以,如何加大企业的挖潜力度也是促进船舶出口的重要举措。
二、船舶工业经济运行特点
(一)政策层面的促进作用
2011年,国家颁布了一系列鼓励和促进船舶工业发展的规划及科研开发、技术改造、结构调整、扩大内需等政策,极大地鼓舞了船舶行业,对我国船舶工业保持生产增长、推进结构调整、稳定造船订单、扩大船舶市场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结构调整的积极结果
2011年,船舶企业为适应市场变化,调结构、转方式的步伐明显加快。一是瞄准高端船型的开发,陆续承造、交付了系列新船型。二是技术实力强的大企业加大在海洋工程装备制造领域的发展力度。三是国内涌现出一批产品定位得当、细分市场准确、特色化发展的中型造船企业。四是科研开发进展顺利,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五是市场机制有效发挥,兼并重组步伐加快。一批实力强的企业抓住国际船市变化有利于行业调整的时机,加大了结构调整力度,通过兼并重组,增强企业实力。国内造船企业还通过收购海外品牌企业、设计公司等提高创新能力和研发水平。2011年造船业为应对船市危机而加快了并购重组、转产、淘汰成为调整的主要内容,一批不适应船舶市场发展的中小船舶企业已开始逐渐退出船舶市场。
(三)灵活的经营策略
针对承接新船船价下跌,接单日趋困难的境况,船企积极调整经营策略,与船东密切联系与合作,在低迷市场中取得了承接高技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订单的突破;谨慎对待手持订单、分析潜在风险,保证产品质量和提高生产效率,最大限度减少船市低迷的影响,保证了大部分手持订单船舶按期交付。
(四)挖掘潜力、精细管理、增加效益
在船东一再修改造船合同、推迟接船、甚至弃船等种种难题的压力下,在劳动力、设备、原材料、融资等成本不断上升的困难情况下,船舶企业狠抓各个环节的管理,优化用工管理、精细生产组织,努力挖掘潜力,降低了成本、增加效率、防范风险,度过一个个难关,最大限度的保证了生产的进行。
三、2012年船舶及配套设备进出口趋势
(一)全球经济发展趋势
2012年全球经济增长减缓,欧债危机继续困扰世界经济发展,欧洲经济收缩将导致中国商品出口的下滑。我国经济发展受到拖累,经济增长会明显放慢,并将面临严重的内外挑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12年初预测,2012年世界经济增长降低于4%。经合组织(OECD)2011年12月11日认为,2011年,发达国家的债务规模已经将近10万亿美元,2012年将会进一步增长。2012年不但欧债危机会进一步加剧,而且,负债国家政府稳定进一步受到威胁。为挽救欧元而采取的紧缩政策会给全球经济进一步放缓,拖累世界经济的发展。
2012年,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是“稳中求进”,GDP增长率将保持在8.5%,低于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最严重的2009年;通货膨胀率将有所缓和。由于受欧债危机影响,我国的船舶及配套设备出口将出现大幅减少,“稳中求进”只能把重点放在扩大内需方面。欧美是我国最主要的贸易伙伴,人民币的持续升值会导致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丧失竞争优势,并严重打击我国船舶及配套设备出口。
2012年,从我国整体经济来说,要继续稳定出口、扩大进口,才有利于我国经济健康平稳发展。2012年,欧美外需市场的情况不会有根本性好转,国内各种综合成本上涨的压力也将持续。我国船舶及配套设备进出口形势严峻,进一步加大开拓海外市场的力度将是稳定出口的主要措施。2012年,我国在船舶及配套设备出口上将重点开拓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新兴经济体的出口。
(二)2012年船舶进出口展望
2012年,全球经济放缓,导致我国的出口低迷前景不甚乐观。展望未来,影响我国船舶及配套设备产品出口的内外部因素难以改变,特别是发达经济体经济复苏前景很不乐观,国际航运市场持续低迷的时间会比较长,船舶及配套设备出口市场将会进一步收缩,外需不振无疑将影响出口企业的生存。在出口船舶及配套设备的产品结构方面,目前,我国出口船舶的船型仍然以散货船、油船和集装箱船为主。预计,2012年,我国船舶出口额将会有大幅回落,出口同比将有较大的降幅。出口船舶中以散货船、油船和集装箱船三大主流船型为主的局面将继续保持,而以大型集装箱船、超级油船、海洋工程装备、船用柴油机等为代表的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船舶、船舶配套设备和海洋工程装备出口比例将逐步增大。2012年,亚洲和欧洲仍然将是我国船舶及配套设备产品出口的主要市场,向亚洲市场出口占比将保持增长的态势;而作为我国船舶及配套设备出口的第二大市场的欧洲,由于欧债危机的持续影响,以及2011年我国对该市场出口拥有的较大出口额基数的原因,所以,出口额回落的幅度将会比较大;而由于积极开拓新兴市场,向拉丁美洲、非洲等地区的船舶出口将会有不同程度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