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中国家电行业发展“预言”
2008-05-09 来源:中国工业报 文字:[
大 中 小 ]
预言一
家电业面临再重组
往事回顾
从21世纪初开始,由格林柯尔系和斯威特系所主导、带有鲜明的资本运营特色的高手们举着所谓资本大棒,高开高打,收购对象以国有大中型企业为主,如科龙、美菱、小天鹅等。而美的则“悄悄地进村”,先后将荣事达、华凌收归囊中。TCL另辟蹊径,走出国门参与国际市场的企业收购。海尔主要是以投资设厂建立工业园为主导,显得相对沉寂。2005年中国家电业迎来了第三轮并购重组浪潮。其显著特点便是“再重组”。顾雏军入狱宣告格林柯尔系倒塌,接着海信接手了科龙、长虹收下了美菱,而这轮收购全部是国有企业从民营企业手中购得控制权。
未来构想
2006年依然会延续再重组的特点,甚至会产生过程中的反复和曲折。以海信和长虹为例,暂且不说品牌及产品的重新梳理和整合,即使企业文化的整合和人才体系的构建都将面临考验。笔者预测,至少海信、长虹开始的重组之路在2006年都还很难说是否顺畅。尤其长虹,是以彩电为主业的电子消费型企业,与美菱电器的冰箱等白电类别相比较无论在产品、渠道、人员结构上都难以重叠。而一旦重组失败,美菱、科龙仍有可能面临被再度出售的尴尬,那么第三次重组便接踵而至。
2005年底,严晓群的斯威特系同样遭遇了危机,资金链断裂。不过严晓群积极采取了自救措施,出售所收购企业、剥离不良资产。这也意味着斯威特极有可能会在2006年再次转让其所收购的长岭、小鸭甚至小天鹅的股权,以图变现自保。新买家会是谁,只有在2006年才能见分晓。美的收购华凌、荣事达还算顺利,但能否成功,同样有待于观察。
启示
在家电企业再重组的浪潮中,下一轮的接盘者依然会有资本大鳄现身的可能。但不管谁出现,“谨慎”与“稳健”将成为新并购者的座右铭。
预言二
家电企业集体瘦身
往事回顾
从1999年起,家电企业占据国内市场主导地位以后,开始追求经营的“多元化运动”,黑电、白电相互渗透,更有甚者进入通讯、PC、房地产、汽车、医药等领域。然而这种自我感觉良好的多元化之旅却走得多少有点踉踉跄跄。不少企业因为受多元化的拖累而亏损、被收购甚至倒闭。不少眼前还健在的家电企业同样受着多元化的煎熬。2005年,帅康宣布从空调行业撤出,奥克斯在汽车行业急刹车,TCL则在逐步剥离TCL国际电工业务等等。
未来构想
不管各位企业的当家人是否情愿,家电业的“瘦身运动”依然会紧锣密鼓。剥离非主营或利润贡献度较弱的业务,强化自身核心竞争力,是国内、国外竞争双重压力下的必然选择。估计如下企业和细分行业中会产生瘦身事件:
1)移动通信领域。2005年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整体日子都不好过。在这样的背景下仍有那么多的企业携牌照“杀入”,“等死的”和“找死的”都会在2006年见分晓。尤其当诺基亚、摩托罗拉开始“高中低端全面通吃”的时候,国产品牌“赚点辛苦钱”的机会越来越少。
2)多元化企业的减法运动。例如,小天鹅已进行退出空调业的规划,TCL白色家电板块多年来一直不温不火,去与留同样会纳入决策层的视野范围。此外还有其引以为豪的国际化购并,施耐德和阿尔卡特一起撤还是“丢车保帅”?长虹、海信等也存在着对业务重新梳理的问题。
启示
都说别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但篮子太多了也管不过来。如果一没留神选了个破篮子就更麻烦了,天下之道果真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吗?
家电连锁战略升级
往事回顾
圈地扩张方面国美电器最为典型,2005年收购黑龙江黑天鹅后,又接连收购了广东易好家、武汉中商(电器)、江苏金太阳,同时推出“鹏润电器”招牌,欲再造一个国美电器。永乐先后收购江苏广源、南京上元、成都百货(电器)、河南通利、灿坤3C,
后又与厦门思文联合。永乐引入战略投资者摩根斯坦利后终于在香港上市,完成了其资本市场融资的第一步。苏宁在扩大股本的同时则积极增发新股以募集扩张资金。2005年家电连锁的一二级市场布局基本完成,三四级市场开拓近在眼前。江苏五星和苏宁不遗余力,几乎占领了江苏所有地级乃至县级市场。国美和永乐则更多的是通过收购,逐步接近三四级市场。但是,家电连锁企业扩张步伐加快,而单店利润率却反而下降,这说明“质”与“量”的失衡。
未来构想
毫无疑问,三四级市场争夺战必将在2006年全面拉开帷幕。从产业链的角度来看,原材料供应商已经退化得没有任何话语权,制造商惟命是从,而渠道商则越来越抢占制高点,渠道商中则又以家电连锁企业夺得头筹。以国美、苏宁、永乐为主导的家电连锁企业已经是一支不容忽略的力量,而且这种力量的爆发力会越来越大。家电连锁企业将在2006年做战略性转型,会把更多的精力倾注在品牌建设和企业管理提升上,对客户关系管理等用户美誉度和忠诚度的提升方面有全新的认知。
国美、苏宁等企业未来应定位在管理型企业,要学习如何吸纳更多的零售企业加盟,输出品牌、服务和管理,而加盟费、管理费和赢利分成将会成为他们重要的利润来源。从2006年起,家电连锁企业将逐步由目前的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过渡,而随着这种过渡的完成,家电渠道商与制造商之间博弈的硝烟味将淡化,但渠道商之间竞争会更加强烈,并由此在消费者心目中留下个性化企业形象。
启示
在资本的时代,“规模经济”常被人们津津乐道,现如今“知本时代”萌芽,人们恐怕需要更多地考虑“规模不经济”这个命题。的确,市场竞争绝非“摊煎饼”比赛,从规模升级到战略升级方为正道。
文字:[
大 中 小 ] [
打印本页]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