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陶行业竞争态势严峻
2008-06-24 来源:瓷贸网 文字:[
大 中 小 ]
中国陶瓷行业是在古老而传统的产业基础上借助国家改革开放的实行和深化,以及由此提供的市场和较良好的国际环境而高速发展起来的。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随着泰山砖瓦、德胜窑业、西山窑业等企业的建立,中国开始自己制造现代意义上的建筑陶瓷(陶瓷墙地砖),发展至1949年,全国陶瓷墙地砖年产量仅为2310平方米。此后西山面砖厂、景德镇陶瓷厂、沈阳陶瓷厂、唐山建陶厂等大企业建立,发展至1960年,全国陶瓷墙地砖年产量达到了211万平方米,至1980年全国年产量达到了1261万平方米。1983年,佛山耐酸陶瓷厂从意大利引进中国第一条全自动陶瓷墙地砖生产线,从此中国建筑陶瓷开始迈开了发展的步伐。据统计,从1991~2003年的多年时间里,中国的建筑陶瓷产量从2.72亿平方米猛增至32.5亿平方米,平均年增长率为22.9%,成为世界最大的建筑陶瓷生产大国。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的建筑卫生陶瓷生产大国。
我国现有建筑陶瓷生产企业约为4300余家,其中国有、集体企业700多家,民营及外资企业3600多家。总体而言,我国建筑卫生陶瓷产品产量大、企业数量多、但是能源消耗大、劳动生产率较低低、集约化和科技含量较低、整体技术开发能力相对发达国家而言差距较大。
据统计数据分析,我国建筑陶瓷生产企业的区域化集中程度非常高,仅广东、福建、四川、山东、浙江五个省份的企业数量就占全国的63%以上;生产能力约占全国总生产能力的94%;产值约占全国总产量的95%以上。民 营企业主要分布在广东、山东、四川、福建、河北、上海周边地区、浙江及河南等八大建筑卫生陶瓷生产区域,合计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93%;其中年产700万平方米以上的大中型企业数量增长速度较快,规模最大的企业年产量已达1亿平方米以上。近3年来,我国建筑陶瓷呈持续增长势头,2001年我国陶瓷墙地砖的产量约为22.56亿平方米,销量为20.76亿平方米;2002年约在26.83亿平方米,销量为25.00亿平方米;2003年已达到32.50亿平方米,销量为30.55亿平方米。据以上统计数字分析显示,近几年我国陶瓷墙地砖的产量增长较为平稳,企业产品产销比的控制范围也比较合理。2003年六个区域的产值约占全国总产值的90%以上,其中广东继续居于龙头地位,并有了进一步发展,山东已在短短数年中后来居上,跻身二甲。位居中国前六位的广东、山东、四川、福建、华东和河北等六个省市(区域)共拥有建陶企业数量占全国的63%以上,生产能力约占全国生产总能力的86%,这充分显示了我国建筑陶瓷企业的生产布局区域性集中度非常强,具有较典型的区域经济特点。
目前,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陶瓷墙地砖消费市场,2003年国内消费量达到了30.55亿m2,约占世界消费总量的45%左右。除此之外,随着我国在国际建筑陶瓷市场地位的不断上升,连续几年产品出口保持快速增长势头。2003年,我国建筑陶瓷砖出口量约2亿m2,比上年增长了78.57%。据中国深圳融创公司陶瓷行业研究员预测,随着产品结构的调整和产品档次的提高,未来几年我国建筑陶瓷的出口还将稳步增长。
我国建陶行业与房地产、装修行业息息相关,在更大的尺度上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紧密相连。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南水北调工程的启动、环渤海经济圈的崛起、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筹办……中国经济发展及城市化进程的重心正由南向北转移,中国北方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而积淀了中国改革开放20年之成就的强大资源,使中国北方的城市化发展具备了奇迹般的“后发优势”,在规模和速度上将不比改革之初的南中国来得慢。这就给建陶业带来了一个巨大的发展机遇。
虽然建材工业在欧美已属“夕阳产业”,但在中国还是“朝阳产业”,预计在未来15年之内还会有很大的发展。而且由于建材产品体积大价格低,要求有一个合理的运销半径,而北方地势平坦,交通便捷,相同的产业规模下具有更大的辐射半径。这也是今后北方建陶业发展将会异常迅猛的原因。驱动我国建筑陶瓷需求增长的主要因素有:城市化进程加快,中小城镇建设投资规模的大幅增长,住宅产业化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住房的改善,对高品质、多功能的绿色建材产品以及工厂化系统集成住宅产品的需求快速增长,南水北调工程的启动、环渤海经济圈的崛起、北京2008年奥运会、2010年世博会、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重大项目的开工建设等。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我国建筑陶瓷业仍将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
文字:[
大 中 小 ] [
打印本页]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