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A股三大上市保险公司中报于近期陆续发布,保险公司的财务报表中各种数据让人眼花缭乱,解读保险公司业绩的文章也比比皆是,且常常互相矛盾。如何在这些口径繁多的数据中,真正能够窥视到保险公司的投资实力?
中报投资业绩国寿和平安各有优势
对于寿险公司来说,投资收益是利润的主要来源,因此,分析判断保险公司的投资能力对认识保险公司的价值非常重要。但由于保险业行业的特殊性,为了衡量不同情况下的投资收益,出现了多种测量口径。
保险公司常用的投资收益口径有三个,第一,净投资收益,包括定期存款等固定收益类资产的利息收入及股权型投资股息收入。一般而言,净投资收益波动幅度不大,其变化因素主要是配置于固定收益类资产的规模和基金上年业绩表现与分红。第二,总投资收益,是在净投资收益的基础上,将股票、基金的买卖价差收益和交易类资产浮盈(亏)变动损益和减值损失。由于总投资收益比较客观地反映短期寿险公司投资收益情况,直接影响当期损益,因此,成为财务报告中投资收益主要衡量指标,也是分析保险公司投资管理能力的重要因素。第三,综合投资收益,在总投资收益的基础上,将投资资产的浮盈(浮亏)考虑进去。综合投资收益反映了按照市场价值计算的投资收益情况,但一般不在年报中进行披露,仅作为分析参考之用。考虑到寿险公司投资具有长期价值投资的特点,过分关注长期投资资产的阶段性价格波动对期末净资产的影响实际意义不大。
三大上市公司披露的2010年中期报告中均使用了总投资收益率指标,计算方式是总投资收益与期间平均投资资产的比值。但三家中报中公布的总投资收益却又有口径的差别,国寿在中报中披露了上半年投资收益率2.51%,同时也给出了年化收益率5.06%(=2.51%×365/181)。而中国平安 (601318 股吧,行情,资讯,主力买卖)直接公布的是经过年化的总投资收益率3.7%;中国太保 (601601 股吧,行情,资讯,主力买卖)的年化投资收益率为4.3%。总体而言,同口径比较2010上半年三家公司总投资收益,国寿居首,太保次之,平安第三。
另外一个备受关注的重要指标是净资产,其变动影响因素一是投资资产市值变动造成的资本公积的增减,二是当期净利润增加,三是股东分红带来的未分配利润的减少,四是融资。从三家公司上半年净资产变动的分析可以看出,国寿2009年每股分红0.7元,则意味着其净资产因为分红减少197.9亿元;平安分红0.3元,净资产因为分红减少22.9亿元,因为融资产生的股本溢价及股本扩大增加共160.4元;中国太保分红0.3元,净资产因此减少了25.8亿元。国寿中报净资产减少193亿元,如果剔除分红除权因素,则净资产正增长4.9亿元。平安扣除分红及融资因素后,净资产增加59.9亿元。中国太保净资产变动从中报中-4.4亿元增加到21.4亿元。综合来看,中国平安因仓位因素在此轮股市大跌中下跌较少,净资产增幅较高。
中长期投资业绩国寿领先优势明显
由于保险公司的负债期限较长,从资产负债管理的角度,投资资产对应期限一般较长,被视为长期机构投资者的典型。故考察寿险公司投资业绩,更需要着眼于其是否长期稳定,而不可局限于短期业绩。
从2006年到2009年的历史投资收益来看,三大保险公司的总投资收益率交替领先。总的来看,最高投资收益率和最低投资收益率都来自中国平安,分别为14.1%和-1.7%,反映其投资策略相对激进,因此其投资收益水平也波动较大。而国寿和太保的投资收益率则相对稳定,波动较小,尤其是国寿在资本市场大跌的2008年,仍然能够获得3.46%的投资收益率,即使逆市也能够创造佳绩,反映了其稳健的投资能力。
如果从综合投资收益的角度分析,自2006年到2009年的四年间,国寿曾经创造最高的综合投资收益率17.47%,而中国平安则为激进的投资付出过较大的代价,2008年,最低投资收益率甚至达到了-14.53%。从过去四年的业绩来看,国寿的综合投资收益率领先优势明显,无论从收益水平还是从风险水平均优于平安和太保。平安和太保投资收益则各有千秋,相对于平安,太保的收益波动程度和风险水平比较低;而除了2008年特殊的一年外,平安则在收益率水平略微领先太保。
下半年资本市场变幻莫测,对于三大保险公司未来表现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