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光临中国的行业报告门户弘博报告!
分享到:
短期出口信用保险突破千亿 中国信保实现飞跃发展
2010-10-19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文字:[    ]

 近日,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信保”)对外宣布其承保的短期出口信用保险突破了千亿大关,同时,中长期出口信用保险在落实“专项安排”方面进展顺利。这标志着中国信保的发展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上了一个大台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支持我国外经贸发展的能力取得了新突破。

  据悉,2010年,中国信保在全球所有官方出口信用机构(ECA)中的业务排名,有望上升到第一位。

    短期出口信保突破千亿

  支持出口能力显著提升

  2010年9月9日,我国短期出口信用保险的承保规模突破了一千亿美元大关,中国信保支持我国企业出口的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今年以来,中国信保积极响应国家“落实和完善出口信用保险等各项政策措施”的号召,紧紧围绕国家产业振兴规划和区域发展战略,不断改善产品和服务,着力推动外贸发展方式转变。截至今年9月14日,中国信保的保险及担保业务共实现承保金额1269.3亿美元,是2009年全年的1.1倍;出口信用保险服务的客户数增长51.6%,覆盖面进一步扩大。

  与国际同业相比,日本NEXI短期出口信用保险由734亿美元(2001年)扩张至1047亿美元(2006年),历时5年;韩国K-Sure短期出口信用保险从555亿美元(2005年)增长至1171亿美元(2009年),用了4年时间;中国信保短期出口信用保险从406亿美元(2008年),到目前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历时还不到两年。“只要能够保持当前的发展势头,2010年中国信保出口信用保险的总承保金额和短期出口信用保险的承保金额,都有可能雄居全球官方出口信用机构之首。”中国信保总经理王毅表示。

  专项安排实施成效显著

  加大对战略行业支持力度

  目前,中国信保累计获得国务院批准的“专项安排”项目68个,涉及合同金额210.9亿美元;共完成承保方案140个,涵盖43个出口国家,支持领域涉及电力、电信、铁路、船舶、石化、交通运输、航空等10多个行业。

  今年,中国信保首次以优化风险分配的项目融资方式,承保了菲律宾某电站项目;首次以人民币出口买方信贷保险方式,支持了印度尼西亚某电信项目。同时,中国信保充分利用市场和政策性资源,着力提升我国出口融资的竞争力,在许多项目中协调使用了多种资金资源,加大了对国家战略行业的支持保障力度。

  从发展速度来看,中国信保的出口信用保险承保金额2009年增长128.5%,今年1至8月增长108.8 %,持续保持三位数以上的增速。从风险控制情况看,中国信保不断强化对风险集中度、未了责任、最大可能损失、赔付率等指标的动态跟踪管理,积极安排再保险措施,业务风险控制良好。目前,中国信保经营稳健,总体风险水平在正常和可控范围之内。

  支持企业“走出去”

  信保政策性作用全面提升  

  “走出去”战略是我国构建开放型经济新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家政策性金融机构,中国信保一直不断提升和扩展出口信用保险的核心价值和服务内涵,使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在提高我国开放型经济水平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为落实国家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及相关产业政策,中国信保确立了机电、高新技术、汽车、轻工、纺织、农产品和医药等七大重点支持行业,采取积极的承保政策,承保资源优先向七大重点行业倾斜,积极引导企业调整出口产品结构。

  在大力促进出口产品结构优化的同时,中国信保还积极探索对服务贸易出口业务的承保。目前,已经为飞机维修、项目咨询、油井勘探、芯片测试等多种服务贸易出口提供了有力的风险保障。

  今年以来,根据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中国信保在遵循信用保险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调整和完善承保政策,大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取得了明显效果。

  针对中小企业经营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差、国际竞争力弱等特点,中国信保出台了多项促进中小企业出口的承保措施,成效显著。2010年1至8月,中小型出口信用保险企业保户10840家,同比增长55.1%,投保规模达177.0亿美元,增长77.1%;支付中小企业赔款4074.2万美元。目前,中小企业已占到中国信保客户总数的75%左右。

  牢记政策性使命

  进一步提升出口信保服务水平

  当前,世界经济逐步复苏。我国经济正处在由回升向好向稳定增长转变的关键时期,经济发展面临的内外部环境仍然错综复杂。中国信保将始终牢记政策性使命,坚持“以政策为依据,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推进改革创新,加快业务发展,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综合实力,为实现外贸“拓市场、调结构、促平衡”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性金融服务。

  一是大力推动外贸发展方式转变,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导向,进一步加大对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承保力度,大力支持具有高新技术和高附加值产品出口;

  二是继续支持企业大型成套设备出口、开展国际工程承包和海外投资活动;

  三是创新完善产品和服务体系,加快推广“中小企业信用保险E计划”,进一步优化资信调查、限额审批、定损核赔等业务流程,综合运用费率调控、信用限额配置、风险信息预警等承保技术手段满足企业的差异化需求,不断提高专业化服务能力;

  四是不断加强业务风险控制和风险预警服务,严格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实施积极的承保政策,实现稳健发展。

文字:[    ] [打印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