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简介
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营养保健食品逐渐受到人们追捧。自卫生部发布的《营养改善工作管理办法》以来,官方的推动进一步提升了国民健康意识,目前,中国营养保健品行业主要以膳食补充剂为主,占据产业的大壁江山。其中,无限极占比行业10%以上的市场份额,为最大的营养补充剂企业,同时,汤臣倍健的业务增长也较快。但是,较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我国健康产业占GDP的比重仍然较低,未来还具有较大的增长潜力。
行业集中度较低 汤臣倍健增势明显
目前,中国营养保健品行业主要以膳食补充剂为主,占比整个行业的55.21%。膳食补充剂为补充膳食的产品(而非烟草),可能含有一种或多种膳食成分,例如维生素、矿物质、及草本(草药)等食物成分。其次为滋养类保健品,占比达到33.45%,体重管理、儿童及运动类占比分别为6.51%、4.8%和0.02%。
作为我国健康产业的主要发展方向,营养保健品行业即受到严格的监管同时也受到政策的大力支持,从事营养保健品行业的企业近年来发展也具有一定的优势。2017年,我国膳食补充剂类保健品市场占比前三的品牌为无限极、安利和天狮,占比分别为11.9%、8.5%和6.4%,三者占比之和为26.8%。说明行业品牌集中度较低,并且近年来变化不大。
其中,汤臣倍健的市场占有率保持持续上涨趋势,且增势较为明显。2017年,汤臣倍健的市场品牌份额已从2010年的1.4%增长到6%。主要原因,汤臣倍健多年坚持执行"三步走"的差异化全球品质战略,从全球原料采购到全球原料专供基地建立,再到全球自有有机农场建立。到目前为止,汤臣倍健原料产地遍及世界各地23个国家和地区,并在巴西、澳大利亚等地建立了五个原料专供基地,自有有机农场也在筹建中。竞争优势越来越凸显,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除膳食营养补充剂外,滋养类保健品越来越受到年轻女性以及中年人们的喜爱,需求不断增加。相较膳食营养补充剂,滋养类保健品企业数量并不多。 2017年,我国滋补类保健品市场占比前三的分别为品牌无限极、999和天师,占比为11.6%、3%和2.2%。其中仅无限极的品牌市场份额的占比超过了10%。
无限极成立于1992年,是一家从事健康产品开发、生产及销售的大型港资企业。目前已成功研发生产5大系列,6大品牌,包括健康食品,护肤品,个人护理品,家居用品和养生用品等,全国拥有超过6400家专卖店。其三者占比之和为16.8%,说明品牌集中度仍较低。
从上市公司来看,截止2018年上半年,在13家主营保健品业务的上市公司中,H&H国际控股以23.5亿元的营业收入位居榜首,另外在兼营保健品的十大上市企业中,白云山以52.75亿元的营业收入占据榜首。另外,汤臣倍健及康美药业等,作为有力的竞争对手,经过业务不断扩展,营业收入在不断增加。
健康产业占GDP比重低 未来仍有一定潜力
健康产业是具有巨大市场潜力的新兴产业,包括医疗产品、保健用品、营养食品、医疗器械、保健器具、休闲健身、健康管理、健康咨询等多个与人类健康紧密相关的生产和服务等领域。从健康产业占GDP的比重来看,目前中国仅占5.3%左右,美国等发达国家已经占到17.8%,中国占比还未达到美国的三分之一。按照这样的发展趋势俩看,中国健康产业发展仍具有较大的潜力,受益于大行业的发展趋势,营养保健品行业具有同等发展空间。
报告目录
2019-2025年中国促消化保健品市场投资前景评估与产业竞争格局预测报告
[交付形式]: e-mali电子版或特快专递
http://www.reporthb.com/
第.一章 促消化保健品行业相关基础概述
1.1 促消化保健品的定义及分类
1.1.1 促消化保健品的界定
1.1.2 促消化保健品的分类
1.1.3 促消化保健品的特性
1.2 促消化保健品行业特点分析
1.2.1 市场特点分析
1.2.2 行业经济特性
1.2.3 行业发展周期分析
1.2.4 行业进入风险
1.2.5 行业成熟度分析
第二章2015-2018年中国促消化保健品行业市场发展环境分析
2.1中国促消化保健品行业经济环境分析
2.1.1中国经济运行情况
1、国民经济运行情况GDP
2、消费价格指数CPI、PPI
3、全国居民收入情况
4、恩格尔系数
5、工业发展形势
2.1.2经济环境对行业的影响分析
2.2中国促消化保健品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2.2.1行业监管环境
1、行业主管部门
2、行业监管体制
2.2.2行业政策分析
2.2.3政策环境对行业的影响分析
2.3中国促消化保健品行业社会环境分析
2.3.1行业社会环境
1、人口规模分析
2、教育环境分析
3、文化环境分析
4、生态环境分析
5、中国城镇化率
6、消费观念变迁
7、消费升级趋势
2.3.2社会环境对行业的影响分析
2.4中国促消化保健品行业技术环境分析
2.4.1促消化保健品生产工艺水平
2.4.2行业主要技术发展趋势
2.4.3技术环境对行业的影响
第三章 中国促消化保健品行业上、下游产业链分析
3.1 促消化保健品行业产业链概述
3.1.1 产业链定义
3.1.2 促消化保健品行业产业链
3.2 促消化保健品行业主要上游产业发展分析
3.2.1 上游产业发展现状
3.2.2 上游产业供给分析
3.2.3 上游供给价格分析
3.2.4 主要供给企业分析
3.3 促消化保健品行业主要下游产业发展分析
3.3.1 下游产业发展现状
3.3.2 下游产业需求分析
3.3.3 下游主要需求企业分析
3.4 中国促消化保健品所属行业业务量情况分析
3.4.1 促消化保健品所属行业业务量走势
3.4.2 业务量产品结构分析
3.4.3 业务量区域结构分析
3.4.4 业务量企业结构分析
第四章 国际促消化保健品行业市场发展分析
4.1 2015-2018年国际促消化保健品行业发展现状
4.1.1 国际促消化保健品行业发展现状
4.1.2 国际促消化保健品行业发展规模
4.1.3 国际促消化保健品主要技术水平
4.2 2015-2018年国际促消化保健品市场研究
4.2.1 国际促消化保健品市场特点
4.2.2 国际促消化保健品市场结构
4.2.3 国际促消化保健品市场规模
4.3 2015-2018年国际区域促消化保健品行业研究
4.3.1 欧洲
4.3.2 美国
4.3.3 日韩
4.4 2019-2025年国际促消化保健品行业发展展望
4.4.1 国际促消化保健品行业发展趋势
4.4.2 国际促消化保健品行业规模预测
4.4.3 国际促消化保健品行业发展机会
第五章 2015-2018年中国促消化保健品行业发展概述
5.1 中国促消化保健品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5.1.1 中国促消化保健品行业发展阶段
5.1.2 中国促消化保健品行业发展总体概况
5.1.3 中国促消化保健品行业发展特点分析
5.2 2015-2018年促消化保健品行业发展现状
5.2.1 2015-2018年中国促消化保健品行业发展热点
5.2.2 2015-2018年中国促消化保健品行业发展现状
5.2.3 2015-2018年中国促消化保健品企业发展分析
5.3 中国促消化保健品行业细分市场概况
5.3.1 市场细分充分程度
5.3.2 细分市场结构分析
5.4 中国促消化保健品行业发展问题及对策建议
5.4.1 中国促消化保健品行业发展制约因素
5.4.2 中国促消化保健品行业存在问题分析
5.4.3 中国促消化保健品行业发展对策建议
第六章 中国促消化保健品所属行业运行指标分析及预测
6.1 中国促消化保健品所属行业企业数量分析
6.1.1 2015-2018年中国促消化保健品所属行业企业数量情况
6.1.2 2015-2018年中国促消化保健品所属行业企业竞争结构
6.2 2015-2018年中国促消化保健品所属行业财务指标总体分析
6.2.1 行业盈利能力分析
6.2.2 行业偿债能力分析
6.2.3 行业营运能力分析
6.2.4 行业发展能力分析
6.3 中国促消化保健品所属行业市场规模分析及预测
6.3.1 2015-2018年中国促消化保健品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6.3.2 2019-2025年中国促消化保健品行业市场规模预测
6.4 中国促消化保健品行业市场供需分析及预测
6.4.1 中国促消化保健品行业市场供给分析
1、2015-2018年中国促消化保健品行业供给规模分析
2、2019-2025年中国促消化保健品行业供给规模预测
6.4.2 中国促消化保健品行业市场需求分析
1、2015-2018年中国促消化保健品行业需求规模分析
2、2019-2025年中国促消化保健品行业需求规模预测
第七章 中国互联网+促消化保健品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
7.1 互联网给促消化保健品行业带来的冲击和变革分析
7.1.1 互联网时代促消化保健品行业大环境变化分析
7.1.2 互联网给促消化保健品行业带来的突破机遇分析
7.1.3 互联网给促消化保健品行业带来的挑战分析
7.1.4 互联网+促消化保健品行业融合创新机会分析
7.2 中国互联网+促消化保健品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7.2.1 中国互联网+促消化保健品行业投资布局分析
1、中国互联网+促消化保健品行业投资切入方式
2、中国互联网+促消化保健品行业投资规模分析
3、中国互联网+促消化保健品行业投资业务布局
7.2.2 促消化保健品行业目标客户互联网渗透率分析
7.2.3 中国互联网+促消化保健品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7.2.4 中国互联网+促消化保健品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1、中国互联网+促消化保健品行业参与者结构
2、中国互联网+促消化保健品行业竞争者类型
3、中国互联网+促消化保健品行业市场占有率
7.3 中国互联网+促消化保健品行业市场发展前景分析
7.3.1 中国互联网+促消化保健品行业市场增长动力分析
7.3.2 中国互联网+促消化保健品行业市场发展瓶颈剖析
7.3.3 中国互联网+促消化保健品行业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第八章 中国促消化保健品需求市场调查
8.1 中国电子商务市场分析
8.1.1 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
8.1.2 电子商务市场行业分布
8.1.3 移动电子商务市场分析
8.1.4 移动电子商务交易规模
8.1.5 移动电子商务用户规模
1、手机网民规模
2、移动互联网流量
3、移动电子商务企业规模占比
第九章 中国促消化保健品行业市场竞争格局分析
9.1 中国促消化保健品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9.1.1 促消化保健品行业区域分布格局
9.1.2 促消化保健品行业企业规模格局
9.1.3 促消化保健品行业企业性质格局
9.2 中国促消化保健品行业竞争五力分析
9.2.1 促消化保健品行业上游议价能力
9.2.2 促消化保健品行业下游议价能力
9.2.3 促消化保健品行业新进入者威胁
9.2.4 促消化保健品行业替代产品威胁
9.2.5 促消化保健品行业现有企业竞争
9.3 中国促消化保健品行业竞争SWOT分析
9.3.1 促消化保健品行业优势分析(S)
9.3.2 促消化保健品行业劣势分析(W)
9.3.3 促消化保健品行业机会分析(O)
9.3.4 促消化保健品行业威胁分析(T)
9.4 中国促消化保健品行业投资兼并重组整合分析
9.4.1 投资兼并重组现状
9.4.2 投资兼并重组案例
9.5 中国促消化保健品行业竞争策略建议
第十章 中国促消化保健品行业领先企业竞争力分析
10.1 湖北威士生物药业有限公司
10.1.1 企业发展基本情况
10.1.2 企业主营业务分析
10.1.3 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10.1.4 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10.2江西省樟树市乾春药业有限公司
10.2.1 企业发展基本情况
10.2.2 企业主营业务分析
10.2.3 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10.2.4 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10.3湖北午时药业有限公司
10.3.1 企业发展基本情况
10.3.2 企业主营业务分析
10.3.3 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10.3.4 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10.4 河南百年康鑫药业有限公司
10.4.1 企业发展基本情况
10.4.2 企业主营业务分析
10.4.3 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10.4.4 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10.5清华德人西安幸福制药有限公司
10.5.1 企业发展基本情况
10.5.2 企业主营业务分析
10.5.3 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10.5.4 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10.6北京绿然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0.6.1 企业发展基本情况
10.6.2 企业主营业务分析
10.6.3 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10.6.4 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
第十一章 2019-2025年中国促消化保健品行业发展趋势与投资机会研究
11.1 2019-2025年中国促消化保健品行业市场发展潜力分析
11.1.1 中国促消化保健品行业市场空间分析
11.1.2 中国促消化保健品行业竞争格局变化
11.1.3 中国促消化保健品行业互联网+前景
11.2 2019-2025年中国促消化保健品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11.2.1 中国促消化保健品行业品牌格局趋势
11.2.2 中国促消化保健品行业渠道分布趋势
11.2.3 中国促消化保健品行业市场趋势分析
11.3 2019-2025年中国促消化保健品行业投资机会与建议
11.3.1 中国促消化保健品行业投资前景展望
11.3.2 中国促消化保健品行业投资机会分析
11.3.3 中国促消化保健品行业投资建议
第十二章 2019-2025年中国促消化保健品行业投资分析与风险规避
12.1 中国促消化保健品行业关键成功要素分析
12.2 中国促消化保健品行业投资壁垒分析
12.3 中国促消化保健品行业投资风险与规避
12.3.1 宏观经济风险与规避
12.3.2 行业政策风险与规避
12.3.3 上游市场风险与规避
12.3.4 市场竞争风险与规避
12.3.5 技术风险分析与规避
12.3.6 下游需求风险与规避
12.4 中国促消化保健品行业融资渠道与策略
12.4.1 促消化保健品行业融资渠道分析
12.4.2 促消化保健品行业融资策略分析
第十三章 2019-2025年中国促消化保健品行业盈利模式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
13.1 国外促消化保健品行业投资现状及经营模式分析
13.1.1 境外促消化保健品行业成长情况调查
13.1.2 经营模式借鉴
13.1.3 国外投资新趋势动向
13.2 中国促消化保健品行业商业模式探讨
13.2.1 行业主要商业模式
13.2.2 自建模式
13.2.3 特许加盟模式
13.2.4 代理模式
13.3 中国促消化保健品行业投资发展战略规划
13.3.1 战略优势分析
13.3.2 战略机遇分析
13.3.3 战略规划目标
13.3.4 战略措施分析
13.4 最优投资路径设计
13.4.1 投资对象
13.4.2 投资模式
13.4.3 预期财务状况分析
13.4.4 风险资本退出方式
第十四章 研究结论及建议
14.1 研究结论
14.2 投资建议
14.2.1 行业发展策略建议
14.2.2 行业投资方向建议
14.2.3 行业投资方式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