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光临中国的行业报告门户弘博报告!
分享到:
2021-2025年中国汽车工业转型升级行业研究预测报告
2020-11-11
  • [报告ID] 148296
  • [关键词] 汽车工业转型升级行业
  • [报告名称] 2021-2025年中国汽车工业转型升级行业研究预测报告
  • [交付方式] EMS特快专递 EMAIL
  • [完成日期] 2020/10/10
  • [报告页数] 页
  • [报告字数] 字
  • [图 表 数] 个
  • [报告价格] 印刷版7500 电子版7800 印刷+电子8000
  • [传真订购]
加入收藏 文字:[    ]
报告简介

我国汽车工业是在中外企业合资中不断融合发展的,完成了从最初年产不足万辆到年产超过1,000万辆、2,000万辆的飞跃。随着全球分工体系的确立和汽车制造产业的转移,我国汽车工业准确把握住这一历史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现已成为全球汽车工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国内汽车企业在与国外优秀企业的合作中不断得到历练,积累了强大的汽车生产能力与经验,逐步实现由汽车生产大国向汽车产业强国的转变,成为推动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以及居民平均消费水平的提高,我国汽车产业在这几年获得了较快的发展。

我国乘车产量概况及增长率概况

我国乘用车行业发展概况随着经济增长和居民收入水平提高,我国汽车消费特别是居民自用的乘用车消费呈现大众化趋势。从2009年开始,我国乘用车产销量占汽车行业整体产销量的占比不断提升,乘用车已成为拉动中国汽车产销量增长的主力,在中国汽车市场占据主导地位。2018年乘用车产销量开始下降。中国乘用车汽车产量2018年为2,348.87万辆,2019年为2,134.18万辆,比上年同期下降9.14%。具体情况如下:

中国汽车市场在经历了20多年的高增长后,2018年开始进入微增长时代,进入了调整期,预计这个调整期将持续3-5年左右。在这一调整期内,国内汽车企业的竞争压力将进一步增大,汽车产业重组步伐也将进一步加快。近两年中国车市趋冷势必会加快暴露出车市的各种问题,也会成为汽车行业转型升级的强大动力。2018年和2019年很多汽车品牌逆势增长,充分说明消费者购车时已经越来越理性,不但注重车辆的技术和品质,更注重后续的服务,车市“二八效应”开始显现,优胜劣汰。经历过这个艰难阶段过后,中国汽车行业将会更快更健康的发展。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19年,中国品牌乘用车共销售839.90万辆,同比下降18.91%,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39.32%,比上年同期下降3.8个百分点。2018年,中国品牌乘用车共销售998.74万辆,同比下降8.86%,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2.19%,占有率比去年下降1.75个百分点。2019年,德系、日系、美系、韩系和法系乘用车分别销售408.32万辆、418.75万辆、174.13万辆、92.58万辆和12.21万辆,分别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19.12%、19.60%、8.15%、4.33%和0.57%。与上年同期相比,德系品牌市场占有率有所上升,其他品牌呈小幅下降。

随着我国乘用车市场需求结构发生变化,特别是SUV、MPV等车型的增长是中国品牌乘用车增长的重要因素,从长远来看中国品牌仍面临严峻挑战。一方面,国内汽车消费市场不断升级,消费者对汽车品质和品牌的要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由于跨国公司对中国市场的依赖和重视,产品价格区间不断下压,中国品牌生存空间客观上受到挤压,中国品牌继续初始阶段以价格竞争为主的发展模式已无法生存,必须进行深层次的转变,品牌建设进入攻坚阶段。

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给全球和国内汽车产业产生较大冲击,但2009-2010年期间,我国政府推出的经济刺激方案和消费鼓励措施为国内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撑。2011-2012年期间,随着购置税减半、汽车下乡、以旧换新等消费鼓励措施的退出以及城市缓解交通拥堵措施的出台,国内整车产销增速明显放缓。2013年,受到经济弱复苏、节能补贴范围维持高位、前期刺激政策退出效应消化的影响,国内汽车销量出现较快增长。2014年随着经济结构调整,汽车行业在经历了多年的高增长之后,回归到了稳定增长的状态。

2016年,我国整车行业相比2015年强劲复苏,主要原因在于低基数上的增长以及宏观经济年初回暖、投资需求和商用车消费有所提升、小排量乘用车购置税减半政策影响等。2017年,由于受到2016年汽车购置税减半等政策带来的消费透支,汽车销量增速明显放缓

从中长期来看,以国家政策为导向的市场消费需求影响相对短暂,由于汽车工业对GDP的增长贡献度较高,且汽车工业有巨大的经济拉动作用。在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前提下,刺激或抑制汽车行业的政策均较难出台,而地方性限购政策对汽车行业整体销量的影响有限,故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是汽车工业持续增长的决定性因素。

本公司出品的研究报告首先介绍了中国汽车行业市场发展环境、汽车行业整体运行态势等,接着分析了中国汽车行业市场运行的现状,然后介绍了汽车行业市场竞争格局。随后,报告对汽车行业做了重点企业经营状况分析,最后分析了中国汽车行业发展趋势与投资预测。您若想对汽车行业产业有个系统的了解或者想投资中国汽车行业,本报告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采用国家统计数据,海关总署,问卷调查数据,商务部采集数据等汽车。其中宏观经济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部分行业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及市场调研数据,企业数据主要来自于国统计局规模企业统计汽车及证券交易所等,价格数据主要来自于各类市场监测汽车。

 


报告目录
2021-2025年中国汽车工业转型升级行业研究预测报告

第一章 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大背景分析
1.1 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1.2 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深入分析
1.3 “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必要性
1.4 转型升级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根本要求
1.5 完善环境倒逼机制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
1.6 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着力点
1.7 “十三五”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导向分析
第二章 中国汽车工业转型升级PEST环境分析
2.1 政策(Political)环境
2.1.1 汽车行业鼓励政策
2.1.2 汽车行业监管政策
2.1.3 汽车产业布局政策
2.1.4 汽车行业政策动向
2.2 经济(Economic)环境
2.2.1 国际经济增长面临深度调整
2.2.2 中国经济步入发展新阶段
2.2.3 中国经济的产业结构分析
2.2.4 未来中国经济发展趋势预测
2.3 社会(Social)环境
2.3.1 中国城镇化扩张加速
2.3.2 制造业劳动力成本飙升
2.3.3 汽车物流行业成本较高
2.3.4 居民汽车消费发生变化
2.4 技术(Technological)环境
2.4.1 汽车技术发展现状
2.4.2 汽车技术发展热点
2.4.3 汽车技术发展趋势
第三章 中国汽车产业运行现状及投资潜力分析
3.1 中国汽车行业发展特征分析
3.1.1 周期性
3.1.2 季节性
3.1.3 区域性
3.2 2018-2020年中国汽车工业经济运行现状
3.2.1 行业取得的成就
3.2.2 行业产销状况
3.2.3 对外贸易状况
3.2.4 行业经济效益
3.2.5 行业集中度分析
3.2.6 市场价格行情
3.3 中国汽车制造行业财务状况
3.3.1 经济规模分析
3.3.2 盈利能力指标分析
3.3.3 营运能力指标分析
3.3.4 偿债能力指标分析
3.4 中国汽车工业竞争结构分析
3.4.1 现有厂商之间的竞争
3.4.2 潜在进入者的威胁
3.4.3 替代品的威胁
3.4.4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3.4.5 购买者的议价能力
3.5 中国汽车产业的SWOT分析
3.5.1 优势分析(Strengths)
3.5.2 劣势分析(Weakness)
3.5.3 机遇分析(Opportunity)
3.5.4 威胁分析(Threats)
3.6 中国汽车产业投资潜力分析
3.6.1 行业投资环境
3.6.2 产业投资价值
3.6.3 产业投资机遇
3.6.4 产业投资机会
3.7  2021-2025年中国汽车制造行业预测分析
3.7.1 行业影响因素
3.7.2 产品产量预测
3.7.3 销售收入预测
3.7.4 行业利润预测
3.7.5 产业发展前瞻
第四章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面临的风险及转型升级的迫切性
4.1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4.1.1 整零关系不符合世界潮流
4.1.2 汽车后市场领域发展不健全
4.1.3 缺乏核心技术和强势自主品牌
4.1.4 整车企业经营规模偏小
4.2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存在的壁垒
4.2.1 规模经济
4.2.2 产品差异化
4.2.3 高新技术
4.2.4 制度性壁垒
4.2.5 绝对成本优势
4.2.6 策略性壁垒
4.3 中国汽车工业运行风险分析
4.3.1 宏观经济风险
4.3.2 政策风险
4.3.3 技术风险
4.3.4 市场风险
4.3.5 区域风险
4.3.6 产品结构风险
4.4 中国汽车工业亟待转型升级
4.4.1 加快转型升级是工业发展紧迫任务
4.4.2 “国十条”倒逼汽车业转型升级
4.4.3 汽车工业转型升级刻不容缓
4.4.4 汽车装备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第五章 中国汽车工业转型升级现状分析
5.1 中国汽车工业转型升级取得的主要成效
5.1.1 实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5.1.2 产业优化升级初见成效
5.1.3 产业内生动力不断增强
5.1.4 积极构建新型绿色产业
5.1.5 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
5.2 先进制造技术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中的作用
5.2.1 我国汽车制造技术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5.2.2 先进制造技术是推动汽车产业发展的动力
5.2.3 汽车转型升级中先进制造技术的作用展望
5.3 中国汽车工业转型升级面临的机遇挑战
5.3.1 新科技与产业革命带来的机遇挑战
5.3.2 全面深化改革与实现“中国梦”带来的机遇挑战
5.3.3 全球资源能源与环境约束带来的机遇挑战
第六章 全球价值链下中国汽车产业升级探析
6.1 全球价值链下国外汽车产业升级模式及启示
6.1.1 日本汽车产业升级模式分析
6.1.2 韩国汽车产业升级模式分析
6.1.3 国外经验对我国汽车产业升级的启示
6.2 全球价值链下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模式及升级必要性
6.2.1 合资发展模式分析
6.2.2 自主创新发展模式分析
6.2.3 产业升级的必要性
6.3 全球价值链下汽车企业能力及其对产业升级的影响
6.3.1 全球价值链下企业能力的特点
6.3.2 企业能力对产业升级的影响
6.4 基于集群效应的全球价值链下中国汽车产业升级分析
6.4.1 集群效应及其对产业升级的影响
6.4.2 基于集群效应的全球价值链下产业升级影响因素
6.4.3 基于集群效应的全球价值链下产业升级的动力机制
6.4.4 基于集群效应的全球价值链下产业升级的实现机制
6.5 基于政策导向的全球价值链下中国汽车产业升级分析
6.5.1 政策导向对产业升级的影响
6.5.2 基于政策导向的全球价值链下产业升级探析
6.5.3 政策对产业升级影响的经验分析
6.6 全球价值链下中国汽车产业升级路径
6.6.1 技术创新夯实全球价值链下产业升级的基础
6.6.2 集群协同打造全球价值链下产业升级的平台
6.6.3 制度创新构建全球价值链下产业升级的环境
第七章 中国汽车产业相关行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性及战略分析
7.1 汽车零部件行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性及实施方案
7.1.1 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7.1.2 行业发展面临的形势
7.1.3 行业存在的挑战
7.1.4 制约行业的瓶颈
7.1.5 行业转型升级的途径
7.1.6 企业转型升级的思考
7.1.7 行业转型升级的方向
7.2 汽车维修行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性及实施方案
7.2.1 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7.2.2 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7.2.3 行业转型升级进展状况
7.2.4 行业转型升级的总体要求
7.2.5 行业转型升级的战略
7.2.6 行业转型升级的保障措施
7.2.7 行业转型升级典型案例分析
7.3 汽车美容养护行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性及实施方案
7.3.1 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7.3.2 行业发展中的问题
7.3.3 市场逐渐转型升级
7.3.4 转型期市场精细化营销分析
7.4 轮胎行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性及实施方案
7.4.1 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7.4.2 行业主要制约因素
7.4.3 行业亟须转型升级
7.4.4 企业运营模式急需转变
7.4.5 行业转型升级制约因素
7.4.6 产业转型发展建议
7.4.7 行业转型升级走势
第八章 中国部分省市汽车工业转型升级战略分析
8.1 河南省推进汽车行业转型升级的战略
8.1.1 行业发展现状
8.1.2 行业发展的战略环境
8.1.3 影响行业转型升级的主要因素
8.1.4 加快行业转型升级的建议
8.2 安徽省推进汽车行业转型升级的战略
8.2.1 行业发展现状
8.2.2 行业发展中的问题
8.2.3 行业转型升级现状
8.3 浙江省推进汽车行业转型升级的战略
8.3.1 行业发展现状
8.3.2 行业发展中的问题
8.3.3 行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性
8.3.4 行业转型升级现状
8.3.5 行业转型升级战略
8.4 常熟市推进汽车行业转型升级的战略
8.4.1 行业发展现状
8.4.2 行业发展中的问题
8.4.3 行业转型升级战略
8.5 重庆市推进汽车行业转型升级的战略
8.5.1 行业发展现状
8.5.2 行业发展中的问题
8.5.3 行业转型升级方向
第九章 中国汽车工业重点企业转型升级案例分析及经验借鉴
9.1 上汽集团
9.1.1 公司发展概况
9.1.2 公司经营现状
9.1.3 公司核心竞争力
9.1.4 公司面临的风险
9.1.5 公司转型升级现状
9.2 福田汽车
9.2.1 公司发展概况
9.2.2 公司经营现状
9.2.3 公司核心竞争力
9.2.4 公司面临的风险
9.2.5 公司转型升级现状
9.2.6 公司转型升级战略
9.3 长安汽车
9.3.1 公司发展概况
9.3.2 公司经营现状
9.3.3 公司核心竞争力
9.3.4 公司面临的风险
9.3.5 公司转型升级现状
9.3.6 公司转型升级战略
9.4 东风汽车
9.4.1 公司发展概况
9.4.2 公司经营现状
9.4.3 公司核心竞争力
9.4.4 公司面临的风险
9.4.5 公司转型升级现状
9.5 江淮汽车
9.5.1 公司发展概况
9.5.2 公司经营现状
9.5.3 公司核心竞争力
9.5.4 公司面临的风险
9.5.5 公司转型升级经验
第十章 中国汽车工业转型升级面临的风险分析
10.1 中国汽车工业转型升级面临的主要风险
10.1.1 创新能力方面
10.1.2 产业链方面
10.1.3 节能减排方面
10.1.4 品牌发展方面
10.1.5 国际化发展方面
10.2 中国汽车转型升级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10.2.1 能源短缺问题
10.2.2 交通环境问题
10.2.3 产能扩张问题
10.2.4 产业结构问题
第十一章 中国汽车工业转型升级战略分析
11.1 中国汽车工业转型升级的要素
11.1.1 汽车工业转型升级的要点
11.1.2 品牌汽车转型升级的关键
11.2 中国汽车工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
11.2.1 积极建设创新型企业
11.2.2 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11.2.3 重塑上下游企业关系
11.3 促进中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对策
11.3.1 汽车产业拓展新领域
11.3.2 加大自主创新力度
11.3.3 改善交通环境
11.3.4 优化产业结构
第十二章 中国汽车工业转型升级的方向及规划
12.1 中国汽车行业转型升级的方向和重点
12.1.1 实现自主发展
12.1.2 实现开放发
12.1.3 实现绿色发展
12.1.4 实现工业发展
12.1.5 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
12.2 中国深入推进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规划
12.2.1 总体思路
12.2.2 发展目标
12.2.3 主要任务措施

图表目录
图表 汽车企业物流成本构成
图表 中日调查汽车企业物流费用率比较
图表 中国各区域家庭汽车拥有率变化
图表 中国各线城市家庭汽车拥有率变化
图表 2014-2018年中国汽车月度销量及同比变化情况
图表 2014-2018年中国乘用车月度销量变化情况
图表 2014-2018年1.6L及以下乘用车销量变化情况
图表 2014-2018年商用车月度销量变化情况
图表 2018年国内汽车销售市场占有率
图表 2017年国内汽车销售市场占有率
图表 我国汽车生产商三大阵营
图表 我国汽车月度销售变动情况
图表 汽车替代品的替代效应分析
图表 我国车企“饥饿营销”策略举例
图表 我国在售乘用车售价情况统计

文字:[    ] [ 打印本页 ] [ 返回顶部 ]
1.客户确定购买意向
2.签订购买合同
3.客户支付款项
4.提交资料
5.款到快递发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