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光临中国的行业报告门户弘博报告!
分享到:
2021-2025年中国开放银行发展模式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
2020-11-19
  • [报告ID] 148587
  • [关键词] 开放银行发展
  • [报告名称] 2021-2025年中国开放银行发展模式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
  • [交付方式] EMS特快专递 EMAIL
  • [完成日期] 2020/11/11
  • [报告页数] 页
  • [报告字数] 字
  • [图 表 数] 个
  • [报告价格] 印刷版7500 电子版7800 印刷+电子8000
  • [传真订购]
加入收藏 文字:[    ]
报告简介

一、开放银行的发展规模分析

1、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中国数字经济规模持续攀升

开放银行的兴起改变了我国银行业原有的格局,在原有银行生态中新增了部分参与者,在金融科技浪潮推动下,开放银行生态出现了金融云服务商、IT软件及解决方案提供商、商业银行、垂直行业企业、计算机硬件/数据库服务商、客户等6类参与者。从行业布局现状来看,各大银行为了转型纷纷于2018年扎堆入局开放银行生态,除此之外,以往与各大银行存在竞争关系的科技巨头这一年也纷纷与各大银行建立合作关系,以达到快速入局开放银行生态的目的,这一现象也标志着我国开放银行业务的正式落地。而近年来金融脱媒、利率市场化、互联网金融的崛起对银行业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商业银行走到了转型升级的“十字路口”,开放银行概念为商业银行打造开放型平台经济、重构价值链提供了可能。

全球数据总量呈现指数级增长态势,数据成为了数字经济时代新的生产要素,数字竞争力逐渐成为国家整体竞争力的重要体现。随着大数据等核心技术持续发展和产业信息化程度不断深入,促进产业融合创新,催生新的商业模式和新的增长点,同时,传统产业利用数字技术转型升级,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预计到2021年,全球数据经济比重将达50%。数字经济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核心推动力,中国数字经济规模呈持续增长,预测中国数字经济比重到2021年将达55%。

2、银行业数字化建设投资高速增长,加速银行业数字化革命

信息技术推动了银行业与科技深度融合,驱动银行业向科技驱动发展。数据显示,中国银行业IT投资规模已破千亿元,预计到2022年,中国银行业整体IT市场将超1500亿元,2018到2022年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8%。近年来,传统银行通过金融科技赋能对前中后台进行数字化再造,创新数字化产品开发模式、运营模式,传统银行业态呈现服务智能化、业务场景化、渠道一体化、融合深度化趋势。2018年金融业数字经济指数规模增速超200%;中国银行机构来自数字化渠道收入占银行总收入比,将从2017年的15%跃升到2022年的45%。

3、金融科技加速中国银行业用户数字化,推动金融服务数字化

随着全球互联网的发展、智能移动终端的不断普及,以及金融科技在过去五年迅速的崛起,逐渐改变人们的金融消费行为和交易习惯。数据显示,中国金融科技投入规模超3千万亿元,用户人数超过5亿,居全球首位,中国互联网理财的规模已超5万亿元,用户人数达1.7亿;移动支付交易规模达277万亿元,用户人数达6.21亿;数据显示,金融服务移动终端活跃人数在2019年一季度已超9亿人,三季度接近9亿,可见,用户利用数字化渠道获取金融服务已经成为主流。

银行被视为银行4.0的起点,是未来银行的主要趋势

开放银行将基于用户数字化,利用新技术助力银行从数据到服务平台化共享,使银行服务嵌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人民不再局限于银行网点就能获取无处不在的金融服务,因而被视为银行4.0的起点。

开放银行不是单一技术或业务解决方案,是一种平台生态的新服务模式,是银行业在数字化转型的新阶段。银行机构基于移动互联网、云平台等融合发展,利用API/SDK等技术手段,通过开放平台向第三方合作伙伴开放数据、或功能、或技术,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共同创新金融产品及服务,以场景为载体连接及服务用户,形成银行新的商业生态,拓宽银行服务边界,实现银行服务升级并创造新的价值。

各机构积极开展研究,探索开放银行服务模式及定义

开放银行是一种平台化商业模式,利用开放应用程序接口技术向第三方共享客户财务信息的安全方式。较以往直接将产品和服务传达给客户的形式不同的是,银行将各种不同的商业生态嫁接至开放银行平台之上,再通过这些商业生态间接为客户提供各类金融服务,从而形成共享、开放的平台模式。

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开展或正在探索开放银行模式,中国越来越多银行机构上线或正在建设开放平台,积极探索开放业务。

中国伴随金融市场改革与金融科技的兴起,从国有大行、新兴的民营银行到股份制银行,都在加快推进开放银行,建设银行、浦发银行等传统大型银行,与微众、新网等新兴民营银行均已宣布开放银行计划并开展开放银行实践。从各行的实践来看,目前以API为核心技术,部分以SDK产品聚合金融服务能力,从平台建设、场景生态合作等方面积极探索新兴开放服务模式。

开放银行发展之初,更多是着眼于数据开放的视角。在数字时代,银行数据又是被公认为极具价值但开发严重不足的重要“生产要素”。因此,初期的开放银行本质上是对银行数据的共享,同时以API作为实现相关目标的前沿技术手段。随着理论、监管与实践的深入,开放银行被赋予了更多的内涵,各银行基于各自的发展基础及转型路径差异,形成现阶段不同的开放模式及形态。

数据共享模式,即银行机构向开发者和第三方服务共享客户数据,各参与方基于客户数据进行开发和创新,再通过金融服务客户。数据尤其账户管理等客户数据是银行机构的核心资源,而行业未形成统一的数据规范和开放标准,短期内数据的开放共享还难以实现。但基于真正开放的本质是数据共享,国内银行机构依然积极探索和推进数据共享进程,正从内部数据打通向行业标准建立阶段,先实现内部数据的规范、互通,满足内部数字化创新需求;另外,在利用API、APP等与外部连接,如与金融科技机构、开发者等合作中,将推动行业从API对接的规范推动数据标准、安全规范的形成,为未来进一步的数据共享和开放奠定基础。

开放服务:即银行机构通过场景生态连接客户并输出金融服务

开放服务模式,即银行将服务能力通过API接口或SDK产品嵌入在客户生活和消费的场景中,通过与场景连接实现服务输出。一方面,改变银行与客户关系,将不再是一对一的直接关系,客户更多是在消费场景中去获得金融服务;另一方面,银行通过场景连接和服务更多客户,而不再局限于本行客户,银行间的竞争重心将转移向以客户为中心,围绕客户需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质量、效率,驱动银行加强产品创新和服务体验提升。各行业趋向融合发展的环境下,该模式相对容易实现,也是现阶段银行机构普遍采取的服务模式,银行依托支付服务连接用户生活及消费场景,实现银行部分服务开放。

二、中国开放银行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从政策角度看,尽管我国在开放银行领域的顶层设计会加速出台,然而作为基础是数据信息保护目前依然问题严重,同时我国金融科技总体发展较快,部分领域甚至过快,这与许多推进开放银行的国家情况有较大差异;此外我国银行业在准入、利率定价等方面尚且未实现充分市场化,推进开放数据这种更高层次的市场化为时尚早。

1、开放银行仍处于初期阶段,发展既需科技赋能也要监管的护

中国开放银行发展仍处于初期阶段,需各参与方的协同发力,既需科技赋能也要监管的护航。从开放银行的本质来看是数据驱动形成价值交换的网络,但中国开放银行还未真正涉及到数据的开放共享,这一步的突破首先需要安全标准和规范指引先行,因此需要行业监管机构加快研究制定和出台安全规范和开放标准体系;其次,银行机构应该拥抱数字化的开放性思维,从战略层面去拥抱开放银行的发展,从组织架构到产品设计、功能开放、数字化运营等要求去诊断评估能力建设,联合创新科技力量,加速全方位数字化转型

2、银行基于场景支付连接银行和各业态,从开放平台向开放生态发展

在金融科技、开放共享浪潮中,金融机构从单打独斗走向协作共赢。银行从立足自身的传统服务,到依托场景支付建立的单个业务线的闭环小生态,到开放平台打造、向开放生态的生态金融发展。一是,银行的金融服务内容更广泛,银行的服务及能力融入到泛生活各生态中形成泛金融生态;二是,5G时代银行资产数字化、用户数字化形态更为丰富,银行服务从客户延伸到用户,基于数据驱动提供用户全旅程及陪伴服务;三是,银行在金融服务能力建设中,从封闭自建到合作参与,到共建共赢转变,更好服务数字化转

3、全连接、全场景、更智能,将加速银行业开放和数字化进程

5G加速银行业“全联接”变革,全面提升银行业数字化转型。5G、人工智能、量子计算机、区块链等技术的深度应用,将形成全面联接、泛在智能、开放平台、共赢生态等,支持数字化金融新转型,加速银行业与科技、商业生态的开放连接,推进数据的实时获取和共享,深化银行服务场景的延伸、服务手段的升级等,将给银行业带来强大的业务创新能力,更有效赋能数字化转型变革

4、5G时代万物互联,从银行开放变革,向赋能B端服务C端层层渗透

5G规模商用将真正实现万物互联,加速银行数字化开放变革。首先影响的是银行机构,改变其获取流量、数据、客户的方式和途径,同时AI、VR等新技术应用,改变服务手段,全面提升数字化能力;其次是B端企业,在新的生态体系合作关系中,更能充分发挥其核心优势,加快技术迭代和面向用户的智能服务应用创新;政府相关部门等G端机构,一方面借助开放体系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另一方面参与建立各方参与规范和数据开放标准,也将推动政府相关数据的开放、AI、VR等技术的应用和,为公共服务赋能;最后,各参与方的融合开放,将全方面提升C端用户的服务体验,包括无处不在的银行服务、公共服务等可随时、及时通过各途径获得满足。

因此,综合判断,政策当以审慎推进为原则,以规范及建立行业标准为主。从市场角度看,开放银行不仅意味着银行与金融科技公司间合作的进一步深化,同时由开放平台带来的分工细化也会令银行间及银行与金融科技公司间的竞争格局更趋复杂化。此外,与国际银行业相似,开放银行在国内的加速推进可能也会使领先者享有“先发优势”,并且在政策规则不明确的情况下引领市场规则的建立,这会令行业内部由此形成一定的马太效应。

近年来,金融脱媒、利率市场化、互联网金融的崛起对银行业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商业银行走到了转型升级的“十字路口”,而开放银行概念的兴起为商业银行打造开放型平台经济、重构价值链提供了可能。未来,商业银行将致力于以客户价值为导向,通过资源整合扩大客群,打造共生共赢的生态金融圈,实现与合作伙伴在资源共享、场景融合等方面的优势互补,覆盖用户衣食住行的全方面金融服务,让金融服务更加便捷、高效。总而言之,未来开放银行将会拥有更加成熟的发展理念、更先进的技术应用、更深化的跨界合作、更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

本公司出品的研究报告首先介绍了中国开放银行行业市场发展环境、开放银行行业整体运行态势等,接着分析了中国开放银行行业市场运行的现状,然后介绍了开放银行行业市场竞争格局。随后,报告对开放银行行业做了重点企业经营状况分析,最后分析了中国开放银行行业发展趋势与投资预测。您若想对开放银行行业产业有个系统的了解或者想投资中国开放银行行业,本报告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采用国家统计数据,海关总署,问卷调查数据,商务部采集数据等开放银行。其中宏观经济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部分行业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及市场调研数据,企业数据主要来自于国统计局规模企业统计开放银行及证券交易所等,价格数据主要来自于各类市场监测开放银行。

 

 


报告目录
2021-2025年中国开放银行发展模式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

第一章 开放银行相关概述
1.1 开放银行基本介绍
1.2 中国开放银行发展进程
第二章 2018-2020年全球开放银行发展状况综述
2.1 2018-2020年全球开放银行发展现状
2.1.1 全球发展历程
2.1.2 国内外发展对比
2.1.3 典型国家比较
2.1.4 具体发展模式
2.1.5 银企合作机遇
2.1.6 程序接口标准
2.2 欧洲
2.2.1 相关政策分析
2.2.2 发展现状分析
2.2.3 数字银行发展
2.3 亚太地区
2.3.1 发展现状分析
2.3.2 发展典型特点
2.3.3 日韩发展状况
2.4 美国
2.4.1 政府监管状况
2.4.2 发展现状分析
2.4.3 发展典型特点
2.4.4 API开发实践
2.5 英国
2.5.1 相关政策分析
2.5.2 行业竞争格局
2.5.3 银行发展问题
2.5.4 开放银行实践
2.5.5 API运行状况
2.6 新加坡
2.6.1 相关政策标准
2.6.2 政府引导发展
2.6.3 银行建设状况
2.6.4 数字银行开放
2.7 澳大利亚
2.7.1 开放银行计划
2.7.2 建立管理制度
2.7.3 数据开放管理
第三章 2018-2020年开放银行发展环境分析
3.1 政策环境
3.1.1 程序接口规范
3.1.2 政策监管欠缺
3.1.3 国家政策引导
3.1.4 科技支持政策
3.1.5 银行业发展政策
3.1.6 香港监管政策
3.2 经济环境
3.2.1 宏观经济概况
3.2.2 数字经济规模
3.2.3 金融运行状况
3.2.4 区域金融运行
3.2.5 对外经济分析
3.2.6 投资环境情况
3.2.7 宏观经济展望
3.3 技术环境
3.3.1 API经济格局
3.3.2 技术实现方式
3.3.3 金融科技发展
3.3.4 电子信息产业增速
3.3.5 电子信息设备规模
3.4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
1.1.1 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
1.1.2 网民总体规模状况
1.1.3 城乡网民结构状况
1.1.4 互联网应用发展情况
1.1.5 网络支付用户规模
第四章 2018-2020年中国银行业运行状况
4.1 2018-2020年中国银行业发展状况
4.1.1 行业主体规模
4.1.2 行业运行状况
4.1.3 账户开立情况
4.1.4 支付系统运行
4.1.5 服务网点规模
4.1.6 海外业务布局
4.1.7 竞争格局变化
4.1.8 转型发展动因
4.2 2018-2020年商业银行转型发展状况
4.2.1 总体运行分析
4.2.2 数字化转型需求
4.2.3 5G技术推进转型
4.2.4 开放银行转型意义
4.2.5 开放银行转型路径
4.3 互联网时代商业银行竞争分析
4.3.1 商业银行面临挑战
4.3.2 商业银行发展契机
4.3.3 商业银行竞争障碍
4.3.4 商业银行竞争策略
4.4 网上银行业务发展分析
4.4.1 网上银行业务种类
4.4.2 网上银行发展历程
4.4.3 网上银行市场规模
4.4.4 手机银行交易规模
4.4.5 互联网金融影响分析
4.4.6 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
4.4.7 网络银行发展趋势
4.4.8 手机银行发展趋势
4.5 新冠疫情对银行业发展影响
4.5.1 行业总体影响
4.5.2 信贷业务影响
4.5.3 资产质量影响
4.5.4 其他业务影响
4.5.5 助推开放银行
第五章 2018-2020年中国开放银行发展状况综述
5.1 2018-2020年中国开放银行总体发展状况
5.1.1 金融生态发展环境
5.1.2 开放银行理念创新
5.1.3 开放银行发展现状
5.1.4 开放银行发展特点
5.1.5 开放银行业务形式
5.1.6 开放银行客户需求
5.1.7 发展驱动因素分析
5.2 中国开放银行参与主体发展分析
5.2.1 开放银行主体全景
5.2.2 开放银行影响分析
5.2.3 开放银行构建模式
5.2.4 主体竞争合作分析
5.2.5 银企主体合作意义
5.3 开放银行特征的新模式运作分析
5.3.1 开放银行设计构架
5.3.2 API应用流程
5.3.3 技术能力开放
5.3.4 数据共享模式
5.3.5 服务开放模式
5.3.6 平台开放模式
5.3.7 链接层次分析
5.4 中国开放银行发展模式分析
5.4.1 业务模式创新
5.4.2 发展模式分析
5.4.3 发展模式对比
5.4.4 盈利模式探讨
5.4.5 发展成功要素
5.5 中国开放银行发展核心能力分析
5.5.1 发展核心能力
5.5.2 开放战略思维能力
5.5.3 生态构建能力
5.5.4 数据资产化能力
5.5.5 科技开发能力
5.5.6 基础运营能力
5.5.7 敏捷组织能力
5.6 中国开放银行发展难题
5.6.1 行业潜在问题
5.6.2 发展面临挑战
5.6.3 实践存在不足
5.6.4 数据开放难题
5.7 中国开放银行发展策略与建议
5.7.1 开放银行发展建议
5.7.2 开放银行发展对策
5.7.3 中小银行发展建议
5.7.4 构建风险防控体系
5.8 中国开放银行政策规范建设建议
5.8.1 建立监管框架
5.8.2 监管规范建议
5.8.3 制定行业标准
5.8.4 建立监管平台
5.8.5 加强行业自律
第六章 2017-2020年中国开发银行发展案例分析
6.1 国外开放银行案例分析
6.1.1 西班牙对外银行(BBVA)
6.1.2 星展银行(DBS Group)
6.1.3 德国Fidor Bank
6.1.4 韩国Kakao Bank
6.1.5 美国Yodlee
6.2 中国银行
6.2.1 企业发展概况
6.2.2 经营状况分析
6.2.3 中银开放平台
6.2.4 数字化转型发展
6.3 中国工商银行
6.3.1 企业发展概况
6.3.2 经营状况分析
6.3.3 开放银行建设
6.3.4 生态体系搭建
6.3.5 API开放平台
6.4 光大银行
6.4.1 企业发展概况
6.4.2 经营状况分析
6.4.3 开放银行建设
6.4.4 发展探索方式
6.4.5 案例效果分析
6.4.6 风险管理体系
6.5 中信银行
6.5.1 企业发展概况
6.5.2 经营状况分析
6.5.3 开放银行布局
6.5.4 数字化转型成果
6.6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
6.6.1 企业发展概况
6.6.2 经营状况分析
6.6.3 发展建设状况
6.6.4 开放运营体系
6.6.5 开放银行进展
6.7 四川新网银行
6.7.1 企业发展概况
6.7.2 经营状况分析
6.7.3 发展策略布局
6.7.4 开放银行案例
6.7.5 数字化运行策略
6.8 中信百信银行
6.8.1 企业发展概况
6.8.2 经营状况分析
6.8.3 开发银行模式
6.8.4 平台合作项目
6.8.5 合作发展动态
6.9 亿联银行
6.9.1 企业发展概况
6.9.2 经营状况分析
6.9.3 实践探索经验
6.9.4 开放银行实践
6.9.5 金融连接器
6.10 中国其他银行案例
6.10.1 建设银行
6.10.2 民生银行
6.10.3 江苏银行
6.10.4 兴业银行
6.11 中国民营银行案例
6.11.1 微众银行
6.11.2 苏宁银行
6.11.3 众邦银行
6.11.4 富民银行
6.12 第三方合作机构案例
6.12.1 集奥聚合技术合作
6.12.2 金融壹账通搭建平台
6.12.3 神州信息发展方式
6.12.4 京东数科合作布局
第七章 2018-2020年中国开放银行与数字银行发展情况
7.1 2018-2020年中国数字银行发展状况分析
7.1.1 数字化转型现状
7.1.2 数字银行特点
7.1.3 银行数字化本质
7.1.4 银行数字化维度
7.1.5 银行数字化痛点
7.1.6 数字化转型路径
7.1.7 数字化机遇与挑战
7.2 2020年疫情对数字银行发展影响
7.2.1 凸显数字银行业务便利优势
7.2.2 凸显数字银行业务普惠特性
7.2.3 引导数字银行业务创新方向
7.3 中国数字银行发展策略
7.3.1 加强客户端服务
7.3.2 提升风控管理水平
7.3.3 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7.3.4 加快监管信息化建设
7.4 中国数字银行转型开放银行发展状况
7.4.1 数字银行转型机遇
7.4.2 数字银行转型案例
7.4.3 银行数字化转型趋势
第八章 2018-2020年中国开放银行与金融科技发展情况
8.1 中国金融科技产业关键技术剖析
8.2 云计算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
8.2.1 技术应用现状
8.2.2 应用价值探析
8.2.3 应用关键技术
8.2.4 应用场景解读
8.2.5 典型产品对比
8.3 大数据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
8.3.1 应用价值探析
8.3.2 应用关键技术
8.3.3 应用场景解读
8.3.4 典型产品对比
8.4 人工智能在金融领域的应用
8.4.1 应用价值探析
8.4.2 应用关键技术
8.4.3 应用场景解读
8.4.4 典型产品对比
8.5 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
8.5.1 金融领域现状
8.5.2 应用价值探析
8.5.3 应用关键技术
8.5.4 应用场景解读
8.5.5 典型产品对比
8.5.6 交易平台建设
8.5.7 应用发展建议
8.6 金融科技关键技术在开放银行中的应用
8.6.1 金融科技应用环节
8.6.2 数据共享技术应用
8.6.3 区块链技术应用
8.6.4 分布式技术应用
8.6.5 人工智能应用
8.6.6 物联网应用
8.7 开放银行与金融科技的相互发展支持
8.7.1 政策支持指导
8.7.2 企业角色作用
8.7.3 企业合作状况
8.7.4 金融科技机遇
第九章 2018-2020年中国开放银行投资分析
9.1 行业投资机会
9.1.1 银行业IT投资规模
9.1.2 各行IT投资规模
9.1.3 金融科技投资规模
9.1.4 金融科技投资领域
9.2 行业投资风险
9.2.1 业务风险
9.2.2 操作风险
9.2.3 合规风险
9.2.4 外部风险
9.2.5 系统性风险
9.2.6 网络安全风险
9.2.7 商业模式风险
9.3 行业进入壁垒
9.3.1 技术壁垒
9.3.2 市场壁垒
9.3.3 人才壁垒
9.3.4 资金壁垒
9.4 行业投资策略
9.4.1 维持低投入现状
9.4.2 扩大业务范畴
9.4.3 提高市场份额
9.4.4 充分把握机会
第十章  2021-2025年中国开放银行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
10.1 中国银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10.1.1 行业总体经营展望
10.1.2 商业银行发展展望
10.1.3 上市银行发展趋势
10.1.4 中小银行发展重点
10.1.5 金融科技创新融合
10.1.6 信息化发展趋势
10.1.7 银行业营销趋势
10.2 中国开放银行发展前景与趋势
10.2.1 行业发展机遇
10.2.2 电子账户机遇
10.2.3 服务发展趋势
10.2.4 体系发展趋势
10.2.5 风险与监管趋势
10.2.6 发展模式展望
10.2.7 未来发展趋势
10.3  2021-2025年中国开放银行预测分析
10.3.1 2021-2025年中国开放银行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10.3.2 2021-2025年中国金融科技产业营收规模预测
附录
附录一: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
附录二:商业银行应用程序接口安全管理规范

图表目录
图表 商业银行应用程序接口逻辑结构图
图表 开放银行模式各主体作用
图表 传统服务模式
图表 开放银行服务模式
图表 银行业转型路径与演进阶段
图表 开放生态构成图
图表 开放银行的发展历程
图表 开放银行发展阶段
图表 世界各地对开放银行探索历程
图表 典型国家和地区开放银行发展情况对比
图表 欧洲开放银行监管历程
图表 亚太地区开放银行生态
图表 美国开放银行生态
图表 Yodlee平台示意图
图表 Yodlee连接账户层、生态层
图表 英国开放银行监管历程
图表 2017-2019年注册为第三方服务提供商的公司
图表 英国开放银行参与主体范围
图表 英国开放银行得分排名
图表 新加坡政府主动开放数据举措
图表 API分类及标准
图表 行业相关政策
图表 香港开放银行监管历程
图表 2015-2019年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图表 2015-2019年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
图表 2020年GDP初步核算数据
图表 2015-2019年货物进出口总额
图表 2019年货物进出口总额及其增长速度
图表 2019年主要商品出口数量、金额及其增长速度
图表 2019年主要商品进口数量、金额及其增长速度
图表 2019年对主要国家和地区货物进出口金额、增长速度及其比重
图表 2018-2019年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和出口交货值分月增速
图表 2018-2019年电子信息制造业营业收入、利润增速变动情况
图表 2018-2019年电子信息制造业PPI分月增速
图表 2018-2019年电子信息制造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变动情况
图表 2018-2019年通信设备行业增加值和出口交货值分月增速
图表 2018-2019年电子元件行业增加值和出口交货值分月增速
图表 2018-2019年电子器件行业增加值和出口交货值分月增速
图表 2018-2019年计算机制造业增加值和出口交货值分月增速
图表 2014-2019年移动互联网流量及月DOU增长情况
图表 2019年移动互联网接入当月流量及当月DOU情况
图表 2019-2020年移动互联网累计接入流量及同比增速情况
图表 2019-2020年移动互联网接入月流量及户均流量(DOU)情况
文字:[    ] [ 打印本页 ] [ 返回顶部 ]
1.客户确定购买意向
2.签订购买合同
3.客户支付款项
4.提交资料
5.款到快递发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