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光临中国的行业报告门户弘博报告!
分享到:
2021-2025年中国基因检测行业调研及产业供需格局研究预测报告
2020-12-28
  • [报告ID] 150312
  • [关键词] 基因检测行业调研
  • [报告名称] 2021-2025年中国基因检测行业调研及产业供需格局研究预测报告
  • [交付方式] EMS特快专递 EMAIL
  • [完成日期] 2020/12/12
  • [报告页数] 页
  • [报告字数] 字
  • [图 表 数] 个
  • [报告价格] 印刷版7500 电子版7800 印刷+电子8000
  • [传真订购]
加入收藏 文字:[    ]
报告简介

随着基因技术的进步,基因检测被广泛应用于医疗健康各环节,成为生物科学领域最具发展前景的产业之一。主要发达经济体相继开展基因组计划,注重产业的引导和培育;我国政策上逐步放开,市场渗透逐步提升,沿海发达地区和中部经济强省已出现集群发展态势。未来行业并购重组仍是产业整合的主要手段,数据分析和多维度数据解读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新的应用领域正在加快市场培育。

一 发展历程

基因测序技术能够对基因序列进行精确、廉价、快速的测定解析,是生物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中至关重要,已被广泛应用于基础研究、医疗、工业、法医学等领域。目前,应用较广的基因检测技术大致包括基因测序、以核酸扩增为基础的PCR技术、以荧光杂交检测为基础的FISH技术;这三类技术沟通构成了基因检测基础,大部分基因检测项目都有赖于这三项基础技术开展。此外基因芯片技术也得到较广泛的应用。

二、产业链分析

基因测序的产业链由上游仪器和耗材公司,中游提供基因测序的服务商、生物信息分析公司,下游的终端用户构成。

产业链上游以设备研发、仪器耗材生产为主,产业链上游企业由于掌握核心技术并拥有大量市场份额,掌握着基因检测整个行业命脉,进入门槛普遍偏高。Illumina、Thermo Fisher、罗氏等跨国巨头垄断上游产业,国内公司从事自主研发的公司主要有紫鑫药业,其他公司多采取与国外公司合作授权的形式,主要公司有华大基因、贝瑞和康与达安基因等。

产业链中游以基因检测服务提供商,为企业收集的数据提供数据分析服务的云平台存储分析企业为主。中游服务环节应用市场广泛,不同应用市场发展成熟度差异化大,商业可变现价值高,因此市场参与者众多。中游的基因测序服务,是目前国内公司竞争最激烈的地方,国内已有数百家公司提供基因测序服务。在测序服务中,最成熟的基因测序服务是无创产前基因测序,美国的主要公司有Sequenom,Verinata Health,Ariosa Diagnostics和Natera;国内市场主要被华大基因及贝瑞和康垄断,其他公司还包括达安基因,诺和致源,安诺优达等。肿瘤基因诊断技术和市场尚未成熟,参与公司众多。在数据分析服务中,业务主要是大数据的存储、解读和应用,代表公司有华大基因、荣之联、华因康基因,贝瑞和康、基云惠康等。

产业链下游为基因检测服务使用者,包括医疗机构、科研机构、制药公司和个人用户等,其决定了中游基因检测服务细分赛道的市场容量、发展前景及业务模式特点。产业链下游通过应用上游服务集中攻克自己的规模市场,目前市场份额最大的是科研领域,未来疾病治疗领域的市场份额会持续提升。

基因测序产业链图谱

三、全球竞争格局

(一)主要发达国家相继开展基因组计划

全球范围内,美国的“精准医学计划”、法国的“基因组医疗2025”、英国的“10万人基因组计划”、韩国的“万人基因组计划”、澳大利亚的“零儿童癌症计划”等已经获得重大推进。基因测序产业在提高人类健康水平、节约医疗资源成本的同时也将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已经成为当前带动生物医药总产值增长的重要引擎。

不同国家国基因组计划一览

(二)测序仪器与耗材市场由欧美公司牢牢把控

目前全球共有基因测序设备不足8000台,分布在60多个国家中,其中Illumina公司的HiSeq 2000、Genome Analyser 2x、MiSeq和NextSeq等测序平台占比为83.9%;Thermo Fisher公司的SOLiD、Ion Torrent和Ion Proton等测序平台占比为9.9%;Roche公司的454平台占比为5.3%。Illumina和Thermo Fisher设备占比超过90%,上游基因测序设备制造已形成垄断。中游应用企业必须购买仪器运行所需的耗材和试剂,基本上不具有议价能力。

 

全球测序仪市场占比分布图

(三)基因测序服务竞争火热,积极向上下游延伸

目前全球有上千家厂商提供测序服务,中国有数百家。美国大型的测序服务公司有Sequenom、CardioDx和Foundation Medicine等,国内的主流测序服务公司有华大基因、诺禾致源、贝瑞和康、达安基因以及北陆药业等。随着市场对测序的需求不断提升,中游市场提供测序服务的对象包括医院、疾控中心、科研机构等,提供包括用于无创产前诊断、肿瘤诊断与治疗、遗传学诊断以及辅助生殖等相关的基因测序服务。

我国测序服务提供商积极向产业链上游延伸。国内在测序仪器市场的开发策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通过与国外仪器生产商合作,买断产品在国内的全部权利。如贝瑞和康与Illumina合作生产的新型测序仪、华大基因收购美国基因测序仪公司Complete Genomics后基于该平台开发BGISEQ1000测序仪、达安基因与Life Tech合作的DA8600测序仪。这种模式虽然使用国外的仪器技术,但通过国内的仪器设备通道申报CFDA,申报和审批相对较快。第二类是自主研发模式,如紫鑫药业与中科院基因组所合作的自主研发的二代测序仪器已于2014年4月18日发布,数据产出量与Roche 454相当。

(四)数据解读能力成为制约市场规模的关键因素

生物信息学的数据分析与测序服务结合紧密,数据分析的有效性制约着测序服务公司的核心竞争力。目前这一市场份额基数较小,蕴含着巨大的市场潜力。现今的生物信息分析涉及的基因数据库、云计算算法、数据分析工具以及生物信息专业人才是整个基因测序行业亟待功课的四大难题。目前全球有超过100家生物信息公司提供基因数据分析服务,只有Illumina、life、华大基因、贝瑞和康、千年基因等少数测序服务企业有能力提供基因数据分析咨询服务。

(五)NIPT与肿瘤诊断治疗是目前市场竞争的焦点

美国无创产前诊断(NIPT)市场已被全面覆盖,肿瘤诊断与治疗受到密切关注。美国NIPT市场基本已被Sequenom,Verinata Health,Ariosa Diagnostics和Natera公司所覆盖,四家公司均已获得美国病理学家学(CAP)和临床实验室改进修正案(CLIA)认证。目前,各大公司正在抢占癌症诊断与治疗市场。如2015年1月,罗氏公司斥资10.3亿美元入股Foundation Medicine公司,希望结合自身先进的测序技术和Foundation Medicine强大的肿瘤基因诊断技术,开发对实体瘤、血液肿瘤和肉瘤的个性化疗法。2015年4月,Color Genomics公司筹1500万美元资金,用于乳腺和卵巢癌基因风险测试方面的研究。美国目前提供肿瘤诊断和治疗、单基因遗传病检测服务的公司非常多,其产品定价也根据测序策略的不同(靶向区域检测/全基因组检测)而各具差异。

中国无创产前诊断市场接近饱和,企业纷纷涉足肿瘤诊断治疗市场。我国无创产前诊断领域市场,主要由华大基因和贝瑞和康占领,其所采用的检测技术路线为高通量全基因组测序的方法。在肿瘤诊断医疗领域,博奥医学、华大基因、迪安诊断和达安基因成为首次获批的肿瘤诊断与治疗项目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临床试点机构。同时,新开源收购呵尔医疗、三济生物、晶能生物三家公司各100%股权,进入肿瘤早期诊断、分子诊断、基因测序等体外诊断服务领域。北陆药业投资南京世和基因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拓展高通量全景癌症基因检测市场。

四、资本动态

基于对基因检测市场潜力的长期看好,资本市场对基因检测行业持续保持热情。公开市场估值可观,私募融资规模持续增加。2015—2019年,全国融资事件422起,涉及金额308.6亿元。单次平均融资金额0.73亿元,单次最大融资金额是深圳华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D轮融资20亿元。

 

融资数量逐步回落。2015—2019年,全国融资数量上升后又转头向下,2019年融资数量相比2016年已接近腰斩。类似的是,融资金额也表现出相似的变化规律,表明基因检测行业经过几年的疯狂成长后已渐趋理性。但是单笔融资金额数量却保持继续增长,与2016年相比,单笔融资金额数量已增长接近一倍,表明资本更青睐于成长性较好的企业,资金向行业头部企业流动的趋势明显。

融资事件集中在中东部地区。北京市、广东省、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四川省、湖北省是融资次数最多的省份,七省份占全国融资总数的95.0%,占全国融资总额的96.6%。广州市、深圳市、苏州市、杭州市、南京市、成都市、武汉市是是融资次数最多的城市,七城市占全国融资总数的41.0%,占全国融资总额的38.4%。

融资事件集中在C轮以前。2015—2019年全国C轮以前融资次数324起,占全国融资总数的76.8%;融资金额162.5亿元,占全国融资总数的52.7%。其中,越靠近前期的企业,资本的青睐度越高,A轮及A轮以前的融资次数占全国融资总数的57.8%,前期投资的高收益率刺激着资本的追逐。

单次融资金额集中分布在2000万元以下。融资金额不高于2000万元的融资事件158起,集中分布在不高于1000万元区间。融资金额在2000~5000万元的融资事件44起,融资金额在5000万元~1亿元的融资事件67起,融资金额在1亿元至5亿元的融资事件47起,融资金额高于5亿元的融资事件11起,另有95起融资事件未批露融资金额。

基因检测领域政策风险高,赛道公司多,竞争压力大,多数投资者持谨慎态度,往往采取分散投资,同时投资多家企业,以降低资金风险。同时,明星企业的高成长性也持续获得资本的关注,以融资次数看,北京旌准医疗获得8次融资,成都二十三魔方获得6次融资,北京推想科技、广州燃石医学、广州康立明生物、南京普恩瑞生物、上海森亿医疗、深圳视见医疗、臻和(北京)科技均获得5次融资。以融资规模看,华大基因获得单次融资20亿元,明码(上海)生物获得单次融资15.6亿元,零氪科技、碳云智能获得单次融资10亿元,另有7家企业获得单次融资5亿元。

五、趋势研判

(一)头部公司加速产业链整合

随着头部公司规模继续扩大,其将加速向上游产业链延伸,增强对设备、配套试剂供应商的议价能力,同时降低向下游提供检测服务的成本。在Illumina等跨国公司垄断测序仪设备生产的情况下,国内上市公司华大基因、贝瑞基因等,积极筹备上市的的安诺优达、博奥生物等,专注设备生产的华因康及初创公司瀚海基因等试图通过自主研发或与Illumina、Thermo Fisher等合作生产二代测序仪。

(二)肿瘤基因检测迎来爆发期

基因检测的普及和技术的突破是带动市场规模快速增长的主要因素。随着越来越多的疾病预基因突变的关系被证明,基因检测的准确性在逐年升高。随着测序技术的成熟,测序成本的下降,基因测序服务的渗透率逐步提高。随着老龄化,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不断恶化的情况,癌症的发病率逐年升高;而癌症的个体差异大,传统治疗手段应用非常局限,肿瘤基因检测能够提供有效的用药指导,肿瘤将成为基因检测市场竞争的主战场。目前大多数临床级基因检测公司,都在探索基因检测在肿瘤疾病早筛、分子分型、辅助诊断、个性化用药方面的应用。

(三)多维度数据整合日趋重要

多数基因检测公司着重投入样本的积累,但随着样本量的增加,现有的依托公有数据库、算法相对传统的生物信息分析软件,将无法满足基因检测公司业务发展的需要及用户需求。除基因检测数据外,随着在线医疗、可穿戴设备等行业发展,目前医疗服务市场也积累了许多患者医疗行为数据、健康管理数据。上述数据的整合,将更有利于疾病预防、疾病诊断和治疗、预后康复等全生命周期管理发展。而临床数据和基因检测数据的融合,也是基因检测走向更大范围的临床应用需必经的道路。

本公司出品的研究报告首先介绍了中国基因检测行业市场发展环境、基因检测行业整体运行态势等,接着分析了中国基因检测行业市场运行的现状,然后介绍了基因检测行业市场竞争格局。随后,报告对基因检测行业做了重点企业经营状况分析,最后分析了中国基因检测行业发展趋势与投资预测。您若想对基因检测行业产业有个系统的了解或者想投资中国基因检测行业,本报告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采用国家统计数据,海关总署,问卷调查数据,商务部采集数据等基因检测。其中宏观经济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部分行业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及市场调研数据,企业数据主要来自于国统计局规模企业统计基因检测及证券交易所等,价格数据主要来自于各类市场监测基因检测。

 

 


报告目录
2021-2025年中国基因检测行业调研及产业供需格局研究预测报告
第一章 基因检测行业的基本概述
第二章 2018-2020年国际基因检测行业发展分析
2.1 国际基因检测行业发展综述
2.1.1 行业发展驱动因素
2.1.2 行业应用领域分布
2.1.3 行业市场发展动态
2.1.4 基因表达分析市场
2.1.5 基因检测服务认可现状
2.1.6 资本市场运作分析
2.2 美国基因检测行业发展
2.2.1 政府支持状况
2.2.2 行业发展动态
2.2.3 行业监管动态
2.2.4 技术审批进展
2.3 其他地区基因检测行业发展状况
2.3.1 法国
2.3.2 英国
2.3.3 日本
2.3.4 俄罗斯
2.3.5 印度
第三章 2018-2020年中国基因检测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3.1 经济环境
3.1.1 全球经济形势
3.1.2 国民经济运行
3.1.3 固定资产投资
3.1.4 宏观经济展望
3.2 政策环境
3.2.1 政策发展脉络
3.2.2 行业机构支持
3.2.3 技术政策导向
3.2.4 监管政策分析
3.3 社会环境
3.3.1 人口规模与构成
3.3.2 肿瘤病症发展特征
3.3.3 复杂疾病发病率升高
3.3.4 基因检测与医疗保险
3.3.5 基因的社会伦理讨论
3.4 技术环境
3.4.1 基因检测技术发展综述
3.4.2 大数据助力基因检测
3.4.3 纳米金探针技术发展
3.4.4 电化学发光技术进步
第四章 2018-2020年中国基因检测行业发展全面分析
4.1 基因检测行业发展综述
4.1.1 基因检测行业发展重要意义
4.1.2 基因检测防范肿瘤风险优势
4.1.3 基因检测唐氏综合征的优势
4.1.4 基因检测宫颈癌HPV的优势
4.2 2018-2020年基因检测行业发展分析
4.2.1 行业发展阶段
4.2.2 驱动因素分析
4.2.3 行业发展现状
4.2.4 示范中心建设
4.2.5 行业收益水平
4.2.6 行业发展形势
4.3 2018-2020年基因检测市场需求分析
4.3.1 市场规模分析
4.3.2 市场价格行情
4.3.3 市场格局分析
4.3.4 消费市场现状
4.4 基因检测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4.4.1 主要问题分析
4.4.2 市场乱象分析
4.4.3 行业标准缺失
4.5 基因检测行业发展的对策
4.5.1 规范化发展建议
4.5.2 标准化管理对策
4.5.3 目标客户选择策略
第五章 2018-2020年中国基因检测市场竞争力及商业模式分析
5.1 基因检测服务市场竞争状况及发展模式分析
5.1.2 科研级基因检测市场分析
5.1.3 临床级基因检测市场分析
5.1.4 消费级基因检测市场分析
5.2 基因检测市场五力竞争模型分析
5.2.1 现有企业的竞争
5.2.2 潜在进入者
5.2.3 替代品的威胁
5.2.4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5.2.5 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
5.3 基因检测商业模式核心环节
5.3.1 与上游供应商的关系
5.3.2 临床检测资质的获取
5.3.3 疾病基因组数据库的建立
5.3.4 销售模式、医院的覆盖
5.4 基因检测商业模式设计分析
5.4.1 客户细分
5.4.2 价值主张
5.4.3 渠道通路
5.4.4 客户关系
5.4.5 收入来源
5.4.6 核心资源
5.4.7 业务合作
第六章 2018-2020年基因检测行业技术设备发展分析
6.1 基因检测行业技术设备发展状况
6.1.1 主要技术分析
6.1.2 技术成本分析
6.1.3 技术发展回顾
6.1.4 技术应用场景
6.1.5 技术应用领域
6.2 PCR技术发展分析
6.2.1 PCR技术发展进程
6.2.2 数字PCR产业分析
6.2.3 数字PCR技术应用
6.2.4 数字PCR设备发布
6.3 基因芯片的发展
6.3.1 基因芯片的介绍
6.3.2 基因芯片技术的种类
6.3.3 基因芯片技术的应用领域
6.3.4 基因芯片相关上市企业分析
6.3.5 基因芯片技术的发展前景
6.4 DNA测序技术的发展
6.4.1 第一代DNA测序技术-Sanger链终止法
6.4.2 第二代DNA测序技术-大规模平行测序
6.4.3 第一代及第二代DNA测序技术比较分析
6.4.4 第三代DNA测序技术-高通量、单分子测序
6.4.5 第四代DNA测序技术-纳米孔测序
6.4.6 DNA纳米生物技术研究技术分析
6.5 2018-2020年基因检测技术发展动态
6.5.1 基因检测在心血管疾病的应用
6.5.2 基因检测技术解读个人基因
6.5.3 基因检测技术防控出生缺陷
6.5.4 基因检测技术辅助血液病治疗
6.5.5 基因测序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
6.5.6 企业开展基因检测技术合作
6.6 基因检测设备研发进程分析
6.6.1 便携式DNA测序仪的应用需求
6.6.2 基因检测设备国产化发展回顾
6.6.3 我国二代测序仪发展规模分析
6.6.4 第三代测序仪完成NIPT测试
6.6.5 基因检测设备国产化发展动态
6.7 部分国家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介绍
6.7.1 宁波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
6.7.2 四川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
6.7.3 东莞国家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
6.7.4 甘肃国家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
6.7.5 内蒙古国家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
第七章 2017-2019中国基因测序产业发展分析
7.1 基因测序基本概述
7.1.1 概念介绍
7.1.2 测序流程
7.1.3 发展历程
7.1.4 应用领域
7.2 基因测序产业链分析
7.2.1 产业链综述
7.2.2 产业链特点
7.2.3 产业链上游
7.2.4 产业链中游
7.2.5 产业链下游
7.3 全球基因测序市场发展分析
7.3.1 监管状况分析
7.3.2 市场发展规模
7.3.3 市场竞争格局
7.3.4 市场影响因素
7.3.5 技术进程分析
7.3.6 商业进展分析
7.3.7 技术成本分析
7.4 中国基因测序产业发展分析
7.4.1 监管状况分析
7.4.2 发展优势分析
7.4.3 市场规模状况
7.4.4 市场竞争格局
7.4.5 技术发展动态
7.5 基因测序行业发展趋势及展望
7.5.1 市场前景分析
7.5.2 整体发展趋势
7.5.3 行业发展方向
7.5.4 应用商店展望
7.5.5 技术发展趋势
第八章 2016-2019年中国基因检测行业重点企业竞争力分析
8.1 中山大学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
8.1.1 企业发展概况
8.1.2 经营效益分析
8.1.3 业务经营分析
8.1.4 财务状况分析
8.1.5 核心竞争力分析
8.1.6 公司发展战略
8.1.7 未来前景展望
8.2 迪安诊断技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8.2.1 企业发展概况
8.2.2 经营效益分析
8.2.3 业务经营分析
8.2.4 财务状况分析
8.2.5 核心竞争力分析
8.2.6 公司发展战略
8.2.7 未来前景展望
8.3 美年大健康产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8.3.1 企业发展概况
8.3.2 经营效益分析
8.3.3 业务经营分析
8.3.4 财务状况分析
8.3.5 核心竞争力分析
8.3.6 公司发展战略
8.3.7 未来前景展望
8.4 深圳华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
8.4.1 企业发展概况
8.4.2 经营效益分析
8.4.3 业务经营分析
8.4.4 财务状况分析
8.4.5 核心竞争力分析
8.4.6 未来前景展望
8.5 成都市贝瑞和康基因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8.5.1 企业发展概况
8.5.2 经营效益分析
8.5.3 业务经营分析
8.5.4 财务状况分析
8.5.5 核心竞争力分析
8.5.6 未来前景展望
8.6 无锡药明康德新药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8.6.1 企业发展概况
8.6.2 经营效益分析
8.6.3 业务经营分析
8.6.4 财务状况分析
8.6.5 核心竞争力分析
8.7 中源协和细胞基因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8.7.1 企业发展概况
8.7.2 经营效益分析
8.7.3 业务经营分析
8.7.4 财务状况分析
8.7.5 核心竞争力分析
8.7.6 公司发展战略
8.7.7 未来前景展望
8.8 北京虹博基因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8.8.1 企业发展概况
8.8.2 经营效益分析
8.8.3 业务经营分析
8.8.4 财务状况分析
8.8.5 商业模式分析
8.8.6 公司发展战略
8.9 安徽安科生物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8.9.1 企业发展概况
8.9.2 经营效益分析
8.9.3 业务经营分析
8.9.4 财务状况分析
8.9.5 核心竞争力分析
8.9.6 公司发展战略
8.9.7 未来前景展望
8.10 博奥生物集团有限公司
8.10.1 企业基本信息
8.10.2 主营业务介绍
8.10.3 企业经营状况
8.10.4 企业竞争优势
8.10.5 技术研究情况
8.11 华因康基因集团
8.11.1 企业发展概况
8.11.2 企业的组织架构
8.11.3 基因检测业务分析
8.11.4 企业技术研发实力
8.11.5 测序设备研发分析
8.12 北京诺禾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8.12.1 企业发展概述
8.12.2 经营效益分析
8.12.3 主营业务介绍
8.12.4 主要产品介绍
8.12.5 核心竞争力分析
8.13 安诺优达基因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8.13.1 企业发展概况
8.13.2 企业发展现状分析
8.13.3 企业战略合作解读
8.13.4 测序设备发展情况
第九章 2021-2025年中国基因检测行业投融资分析
9.1 基因检测行业投融资分析
9.1.1 融资规模分析
9.1.2 融资轮次分布
9.1.3 资本投向分析
9.1.4 产业链融资分析
9.1.5 外企进入途径
9.2 基因测序行业投资分析
9.2.1 行业投资现状
9.2.2 行业投资风险
9.2.3 行业投资机遇
9.3 基因检测行业投资机会
9.3.1 健康管理投资机会
9.3.2 科研类测序发展机会
9.3.3 基因测序仪行业机会
9.3.4 行业投资建议
9.3.5 癌症基因检测市场机会
9.3.6 消费级基因检测机会
9.4  基因检测行业投资机会评估及建议
9.4.1 投资价值综合评估
9.4.2 市场机会矩阵分析
9.4.3 市场进入时机判断
9.4.4 行业投资壁垒分析
9.4.5 行业投资策略分析
9.4.6 行业投资风险提示
第十章 2021-2025年中国基因检测行业发展趋势及前景预测
10.1 基因检测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10.1.1 行业整体发展趋势分析
10.1.2 人工智能成新技术走向
10.1.3 个性化治疗成发展趋势
10.1.4 CAR-T疗法关注度趋势
10.2 基因检测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10.2.1 基因检测行业前景展望
10.2.2 基因检测行业增长空间
10.2.3 基因检测行业发展思路
10.3  2021-2025年中国基因检测行业预测分析
10.3.1 2021-2025年中国基因检测行业影响因素分析
10.3.2 2021-2025年中国基因检测市场规模预测
附录:
附录一:《基因芯片诊断技术管理规范(试行)》
附录二:《关于加强临床使用基因测序相关产品和技术管理的通知》
附录三:《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

图表目录

图表1 基因检测产业链
图表2 基因检测全球市场份额
图表3 中国自主研发占比
图表4 基因检测服务覆盖内容
图表5 2017年国内主要基因检测公司检测量
图表6 基因检测需求人数预测
图表7 全球基因检测应用领域占比情况
图表8 2016-2018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季度同比)
图表9 2017-2018年中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速
图表10 2017年年末人口数量及构成
图表11 2010-2017年基因检测公司成立时间分布
图表12 基因检测行业发展驱动因素评估表
图表13 首批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相关单位
图表14 2013-2017年测序仪头部公司营业利润率
图表15 2014-2017年基因检测上、中游企业利润情况
图表16 2012-2018年中国基因检测行业市场规模
图表17 国内市场主流基因检测公司
图表18 基因检测公司常见产品形式
图表19 市场主要企业的产品形式总结
图表20 基因检测服务细分市场企业数量
图表21 临床级基因检测市场集中情况
图表22 肿瘤基因检测市场格局
图表23 微生物基因检测市场格局
图表24 消费级基因检测市场格局
图表25 消费级基因检测市场DTC模式
图表26 基因检测技术比较
图表27 全基因组测序成本
图表28 基因检测技术的应用场景
图表29 iScanner5产品外观图
图表30 基因芯片的测序原理图
图表31 基因芯片原型
图表32 基因芯片的主要类型及其简要特点
图表33 上市企业与新三板基因芯片相关企业对比
图表34 基因芯片技术的发展历程
图表35 对心血管系统有不良影响的基因病
图表36 染色体、DNA和基因
图表37 基因测序是分子诊断行业的细分子行业
图表38 基因测序技术的发展历程
图表39 1998-2014年五家公司测序产品的发展历史
图表40 PacBio SMRT测序原理
图表41 纳米孔测序原理
图表42 Ion Torrent测序原理
图表43 基因测序应用于疾病预警
图表44 FDA批准的基因诊断肿瘤个体化治疗方案
图表45 基因测序在医疗领域的主要应用
图表46 二代测序技术在药物研发中的具体应用
图表47 新一代测序广泛应用于药物研发过程
图表48 国外基因测序产业链图谱
图表49 中国基因测序产业链图谱
图表50 基因测序产业链
图表51 全球主要基因测序设备公司设备销售占比
图表52 国产基因测序设备突围之路
图表53 基因测序服务机构
图表54 复杂疾病的致病因素
图表55 基因数据到医学知识的滞后
图表56 基因测序下游主要应用机构
文字:[    ] [ 打印本页 ] [ 返回顶部 ]
1.客户确定购买意向
2.签订购买合同
3.客户支付款项
4.提交资料
5.款到快递发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