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光临中国的行业报告门户弘博报告!
分享到:
2021-2025年中国区域产业规划研究及产业投资策略预测报告
2021-01-22
  • [报告ID] 150747
  • [关键词] 区域产业规划研究
  • [报告名称] 2021-2025年中国区域产业规划研究及产业投资策略预测报告
  • [交付方式] EMS特快专递 EMAIL
  • [完成日期] 2021/1/1
  • [报告页数] 页
  • [报告字数] 字
  • [图 表 数] 个
  • [报告价格] 印刷版7500 电子版7800 印刷+电子8000
  • [传真订购]
加入收藏 文字:[    ]
报告简介

区域产业规划既是战略上的指导、也是战术上的需要。通过系统的产业选择,价值链定位,园区增值服务需求研究,顾问式招商营销等手段,结合当地的经济和地理的实际特点,制定出产业园区发展的详细战略和实施方案。最终实现开发区的合理产业机构,集群效应,可持续的发展,以及良好的开发区管理和服务体系。

区域产业规划呈现多方痛点

同质化严重,聚合效应差

单一产业发展观的形成主要因素包括:缺乏预判产业之间的融合、交叉、延伸,不重视产业要素之间、供应链之间越发重要的潜在竞争优势。区域推进产业规划强调具有协同特征的产业群发展,而不是通过多个同质化产业规划进行简单叠加形成产业堆积。因此造成无法推动产业关联的企业合理流动、入驻发展,分梯度形成集聚发展的态势,对外部优势产业的吸纳、集聚和辐射带动力以及保持区域经济的内生增长动力产生不良影响。

缺乏系统连续性,难以应对产业升级趋势

在全球范围内,随着科技革新的驱动,产业的发展体现出较强升级趋势,尤其是电子信息产业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升级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在中国境内,随着生产要素价格上升等因素,许多相对低端的制造产业纷纷转向越南、柬埔寨、缅甸、孟加拉等东南亚国家。现有区域产业规划不具有系统连续性,产业链关键环节缺失,无法通过优势产业集中布局、集聚发展,推动企业精干主体、分离辅助,建立成链闭环发展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从而向高附加值产业链移动。

没有充分利用资源禀赋、野蛮生长

目前,很多地区在产业规划前期制定上脱离区域经济增长与发展目标,忽视未来产业经济和国民经济的发展趋势,且区域的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协同效应差,缺少一定的战略性与前瞻性,导致产业规划定位与布局不清晰,影响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的选择,无法发挥优势产业、优势企业的关联带动作用,从而阻碍产业、企业形成配套发展、错位发展、互补发展的良性格局,降低了企业市场适应能力、反应能力和竞争能力。

规划方案与落地效果存在差距

在进行区域规划设计中,在进行区域调研实践和产业门类细分和具体化后,存在无法聚焦产业在土地空间落地可能性的问题,使重大产业项目的策划与决策效果有所偏差,提出无效的发展策略和政策保障措施;未考虑到集约节约用地原则,以及建设项目投资强度、建筑密度、容积率、工业用地综合利用效率等指标实际执行情况,无法切实解决产业发展中诸多现实问题,规划操作性较弱。

全流程科学规划,实现产业落地

一个完整的区域产业规划项目包括分析、定位、规划及测算四个主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为了完整地呈现区域产业规划的背景、目标、实现路径及收益预测,做到在满足发展需要的前提下平衡多方利益,使规划可预期、可落地。

Step 1:分析

分析作为区域产业规划工作的第一步至关重要,重点在于结合相关政策、发展现状、行业趋势、长期愿景等关键要素对发展环境进行全面的梳理与研究。研究过程应该遵从由宏观到微观的原则,逐级分析,通过对每一个关键要素的解析寻找互相之间的交集,一步步确定产业的发展方向,这样才能保证区域产业发展在充分考虑到各类影响因素的前提下不偏离主题。这一阶段的工作帮助后续的工作内容确定了原则和范围。

Step 2:定位

定位的目的是在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产业发展的着力点,聚焦于解决什么问题、达成什么效果。在分析的过程中可能总结出多个亟待解决的发展问题,但实际情况下,这些问题之间的联系是复杂的,一次区域产业规划很难同时完美解决全部问题。此时就需要提炼重点,找到重要性高且切实可行的着力点,通过重点成果的连锁反应将问题逐个解决

Step 3:规划

分析和定位过程为整体工作明确了目标,规划过程主要是输出目标实现的路径。对于区域产业规划来说,聚焦在如何对细分产业与企业进行筛选及在满足目标的前提下配套的服务与基础设施建设。基于具体情况建立产业与企业的筛选原则,常规逻辑为“保存量、提增量”,但不绝对。之后根据目标产业体系,规划具体的产业形态、承载功能等。

Step 4:测算

测算作为最后一环是为了支撑整体规划的可行性,通过对各项财务指标的测算呈现出预期收益和风险,尽可能做到严谨、真实。执行过程中的重点是明确关键假设,使得所有测算结果有的放矢、可以有效指导规划后的实施与运营工作。

系统的产业规划三大价值

明确产业定位

区域产业定位极大程度上决定了发展前景。若缺乏系统的产业规划,在产业选择方面,往往被当地狭窄的空间、资源以及原有的产业基础所限制。不能从更加宏观的产业发展动态着眼,使区域产业发展错失先机,既无法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也不能把握未来的发展机遇。时间越长,其负面影响越难弥补,这样的结果不仅阻碍了区域的经济发展,同样也是对公共资源的一种浪费。

构建产业体系

构建产业体系需要综合运用各种理论分析工具,基于自身的实际状况,充分考虑经济发展趋势以及区域产业结构、产业链、空间布局、经济社会环境的综合影响,确保区域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此外,还要针对核心产业与重点产业,研究产业发展、转移趋势,分析上下游企业的构成与关系,以及具体行业企业的组成分布情况,为制定招商策略奠定基础。

指导招商工作

实际的招商工作中往往存在入住企业五花八门、产业链中下游缺失、无法形成产业间的集群效应等负面问题,这些弊端将直接影响到区域单位土地创造价值及后续产业布局的调整难度。系统、专业的产业规划可以为带来清晰的产业定位、完善的产业链条与配套设施、明确的企业选择标准。最终实现科学地指导区域招商工作、定位目标企业、打造区域特色、提升区域吸引力。区域的产业定位和特色是招徕企业最好的“筹码”,有利于激励相关企业自发入住。

本公司出品的研究报告首先介绍了中国区域产业规划行业市场发展环境、区域产业规划行业整体运行态势等,接着分析了中国区域产业规划行业市场运行的现状,然后介绍了区域产业规划行业市场竞争格局。随后,报告对区域产业规划行业做了重点企业经营状况分析,最后分析了中国区域产业规划行业发展趋势与投资预测。您若想对区域产业规划行业产业有个系统的了解或者想投资中国区域产业规划行业,本报告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采用国家统计数据,海关总署,问卷调查数据,商务部采集数据等区域产业规划。其中宏观经济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部分行业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及市场调研数据,企业数据主要来自于国统计局规模企业统计区域产业规划及证券交易所等,价格数据主要来自于各类市场监测区域产业规划。


报告目录
2021-2025年中国区域产业规划研究及产业投资策略预测报告

第一章 区域产业规划相关概述
1.1 区域产业规划理论介绍
1.1.1 概念界定
1.1.2 本质属性
1.1.3 编制意义
1.2 区域产业规划的内容范畴
1.2.1 区域产业发展现状和特征
1.2.2 区域产业发展定位和目标
1.2.3 区域产业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规划
1.2.4 区域产业空间规划
1.2.5 区域产业发展和规划的支撑条件建设
1.2.6 区域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1.3 区域产业规划的应用领域
1.3.1 政府工作报告
1.3.2 部门行动计划
1.3.3 区域招商指南
1.3.4 营销宣传方案
1.3.5 产业优惠政策
1.3.6 政府绩效考评
第二章 区域产业规划的环境分析
2.1 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总况
2.1.1 国家经济和社会“十三五”规划纲要
2.1.2 国家“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2.1.3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年)
2.1.4 国家“十三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
2.1.5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
2.1.6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规划(2012-2030年)
2.2 国家层面主体功能区战略规划
2.2.1 优化开发区域
2.2.2 重点开发区域
2.2.3 限制开发区域(农产品主产区)
2.2.4 限制开发区域(重点生态功能区)
2.3 国家产业政策解析
2.3.1 鼓励类产业
2.3.2 限制类产业
2.3.3 淘汰类产业
2.3.4 核准投资类
2.4 国家产业发展规划概况
2.4.1 中国制造2025
2.4.2 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
2.4.3 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
2.4.4 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
2.4.5 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规划
2.4.6 现代服务业科技创新专项规划
第三章 中国区域产业规划现状分析
3.1 “十三五”规划对区域发展的战略部署
3.1.1 区域发展地位提升
3.1.2 区域协调发展格局
3.1.3 区域政策体系完善
3.1.4 国土开发空间系统化
3.1.5 规划实施更具操作性
3.2 中国区域产业规划制定概况
3.2.1 区域产业规划基本特点
3.2.2 国家战略区域规划界定
3.2.3 国家战略区域规划类型划分
3.2.4 国家战略区域规划空间分布
3.2.5 国家战略区域规划体系
3.3 地方政府新兴产业规划布局分析
3.3.1 四大直辖市
3.3.2 东部和沿海省份
3.3.3 中部省份
3.3.4 西部省份
3.4 发达地区产业规划布局比较
3.4.1 区域产业转移状况
3.4.2 广东:由“一核”向“三圈五轴”转移
3.4.3 江苏:“四沿战略”与南北共建
3.4.4 山东:“五大板块”与“一体两翼”
3.4.5 浙江:山海协作与东扩西进
3.5 中国区域产业规划的问题分析
3.5.1 产业规划体系不健全
3.5.2 产业规划定位不准确
3.5.3 产业规划边界不明确
3.5.4 产业规划地位受到质疑
3.5.5 产业规划的深度不够
3.5.6 产业规划操作性不强
3.5.7 产业规划易出现的误区
第四章 传统支柱型产业区域规划分析
4.1 房地产业
4.1.1 房地产业发展状况分析
4.1.2 国家层面房地产业的战略展望
4.1.3 国家层面房地产政策规划动态
4.1.4 住房城乡建设科技创新专项规划
4.1.5 地方层面住房发展相关规划
4.1.6 地方层面房地产业的规划布局
4.1.7 地方房地产业的规划调控策略
4.2 石油化工行业
4.2.1 石化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4.2.2 国家层面石化产业的规划布局
4.2.3 我国石化产业基地规划布局
4.2.4 地方层面石化产业的规划分析
4.3 汽车制造业
4.3.1 汽车工业运行状况分析
4.3.2 国家层面汽车行业发展方向
4.3.3 地方层面汽车产业规划意义
4.3.4 地方层面汽车产业规划特点
4.3.5 地方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布局
4.3.6 地方层面汽车产业规划问题
4.4 钢铁工业
4.4.1 钢铁工业运行状况分析
4.4.2 国家层面钢铁工业调整升级规划
4.4.3 地方层面钢铁工业的规划布局
4.5 船舶制造业
4.5.1 船舶工业发展状况分析
4.5.2 国家层面船舶工业的规划布局
4.5.3 地方层面船舶工业的规划布局
4.5.4 区域船舶工业发展规划的特点
4.6 电子信息产业
4.6.1 电子信息制造业运行状况
4.6.2 国家层面电子信息产业规划布局
4.6.3 区域电子信息产业规划战略定位
4.6.4 区域电子信息产业规划重点方向
4.6.5 区域电子信息产业规划布局
第五章 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规划分析
5.1 节能环保产业
5.1.1 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态势分析
5.1.2 国家层面节能环保产业规划
5.1.3 地方层面节能环保产业布局
5.2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5.2.1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态势分析
5.2.2 国家层面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规划
5.2.3 地方层面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规划
5.2.4 地方政府积极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
5.3 生物产业
5.3.1 生物产业发展态势分析
5.3.2 国家层面生物产业的规划布局
5.3.3 地方层面生物产业的规划布局
5.4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
5.4.1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态势分析
5.4.2 国家层面高端装备制造业产业规划
5.4.3 区域高端装备制造业规划原则
5.4.4 区域高端装备制造业规划制定
5.5 新能源产业
5.5.1 新能源产业发展态势分析
5.5.2 国家层面新能源产业总体规划
5.5.3 西北区域新能源产业规划布局
5.5.4 区域新能源产业规划重点方向
5.5.5 区域新能源产业规划保障落实
5.6 新材料产业
5.6.1 新材料产业发展态势分析
5.6.2 国家层面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
5.6.3 区域新材料产业发展布局状况
5.6.4 地方层面新材料产业的规划布局
第六章 现代服务业区域规划分析
6.1 旅游业
6.1.1 旅游业发展态势分析
6.1.2 国家层面旅游产业的规划布局
6.1.3 全域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6.2 物流业
6.2.1 物流业发展态势分析
6.2.2 国家层面物流产业的规划布局
6.2.3 地方层面物流产业的规划布局
6.3 电子商务行业
6.3.1 电子商务行业发展态势分析
6.3.2 国家层面电子商务行业的规划布局
6.3.3 地方层面电子商务行业的规划布局
6.4 软件和信息服务业
6.4.1 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态势分析
6.4.2 国家层面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规划布局
6.4.3 地方层面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规划布局
6.5 文化创意产业
6.5.1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态势分析
6.5.2 文化创意产业空间演变特征
6.5.3 文化创意产业的区域规划战略
6.5.4 地方层面文化创意产业规划
6.6 休闲农业
6.6.1 休闲农业发展态势分析
6.6.2 国家休闲农业区域布局情况
6.6.3 地方层面休闲农业发展规划
第七章 重点经济区域产业规划状况
7.1 东北地区
7.1.1 国家层面东北地区总体规划
7.1.2 东北地区对外开放发展规划
7.1.3 东北地区产业转型升级意见
7.2 环渤海区域
7.2.1 国家层面环渤海区域总体规划
7.2.2 环渤海区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7.2.3 环渤海区域产业结构规划建议
7.3 长三角地区
7.3.1 国家层面长三角地区总体规划
7.3.2 长三角地区综合交通规划分析
7.3.3 长三角地区海洋经济统筹规划建议
7.3.4 长三角快递服务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7.4 珠三角地区
7.4.1 国家层面珠三角地区总体规划
7.4.2 珠江三角洲产业布局一体化规划
7.4.3 珠三角地区综合交通规划分析
7.4.4 珠三角现代信息服务业发展规划
7.4.5 珠三角快递服务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7.5 中原地区
7.5.1 国家层面中原地区总体规划
7.5.2 中原城市群重点产业发展规划
7.5.3 中原城市群建设实施方案分析
7.5.4 中原地区综合交通规划分析
7.5.5 中原地区对外开放发展战略分析
第八章 区域产业规划的相关理论分析
8.1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
8.1.1 区域贸易分工理论
8.1.2 区域经济增长理论
8.1.3 区域不平衡发展理论
8.2 产业结构选择理论
8.2.1 产业定位理论
8.2.2 产业优化理论
8.2.3 产业空间布局原理
8.2.4 产业创新机制原理
8.3 区域产业发展的创新理念
8.3.1 时代发展新理念
8.3.2 区域发展新理念
8.3.3 产业发展新理念
第九章 重点省市产业规划状况
9.1 北京市
9.1.1 北京市“十三五”时期现代产业发展和重点功能区建设规划
9.1.2 北京市“十三五”时期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
9.1.3 北京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2015-2020)
9.1.4 北京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
9.1.5 北京市“十三五”时期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规划
9.2 上海市
9.2.1 上海市现代农业“十三五”规划
9.2.2 上海市现代农业标准化“十三五”规划
9.2.3 上海市工业区转型升级“十三五”规划
9.2.4 上海市服务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9.2.5 上海市科技创新“十三五”规划
9.2.6 上海市制造业转型升级“十三五”规划
9.3 天津市
9.3.1 天津市现代服务业布局规划(2008-2020年)
9.3.2 天津市工业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
9.3.3 天津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
9.3.4 天津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9.3.5 天津市商贸流通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9.4 广东省
9.4.1 广东省农业现代化“十三五”规划
9.4.2 广东省现代服务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9.4.3 广东省工业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十三五”规划
9.4.4 广东省先进制造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9.4.5 广东省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5-2025年)
9.4.6 广东省交通运输科技“十三五”发展规划
9.5 江苏省
9.5.1 关于提升特色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指导意见
9.5.2 江苏省“十三五”现代产业体系发展规划
9.5.3 中国制造2025江苏行动纲要
9.5.4 江苏省“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9.5.5 江苏省“十三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
9.6 浙江省
9.6.1 浙江省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9.6.2 中国制造2025浙江行动纲要
9.6.3 浙江省服务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9.6.4 浙江省产业集聚区发展总体规划(2011-2020年)
9.7 山东省
9.7.1 山东省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9.7.2 山东省“十三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
9.7.3 山东省推进工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2015-2020年)
9.7.4 山东省“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9.7.5 中国制造2025山东省行动纲要
9.8 河北省
9.8.1 河北省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9.8.2 河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9.8.3 河北省现代服务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9.9 河南省
9.9.1 河南省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9.9.2 中国制造2025河南行动纲要
9.9.3 河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战略纲要
9.10 四川省
9.10.1 四川省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9.10.2 四川省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9.10.3 中国制造2025四川行动计划
9.10.4 四川省“十三五”工业发展规划
9.10.5 四川省“十三五”服务业发展规划
第十章 区域产业规划的内容体系分析
10.1 区域产业规划内容体系理论基础
10.1.1 实用主义思想引导下的产业规划内容体系
10.1.2 “1+3”产业规划体系
10.2 区域产业规划的成果体系透析
10.2.1 产业规划结构
10.2.2 区域功能定位
10.2.3 产业战略定位
10.2.4 产业发展策略
10.2.5 重点项目策划
10.2.6 规划实施方案
10.3 区域产业规划的研究体系分析
10.3.1 外部环境研究
10.3.2 内部条件研究
10.3.3 理论案例研究
10.3.4 专题专项研究
10.3.5 综合分析过程
第十一章 区域产业规划的编制分析
11.1 区域产业规划编制流程概述
11.2 区域产业规划前期准备阶段
11.2.1 明确规划任务
11.2.2 组织规划团队
11.2.3 基础资料收集
11.2.4 制定工作计划
11.3 区域产业规划规划编制阶段
11.3.1 实地调研访谈
11.3.2 外部研讨沟通
11.3.3 内部方案编制
11.3.4 评审报批定案
11.4 区域产业规划滚动更新阶段
11.4.1 年度回访校验
11.4.2 滚动更新方案
11.5 区域产业规划编制中的工具运用
11.5.1 综合分析工具
11.5.2 产业分析工具
11.5.3 决策预测工具
11.5.4 策略制定工具
第十二章 区域产业规划的创新方向分析
12.1 区域产业规划面临的新经济形态
12.1.1 知识经济
12.1.2 服务经济
12.1.3 消费经济
12.1.4 体验经济
12.1.5 网络经济
12.1.6 临空经济
12.1.7 体育经济
12.1.8 海洋经济
12.1.9 度假经济
12.1.10 循环经济
12.2 区域产业新动向分析
12.2.1 创意产业
12.2.2 健康产业
12.2.3 养老产业
12.2.4 现代农业
12.2.5 服务外包
12.2.6 主题旅游
12.2.7 生产性服务业
12.2.8 可持续产业
12.3 区域产业新载体分析
12.3.1 侧重商业、商务功能
12.3.2 侧重研发、生产功能
12.3.3 侧重休闲、生活功能
12.4 区域产业投资开发新模式
12.4.1 土地开发新模式
12.4.2 项目运营新模式
12.4.3 区域运营新模式
第十三章 区域产业规划制定的战略建议
13.1 提高产业规划的有效性
13.1.1 明确产业规划的地位和作用
13.1.2 坚持产业规划的目标定位原则
13.1.3 产业规划要确立“空间均衡”的原则
13.1.4 产业规划制定过程要科学规范化
13.1.5 产业规划要体现政府和市场各自作用
13.2 区域产业规划应选择的突破口
13.2.1 从特色品牌产业突破
13.2.2 从发展规模型产业突破
13.2.3 从新兴产业突破
13.3 区域产业规划的制定建议
13.3.1 找到符合本区域的宏观趋势
13.3.2 打造富有本地特色的产业群
13.3.3 注重培育动态更新产业体系
第十四章 国家“十三五”规划发展预测
14.1 “十三五”经济新周期
14.1.1 “十三五”中国经济有望进入新增长周期
14.1.2 “十三五”期间中国经济增长预测
14.1.3 “十三五”中国加大对外投资布局
14.2 “十三五”各行业发展路径
14.2.1 “十三五”规划正式发布
14.2.2 十大领域酝酿明显突破
14.2.3 各行业“十三五”规划前瞻
14.3 “十三五”规划发展蓝图
14.3.1 总体思路
14.3.2 具体原则
14.3.3 主要目标
14.3.4 发展主题
14.3.5 重点项目
14.4 “十三五”区域发展展望
14.4.1 横向比较发展空间
14.4.2 各地区产业结构演变
14.4.3 各地区消费结构演变
14.4.4 “十三五”国家级新区
14.4.5 “十三五”雄安新区
14.4.6 “十三五”西部大开发
14.4.7 “十三五”京津冀一体化
14.4.8 “十三五”长江经济带
14.4.9 “十三五”一带一路

图表目录
图表1 产业规划与其它规划关系示意图
图表2 “中国制造2025”主要指标
图表3 制造业创新中心(工业技术研究基地)建设工程
图表4 智能制造工程
图表5 工业强基工程
图表6 绿色制造工程
图表7 高端装备创新工程
图表8 我国四大区域工业增加值占比情况变化
图表9 我国四大区域外商直接投资额占比情况变化
图表10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和实际利用外资变化
图表11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行业分布情况变化
图表12 广东省示范性产业转移工业园区域及产业布局调整
图表13 广东省示范性产业转移工业园特色定位表
图表14 广东省大型产业转移工业园布局
图表15 山东省产业转移空间布局及产业方向
图表16 四圈三带二区空间发展架构
图表17 2010-2018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及增速
图表18 2010-2018年中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及增速
图表19 2010-2018年中国商品房销售额及增速
图表20 已出台收紧政策城市
图表21 2018年个人限售城市一览
图表22 2020年代表性石化化工产品国内需求预测
图表23 部分传统化工产品2020年国内需求预测
图表24 “十三五”时期石化和化学工业发展主要指标
图表25 中国七大石化产业基地及代表项目
图表26 湘北地区石化化工产业发展重点
图表27 长株潭地区石化化工产业发展重点
图表28 湘南地区石化化工产业发展重点
图表29 大湘西地区石化化工产业发展重点
图表30 2015-2018年中国月度汽车销量及同比变化
图表31 2015-2018年中国月度乘用车销量及同比变化
图表32 2015-2018年中国月度商用车销量及同比变化
图表33 2015-2018年中国月度新能源汽车销量及同比变化
图表34 2016-2020年南昌市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任务表
图表35 南昌市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任务分解表
图表36 2020年福州重点区县电动公交车发展规模
图表37 2016-2018年船舶工业新承接订单情况
图表38 2016-2018年船舶工业手持订单情况
图表39 2016-2018年船舶工业造船完工量
图表40 2018年以来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和出口交货值分月增速
图表41 2018年电子信息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增速变动情况
图表42 2018年以来电子信息产品出口月度增长情况
图表43 2018年以来电子信息产品进口月度增长情况
图表44 2018年电子信息制造业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图表45 上海“十三五”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主要指标
图表46 截止2018年我国新能源新增装机情况
图表47 截至2018年我国新能源新增装机分类型占比
图表48 西北区域各省(区)新能源消纳情况模拟结果对比
图表49 2020年西北区域保证新能源正常消纳合理装机表
图表50 西北区域各省(区)弃风弃光原因模拟结果对比
图表51 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地域分布情况
图表52 2012-2018年软件业务收入增长情况
图表53 2018年软件产业分类收入占比
图表54 2018年软件产业分类收入增长情况
图表55 1990-2018年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数量
图表56 2018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园类型结构状况
图表57 铁路建设项目
图表58 国家高速公路建设项目
图表59 港口群分工合作
图表60 机场新建及改扩建
图表61 长三角地区综合交通规划情况
图表62 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总体布局图
图表63 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布局一体化有关定量目标
图表64 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布局一体化的“530”产业体系
图表65 珠三角地区综合交通规划情况
图表66 中原城市群规划区域
图表67 中原地区综合交通规划情况
图表68 要素禀赋论分析框架
图表69 美国加州葡萄酒产业集群
图表70 推动金融服务业改革创新发展
图表71 加快科技服务业重点园区建设
图表72 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发展
图表73 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广应用
图表74 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释放市民消费潜力
图表75 着力推进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建设
图表76 高效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
图表77 加快特色功能区建设
图表78 “4+N”战略合作功能区
图表79 2020年产业目标
图表80 总体布局示意图
图表81 纺织服装产业重点发展领域
图表82 食品饮料产业重点发展领域
图表83 建筑材料产业重点发展领域
图表84 家用电器产业重点发展领域
图表85 家具制造产业重点发展领域
文字:[    ] [ 打印本页 ] [ 返回顶部 ]
1.客户确定购买意向
2.签订购买合同
3.客户支付款项
4.提交资料
5.款到快递发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