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光临中国的行业报告门户弘博报告!
分享到:
2021-2025年中国智能制造行业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2021-04-16
  • [报告ID] 151971
  • [关键词] 智能制造行业
  • [报告名称] 2021-2025年中国智能制造行业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 [交付方式] EMS特快专递 EMAIL
  • [完成日期] 2021/4/4
  • [报告页数] 页
  • [报告字数] 字
  • [图 表 数] 个
  • [报告价格] 印刷版7500 电子版7800 印刷+电子8000
  • [传真订购]
加入收藏 文字:[    ]
报告简介

 近年来,国家不断出台法律法规和政策支持装备制造行业健康、良性发展,智能制造业作为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重点领域得到了国家政策的鼓励与支持。在产业政策出台的背景下,相关部门陆续颁布产业政策支持文件,明确制造业智能化为重点发展领域,推广应用数字化技术、系统集成技术、智能制造装备和工业互联网技术,对行业内企业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促进企业加快在技术水平、经营模式等方面的升级创新,推动行业竞争格局的变革。

智能制造技术包括自动化、信息化、互联网和智能化四个层次,我国智能制造进入到深化应用、全面推广阶段,智能制造水平明显提升。行业应用中,汽车制造业智能制造水平最高;智能制造产业呈现“东强西弱”态势;未来,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意识到智能制造是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智能制造人才缺口大。

产业链:关键技术赋能智能制造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发布的《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定义,智能制造(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IM)是基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贯穿于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的各个环节,具有自感知、自学习、自决策、自执行、自适应等功能的新型生产方式。

智能制造产业链涵盖感知层、网络层、执行层和应用层四个层次,其中感知层主要包括传感器、RFID、机器视觉等领域,企业包括惠岚科技、禾赛科技、北醒电子等;网络层主要实现信息传输与处理,主要包括云计算、大数据、智能芯片、工业以太网等技术领域;企业包括阿里云、腾讯云、华为、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等;执行层主要为智能制造终端集成产品,包括机器人、数控机床、3D打印设备等;应用层主要为智能生产线。

智能制造技术包括自动化、信息化、互联网和智能化四个层次,智能制造发展需经历四个阶段,分别为自动化(淘汰、改造低自动化水平的设备,制造高自动化水平的智能装备)、信息化(产品、服务由物理到信息网络,智能化元件参与提高产品信息处理能力)、互联化(建设工厂物联网、服务网、数据网、工厂间互联网,装备实现集成)、智能化(通过传感器和机器视觉等技术实现智能监控、决策)。

智能制造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全生命周期的赋能结果,通过工业互联网、工业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赋能,使得制造业智能化生产。

现状:智能制造业产值有望达2.5万亿元

我国虽然是制造业大国,但是区域技术发展不平衡,信息化水平发展参差不齐,标准化程度低。随着人工成本的攀升、低端制造业转移、科学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的应用,中国制造业逐渐进入大规模机器生产阶段,尤其劳动密集型企业,促进机器人生产代替劳动力。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智能制造发展从初期的理念普及、试点示范阶段进入到当前深化应用、全面推广阶段,形成了试点示范引领、供需两端发力的良好局面。

智能制造是数字经济的皇冠,将成为各国抢占数字经济制高点的主战场,成为提升国家整体制造业水平的增长引擎。2020年10月,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到2035年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目标将进一步加速推进我国智能制造发展。

根据《中国制造2025》、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新型工业化等政策,我国智能制造对于国家国际竞争力的提高越来越重要。随着国家对智能制造的大力支持,我国智能制造行业保持着较为快速的增长速度,继2019年我国智能制造装备行业的产值规模突破两万亿元后,2020年初步估计达2.5万亿元。

2015-2020年我国智能制造装备行业产值规模

支撑:智能制造装备发挥重要作用

智能制造离不开智能装备的支撑,包括高级数控机床、配备新型传感器的智能机器人、智能化成套生产线等,以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高效化。2018年11月,国家统计局发布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智能制造装备产业被纳入战略性新兴产业。

智能制造装备是先进制造技术、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在装备产品上的集成和融合,体现了制造业的智能化、数字化和网络化的发展要求。

根据德勤调查发现,中国工业企业智能制造五大部署重点依次为:数字化工厂(63%)、设备及用户价值深挖(62%)、工业物联网(48%)、重构生态及商业模式(36%)以及人工智能(21%)。

从相关技术来看,受访企业所关注的相关技术包括工业软件、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分析等。受访企业所关注的技术包括工业软件、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人工智能/机器人、物联网平台、大数据、识别技术、云计算、虚拟制造技术、3D打印、C2M。

下游应用:汽车制造业智能制造水平最高

2020年全国智能制造能力水平TOP10行业中,汽车制造业的智能制造能力水平位居前列;其次为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等。

区域热力图:江苏重视程度高,广东试点多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全国12000多家企业通过平台开展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自诊断,江苏、浙江、山东、宁夏等省市对于智能制造高度重视,有效推动标准应用。

2020年广东省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东莞、惠州、肇庆、佛山、韶关、中山、江门在内的几个城市共88个项目。陕西省力争到2022年,全省建成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100个。2020年湖北省五个智能制造试点项目均在武汉,包括汽车系统集成装备智能远程运维服务平台项目、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件智能化生产线、汽车座椅智能制造生产线、5G智慧港口无人化水平运输示范项目、果葡糖浆智能生产线等。

发展趋势:智能制造人才缺口不断扩大

未来,企业将不断加强智能制造水平,不断提高设备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加强数字化设计,建设智能化车间,大量应用集成技术,挖掘分析生产制造数据。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意识到智能制造是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智能制造人才缺口变大。

根据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数据分析,2025年智能制造领域人才需求为900万人,人才缺口预计达到450万人。未来智能制造人才培养更加聚焦专业化、体系化、服务企业内部智能化。

本公司出品的研究报告首先介绍了中国智能制造行业市场发展环境、智能制造行业整体运行态势等,接着分析了中国智能制造行业市场运行的现状,然后介绍了智能制造行业市场竞争格局。随后,报告对智能制造行业做了重点企业经营状况分析,最后分析了中国智能制造行业发展趋势与投资预测。您若想对智能制造行业产业有个系统的了解或者想投资中国智能制造行业,本报告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采用国家统计数据,海关总署,问卷调查数据,商务部采集数据等智能制造。其中宏观经济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部分行业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及市场调研数据,企业数据主要来自于国统计局规模企业统计智能制造及证券交易所等,价格数据主要来自于各类市场监测智能制造。

 


报告目录
2021-2025年中国智能制造行业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第一章 智能制造相关概述
1.1 智能制造概念界定
1.2 智能制造产业链分析
1.3 智能制造的高级计划与排程(APS)
第二章 中国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环境分析
2.1 宏观经济环境
2.1.1 宏观经济概况
2.1.2 对外经济分析
2.1.3 工业运行情况
2.1.4 固定资产投资
2.1.5 宏观经济展望
2.2 制造业转型环境
2.2.1 制造业发展阶段分析
2.2.2 中国制造业发展新常态
2.2.3 工业4.0引领制造业变革
2.2.4 中国制造业发展态势
2.3 社会环境
2.3.1 人口老龄化
2.3.2 劳动力水平
2.3.3 创新创业环境
2.3.4 疫情影响分析
2.4 技术环境
2.4.1 智能制造关键性技术
2.4.2 智能制造技术研究情况
2.4.3 智能制造技术创新发展
2.4.4 智能制造技术创新趋势
2.4.5 智能制造技术存在的问题
第三章 中国智能制造产业的政策环境分析
3.1 产业转型政策
3.1.1 服务型制造专项行动指南
3.1.2 进一步完善制造业创新体系
3.1.3 绿色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3.1.4 工业转型升级资金管理办法
3.1.5 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的意见
3.2 智能制造政策
3.2.1 智能制造发展规划政策
3.2.2 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政策
3.2.3 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
3.2.4 智能制造装备地方利好政策
3.2.5 智能制造项目管理工作细则
3.2.6 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3.2.7 智能制造产业的政策特点
3.2.8 智能制造产业的政策建议
3.3 相关促进政策
3.3.1 两化融合政策
3.3.2 工业强基政策
3.3.3 工业互联网政策
3.3.4 制造业减税政策
3.3.5 企业数字化政策
3.4 中国制造2025
3.4.1 战略形势
3.4.2 战略目标
3.4.3 战略对策
3.4.4 战略重点
3.4.5 战略支撑
第四章 2018-2020年中国智能制造产业发展分析
4.1 智能制造产业国外经验借鉴
4.1.1 德国
4.1.2 美国
4.1.3 日本
4.1.4 韩国
4.2 中国智能制造产业发展基础
4.2.1 制造业国际地位提升
4.2.2 科技研发投入增加
4.2.3 结构调整取得进展
4.2.4 工业能耗强度概况
4.3 2018-2020年中国智能制造产业发展态势
4.3.1 智能制造发展阶段
4.3.2 智能制造发展特征
4.3.3 智能制造发展规模
4.3.4 智能制造能力水平
4.3.5 试点项目布局情况
4.3.6 智能制造迈向高端
4.4 智能制造的实践模式——智能工厂
4.4.1 智能工厂基本框架
4.4.2 产业布局初步显现
4.4.3 催生新业态新模式
4.4.4 企业间并购合作深化
4.4.5 工业物联网成关键抓手
4.4.6 数字化车间发展态势
4.5 中国智能制造产业发展难点
4.5.1 核心技术发展难题
4.5.2 产品化能力问题
4.5.3 梯度人才培养问题
4.5.4 缺乏商业化产业基金
4.6 中国智能制造产业发展战略分析
4.6.1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4.6.2 加强质量和品牌建设
4.6.3 全面推行绿色制造
4.6.4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4.6.5 健全人才培养体系
第五章 2018-2020年中国智能制造产业集群分析
5.1 2018-2020年智能制造产业集群态势
5.1.1 产业集群分布
5.1.2 区域优势分析
5.1.3 产业集群规律
5.1.4 产业集群模式
5.2 2018-2020年中国智能制造产业区域集群发展特点
5.2.1 环渤海地区
5.2.2 长三角地区
5.2.3 珠三角地区
5.2.4 中西部地区
5.3 长三角地区智能制造产业
5.3.1 智能制造发展契机
5.3.2 上海市产业发展
5.3.3 江苏省产业发展
5.3.4 浙江省产业发展
5.3.5 安徽省产业发展
5.3.6 未来产业发展前景
5.4 珠三角地区智能制造产业
5.4.1 制造业智能化升级
5.4.2 珠三角制造业转型
5.4.3 珠三角智能制造业现状
5.4.4 智能制造生态行动计划
5.4.5 智能制造产业发展前景
5.5 环渤海地区智能制造产业
5.5.1 北京市智能制造产业分析
5.5.2 天津市智能制造产业扶持
5.5.3 河北省智能制造产业分析
5.5.4 山东省智能制造发展布局
5.5.5 辽宁省智能制造转型升级
5.5.6 智能制造产业规划目标
5.6 中西部地区智能制造产业
5.6.1 机器人产业发展
5.6.2 河南省产业发展
5.6.3 湖北省产业发展
5.6.4 湖南省产业发展
第六章 2018-2020年中国智能装备行业发展分析
6.1 中国智能装备行业发展综述
6.1.1 行业覆盖范围
6.1.2 产业环境分析
6.1.3 行业运行特征
6.1.4 产业空间布局
6.1.5 项目投资动态
6.1.6 产业发展机遇
6.1.7 产业发展趋势
6.2 工业机器人
6.2.1 产业链价值分析
6.2.2 保有量和密度
6.2.3 生产规模分析
6.2.4 销售规模分析
6.2.5 市场规模占比
6.2.6 产业应用结构
6.2.7 产品供应情况
6.2.8 行业技术进展
6.2.9 市场竞争格局
6.2.10 市场发展态势
6.3 高档数控机床
6.3.1 行业发展利好
6.3.2 产业运行环境
6.3.3 行业发展状况
6.3.4 行业技术进步
6.3.5 技术发展问题
6.3.6 产品创新成果
6.3.7 行业发展趋势
6.3.8 智能化发展方向
6.4 3D打印设备
6.4.1 产业发展综述
6.4.2 3D打印产业链
6.4.3 市场规模状况
6.4.4 细分产业结构
6.4.5 技术优势分析
6.4.6 市场发展前景
6.5 海洋工程装备
6.5.1 全球市场发展规模
6.5.2 全球市场发展格局
6.5.3 国内市场发展现状
6.5.4 国内市场分布格局
6.5.5 未来产业发展对策
6.6 轨道交通装备
6.6.1 行业总体状况
6.6.2 市场规模状况
6.6.3 产业集群分布
6.6.4 对外发展情况
6.6.5 行业发展困境
6.6.6 产业发展机遇
6.6.7 行业发展前景
第七章 2018-2020年中国智能产品行业发展分析
7.1 移动智能终端市场发展综述
7.1.1 行业发展特点
7.1.2 市场规模分析
7.1.3 5G终端发展
7.1.4 市场竞争格局
7.1.5 行业发展趋势
7.2 可穿戴设备
7.2.1 行业发展规模
7.2.2 区域分布格局
7.2.3 行业发展动态
7.2.4 行业发展机会
7.2.5 未来发展趋势
7.3 智能汽车
7.3.1 行业生命周期
7.3.2 行业发展规模
7.3.3 商业模式分析
7.3.4 重点企业分析
7.3.5 创新发展战略
7.3.6 行业发展机会
7.3.7 发展趋势分析
7.4 无人机
7.4.1 无人机产业发展历程
7.4.2 无人机注册规模特点
7.4.3 无人机市场规模分析
7.4.4 无人机市场应用领域
7.4.5 无人机行业融资状况
7.4.6 消费级无人机发展现状
7.4.7 无人机行业发展趋势
第八章 2018-2020年中国智能服务行业发展分析
8.1 传统制造业向服务型制造业转型
8.1.1 发展服务型制造业的意义
8.1.2 服务型制造业发展现状
8.1.3 服务型制造业政策支持
8.1.4 服务型制造业发展问题
8.2 智慧物流
8.2.1 行业发展状况
8.2.2 市场竞争格局
8.2.3 企业运营状况
8.2.4 行业融资概况
8.2.5 行业政策支持
8.2.6 行业发展机遇
8.2.7 发展对策分析
8.2.8 未来发展趋势
8.3 工业设计
8.3.1 产业发展阶段
8.3.2 行业发展特征
8.3.3 产业发展现状
8.3.4 产业发展集群
8.3.5 机构发展模式
8.3.6 协同创新模式
8.4 工业节能
8.4.1 产业链分析
8.4.2 行业发展分析
8.4.3 产业市场规模
8.4.4 市场竞争格局
8.4.5 商业模式分析
8.4.6 行业发展规划
8.5 智能检测
8.5.1 检验检测行业现状
8.5.2 智能检测行业规模
8.5.3 智能检测业发展建议
8.5.4 智能检测技术应用方向
第九章 2018-2020年智能制造产业链上游电子信息产业分析
9.1 2018-2020年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综述
9.1.1 电子信息对智能制造的意义
9.1.2 电子信息制造业运行规模
9.1.3 电子信息制造业出口分析
9.1.4 电子信息制造业投资情况
9.1.5 电子信息制造细分行业情况
9.1.6 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瓶颈
9.1.7 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建议
9.2 集成电路
9.2.1 行业产业链条
9.2.2 行业产量规模
9.2.3 产业销售规模
9.2.4 市场区域布局
9.2.5 市场贸易状况
9.2.6 产业结构分析
9.3 传感器
9.3.1 行业发展规模
9.3.2 市场结构分布
9.3.3 市场区域布局
9.3.4 市场竞争格局
9.3.5 行业发展前景
9.3.6 行业发展方向
9.3.7 产业应用趋势
9.4 工业软件
9.4.1 行业运行特征
9.4.2 行业产业链条
9.4.3 行业相关政策
9.4.4 市场发展规模
9.4.5 市场竞争格局
9.4.6 行业区域分布
9.4.7 行业发展前景
9.5 数据中心
9.5.1 数据中心商业模式
9.5.2 数据中心产业链条
9.5.3 数据中心市场规模
9.5.4 数据中心项目建设
9.5.5 数据中心竞争格局
9.5.6 数据中心区域分布
9.5.7 数据中心投资现状
9.5.8 数据中心发展趋势
第十章 2018-2020年智能制造产业链下游应用市场分析
10.1 智慧城市
10.1.1 智慧城市产业链
10.1.2 智慧城市市场规模
10.1.3 技术支出规模分析
10.1.4 城市智慧程度排行
10.1.5 智慧城市相关政策
10.1.6 智慧城市运营主体
10.1.7 智慧城市商业模式
10.1.8 智慧城市关键领域
10.2 智能交通
10.2.1 产业发展周期
10.2.2 行业发展现状
10.2.3 项目运行情况
10.2.4 市场需求分析
10.2.5 行业发展趋势
10.3 智能家居
10.3.1 行业市场规模
10.3.2 设备销售情况
10.3.3 市场主体分析
10.3.4 行业竞争结构
10.3.5 行业驱动因素
10.3.6 产品运作模式
10.3.7 用户行为分析
10.3.8 未来发展趋势
10.4 智慧医疗
10.4.1 智慧医疗发展规模
10.4.2 医疗信息化规模
10.4.3 行业相关政策
10.4.4 企业分布格局
10.4.5 行业投融资情况
10.4.6 行业发展问题
10.4.7 行业发展对策
10.5 智慧环保
10.5.1 行业发展规模
10.5.2 细分市场分析
10.5.3 市场主体分析
10.5.4 行业运营模式
10.5.5 行业竞争格局
10.5.6 行业发展机遇
10.5.7 行业发展对策
10.6 智慧农业
10.6.1 农业互联网兴起
10.6.2 智慧农业市场规模
10.6.3 智慧农业投资机会
10.6.4 智慧农业装备动向
10.6.5 智慧农业发展建议
10.6.6 智慧农业战略对策
10.6.7 智慧农业发展潜力
第十一章 2018-2020年智能制造产业模式变革分析
11.1 智能制造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分析
11.1.1 个性化定制
11.1.2 网络协同开发
11.1.3 国际产能合作
11.2 制造业云制造模式分析
11.2.1 云制造体系结构
11.2.2 云制造发展机遇
11.2.3 云制造商业模式
11.2.4 云制造应用方向
11.2.5 发展问题及对策
11.2.6 云制造前景展望
11.3 制造业个性化定制模式分析
11.3.1 行业个性化定制趋势
11.3.2 个性化定制模式分析
11.3.3 行业个性化定制现状
11.3.4 个性化定制案例分析
11.3.5 未来市场前景分析
11.4 制造业电子商务模式分析
11.4.1 服装电商
11.4.2 家具电商
11.4.3 医药电商
11.4.4 食品电商
11.4.5 汽车电商
11.4.6 钢铁电商
第十二章 2017-2020年国内重点智能制造企业运营分析
12.1 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
12.1.1 企业发展概况
12.1.2 主要业务情况
12.1.3 经营效益分析
12.1.4 业务经营分析
12.1.5 财务状况分析
12.1.6 核心竞争力分析
12.1.7 公司发展战略
12.1.8 未来前景展望
12.2 上海海得控制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12.2.1 企业发展概况
12.2.2 核心业务分布
12.2.3 经营效益分析
12.2.4 业务经营分析
12.2.5 财务状况分析
12.2.6 核心竞争力分析
12.2.7 公司发展战略
12.2.8 未来前景展望
12.3 深圳市汇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12.3.1 企业发展概况
12.3.2 公司主要业务
12.3.3 经营效益分析
12.3.4 业务经营分析
12.3.5 财务状况分析
12.3.6 核心竞争力分析
12.3.7 公司发展战略
12.3.8 未来前景展望
12.4 华工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12.4.1 企业发展概况
12.4.2 产品解决方案
12.4.3 经营效益分析
12.4.4 业务经营分析
12.4.5 财务状况分析
12.4.6 核心竞争力分析
12.4.7 未来前景展望
12.5 深圳市长盈精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12.5.1 企业发展概况
12.5.2 公司主要业务
12.5.3 经营效益分析
12.5.4 业务经营分析
12.5.5 财务状况分析
12.5.6 核心竞争力分析
12.5.7 未来前景展望
12.6 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12.6.1 企业发展概况
12.6.2 企业主营业务
12.6.3 经营效益分析
12.6.4 业务经营分析
12.6.5 财务状况分析
12.6.6 核心竞争力分析
12.6.7 公司发展战略
12.6.8 未来前景展望
12.7 哈尔滨博实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12.7.1 企业发展概况
12.7.2 经营模式分析
12.7.3 经营效益分析
12.7.4 业务经营分析
12.7.5 财务状况分析
12.7.6 核心竞争力分析
12.7.7 未来前景展望
12.8 大族激光科技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2.8.1 企业发展概况
12.8.2 公司主要业务
12.8.3 经营效益分析
12.8.4 业务经营分析
12.8.5 财务状况分析
12.8.6 核心竞争力分析
12.8.7 公司发展战略
12.8.8 未来前景展望
第十三章 2018-2020年中国智能制造行业投资项目案例深度解析
13.1 恒锋工具智能制造优化升级改造项目
13.1.1 项目投资背景
13.1.2 项目基本情况
13.1.3 项目投资价值
13.1.4 项目投资估算
13.1.5 项目实施规划
13.1.6 项目投资风险
13.2 日播时尚智能制造研发产业园项目
13.2.1 项目投资背景
13.2.2 项目基本情况
13.2.3 项目投资价值
13.2.4 项目建设方案
13.2.5 项目投资估算
13.2.6 项目经济效益
13.2.7 项目投资风险
13.3 中控技术智能制造前沿技术研发项目
13.3.1 项目基本情况
13.3.2 项目的必要性
13.3.3 项目的可行性
13.3.4 项目投资概算
13.4 新一代互联网注塑装备智能生产项目
13.4.1 项目基本情况
13.4.2 项目的必要性
13.4.3 项目的可行性
13.4.4 项目投资概算
13.4.5 项目效益分析
13.5 中科微至智能装备制造中心项目
13.5.1 项目基本情况
13.5.2 项目的必要性
13.5.3 项目的可行性
13.5.4 项目投资概算
13.5.5 项目环保情况
13.6 均普智能制造生产基地项目(一期)
13.6.1 项目基本情况
13.6.2 项目的必要性
13.6.3 项目的可行性
13.6.4 投资概算情况
13.6.5 项目效益分析
第十四章 中国智能制造产业投资潜力分析
14.1 A股及新三板上市公司在智能制造行业投资动态分析
14.1.1 投资项目综述
14.1.2 投资区域分布
14.1.3 投资模式分析
14.1.4 典型投资案例
14.2 投资机遇分析
14.2.1 国家战略机遇
14.2.2 结构调整机遇
14.2.3 高端替代机遇
14.2.4 消费升级机遇
14.2.5 技术创新机遇
14.3 投资壁垒分析
14.3.1 技术能力
14.3.2 人才储备
14.3.3 资金基础
14.3.4 设计开发与集成能力
14.4 投资风险预警
14.4.1 资金风险
14.4.2 研发风险
14.4.3 产能风险
14.4.4 标准风险
14.4.5 人才风险
14.5 投资策略建议
14.5.1 纵向整合及网络化
14.5.2 价值链横向整合
14.5.3 全生命周期数字化
第十五章 2021-2025年中国智能制造产业发展前景预测
15.1 智能制造产业未来发展方向
15.1.1 行业发展趋势
15.1.2 行业创新范式
15.1.3 行业发展方向
15.1.4 技术应用趋势
15.2 中国智能制造产业前景展望
15.2.1 智能制造前景乐观
15.2.2 行业盈利前景分析
15.2.3 高端智能市场前景
15.3  2021-2025年中国智能制造产业预测分析

附录:
附录一:两部门关于促进快递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

图表目录
图表1 智能制造产业链结构
图表2 智能制造落地节奏
图表3 智能制造产业链发展顺序
图表4 2015-2019年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图表5 2015-2019年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
图表6 2020年4季度和全年GDP初步核算数据
图表7 2015-2020年GDP同比增长速度
图表8 2015-2020年GDP环比增长速度
图表9 2015-2019年货物进出口总额
图表10 2019年货物进出口总额及其增长速度
图表11 2019年主要商品出口数量、金额及其增长速度
图表12 2019年主要商品进口数量、金额及其增长速度
图表13 2019年对主要国家和地区货物进出口金额、增长速度及其比重
图表14 2015-2019年全部工业增加值及其增长速度
图表15 2019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
图表16 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速度
图表17 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生产主要数据
图表18 2019年三次产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重
图表19 2019年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速度
图表20 2019年固定资产投资新增主要生产与运营能力
图表21 2020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
图表22 制造业变革发展阶段
图表23 2015-2019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及GDP占比
图表24 2010-2019年中国65岁以上人口数量及占总人口比重走势
图表25 2020-2050年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及总人口比重预测
图表26 地方智能制造装备政策
图表27 可编程控制器(PLC)“一条龙”应用计划示范企业与示范项目
图表28 机器人控制器“一条龙”应用计划示范企业与示范项目
图表29 高精密减速器“一条龙”应用计划示范企业与示范项目
图表30 伺服电机“一条龙”应用计划示范企业与示范项目
图表31 发动机电喷系统“一条龙”应用计划示范企业与示范项目
图表32 高速动车组轴承和地铁车辆轴承“一条龙”应用计划示范企业与示范项目
图表33 存储器“一条龙”应用计划示范企业与示范项目
图表34 “中国制造2025”主要指标
图表35 2015-2020年中国智能制造业产值规模
图表36 2020年全国智能制造能力水平TOP10行业情况
图表37 2020年全国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自诊断企业分布
图表38 2020年全国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水平
图表39 2019-2020年部分省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
图表40 国外数字化车间进入普及阶段
图表41 国内数字化车间研发应用情况
图表42 制造业自动化市场容量
图表43 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在高校设置情况
图表44 智能制造装备产业覆盖范围(一)
图表45 智能制造装备产业覆盖范围(二)
图表46 2019-2020年中国装备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及增长情况
图表47 工业机器人行业产业链构成图
图表48 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链相关企业
图表49 2001-2019年中国工业机器人保有量及密度情况
图表50 2015-2020年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统计及增长情况
图表51 2014-2019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销售情况
图表52 2014-2019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占全球总规模比重变化情况
图表53 2014-2019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统计及增长情况
图表54 2019年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应用规模
图表55 2019年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应用结构
图表56 2020-2022年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应用结构预测
图表57 2019年主要下游行业工业机器人产品增长情况
图表58 2019年主要应用场景中工业机器人产品增长情况
图表59 2017-2019中国工业机器人各机型增长情况
图表60 2018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格局
图表61 2015-2019年中国高端数控机床主要国家政策汇总
图表62 2017-2019年中国数控机床产业规模统计及增长情况
图表63 2019年中国数控机床产业规模产品分布情况
图表64 2019年中国数控机床进出口情况
图表65 2014-2018年中国不同档次数控机床国产化率情况
文字:[    ] [ 打印本页 ] [ 返回顶部 ]
1.客户确定购买意向
2.签订购买合同
3.客户支付款项
4.提交资料
5.款到快递发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