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光临中国的行业报告门户弘博报告!
分享到:
2021-2025年中国工业互联网市场供需格局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2021-06-09
  • [报告ID] 153773
  • [关键词] 工业互联网市场
  • [报告名称] 2021-2025年中国工业互联网市场供需格局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 [交付方式] EMS特快专递 EMAIL
  • [完成日期] 2021/6/9
  • [报告页数] 页
  • [报告字数] 字
  • [图 表 数] 个
  • [报告价格] 印刷版7500 电子版7800 印刷+电子8000
  • [传真订购]
加入收藏 文字:[    ]
报告简介

1、工业互联网+行业产业链全景分析

工业互联网产业链可分为设备层、网络层、平台层、软件层、应用层和安全体系等六大部分构成;其中:设备层是指包括智能生产设备、生产现状智能终端、嵌入式软件及工业数据中心;

网络层是指包括工厂内部和外部的通信;平台层包括了协同研发、协同制造、信息交易和数据集成等工业云平台;

软件层包括了研发设计、信息管理和生产控制软件,是帮助企业实现数字化价值的核心环节;应用层是包括了垂直行业应用、流程应用及基于数据分析的应用;而安全体系则是渗透于以上各层中,是产业重要的支撑保障。

在工业互联网产业链中,不仅仅是传统IT企业,而且运营商和通信设备提供商、互联网巨头、传统工业设备厂商、芯片企业和创业公司都参与这场“盛宴”。而在这场“盛宴”中,各个类型的企业的职责也各有所不同:

传统IT企业是将原有的解决方案向工业领域延伸;

运营商和通信设备提供商是借助渠道优势提供工业解决方案;

互联网巨头是提供工业互联网基础平台支撑;

传统工业设备厂商发挥了在设备和细分行业经验方面的优势,为客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芯片企业是研发低功耗互联网芯片;

而创业公司则是在工业互联网不同层次或不同环节等细分领域提供专业服务,例如工业互联网底层数据平台创业企业。

2、中国工业互联网行业政策规划:多层面政策出台,产业发展加速

——国家政策规划产业发展目标

在2018年7月,工信部印发了《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及推广指南》和《工业互联网平台评价方法》,正式开始了我国工业互联网建设的道路。2019年1月18日,工信部已印发《工业互联网网络建设及推广指南》;同年3月,“工业互联网”成为“热词”并写入《2019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在2020年3月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关于推动工业互联网加快发展的通知》,指出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拓展融合创新应用、加快健全安全保障体系、加快壮大创新发展动能、加快完善产业生态布局、加大政策支持力度6方面20条举措,为我国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

2)地方政策积极配合促进产业发展

全国各省市响应国家政策号召,陆续出台政策规划来促进工业互联网行业的发展。根据“是否有明确指标”可将这些省市划分为三类:有明确指标、无明确指标但是最新政策出台时间为2020年以及无明确指标但是最新政策出台时间为2020年前。

可以看出我国工业互联网规划表现最为积极的是南方地区以及中部地区;其中有明确指标的省市区更是达到了17个。以广东省来看,其在2025年将在全国率先建成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工业互联网网络基础设施和产业体系。

形成1-2家达到国际水准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建立完备可靠的安全保障体系,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技术产业体系构建及融合应用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3)国家层面工业互联网发展目标及实现情况

从国家层面工业互联网发展目标及实现情况来看,国家正在积极推进工业互联网的发展,从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工程方面来看,截止2020年1月15日,工业互联网标识注册总量突破20亿,已经完成了阶段性目标。

从标准研制及试验验证工程方面来看,截止2020年11月初,已发布工业互联网相关标准117项,国标46项。

3、中国工业互联网行业发展现状分析:市场规模爆发式扩张

——2020年总体规模或将突破3万亿元

根据信通院的数据显示,2018年、2019年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总体规模分别为1.42万亿元、2.13万亿元,同比实际增长分别为55.7%、47.3%。预计2020年,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总体规模约为3.1万亿元,同比实际增长约为47.9%。

2017-2020年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总体规模

2)2020年增加值规模将超6500亿元

根据信通院的数据显示,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保持稳步增长,为工业互联网发展提供坚实基础。测算数据显示,2018年、2019年我国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增加值规模分别为4386亿元、536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0.1%和22.2%。

预计2020年,我国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增加值规模将达到6520亿元,同比增长21.6%。2017-2020年期间,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增加值规模增长超过93%,年复合增长率达24.6%。

3)中国工业互联网融合带动经济影响规模增长将近4倍

根据信通院的数据显示,工业互联网融合带动的经济影响部分发展迅猛,是工业互联网发展的重要引擎。测算数据显示,2018年、2019年我国工业互联网融合带动的经济影响规模分别为9808亿元、1.60万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95.7%、62.7%,占GDP比重分别为1.1%、1.6%。

预计2020年,我国工业互联网融合带动的经济影响规模约为2.49万亿元,同比增长55.8%。2017-2020年期间,工业互联网融合带动的经济影响规模增长了接近4倍,年复合增长率达70.5%。

4、中国工业互联网行业市场竞争格局分析:工业互联网平台竞争激烈

——工业互联网平台参与企业分类

从参与方角度,工业互联网平台参与企业大致分为五类:

2)中国工业互联网平台竞争格局分析

从软件企业来看,主要代表企业有用友、东方电信等,以Saas服务转型为战略目标。

在制造业企业中,以三一重工、海尔等企业为代表,其优势是熟悉生产制造流程但云计算技术较为薄弱;

在互联网企业,以BAT为代表,虽然云技术领先但是缺乏专业和全面的工业知识;

在系统解决方案服务商方面,华为和宝信软件等带领行业可以制造企业提供基础设施、平台、应用服务等整体信息化服务,但云计算技术稍弱;

此外,初创企业以昆仑数据、树根互联等代表企业为主,其领域专注度高,创始团队通常来自头部信息科技和工业企业,但资金实力较弱。

3)中国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TOP10分布

2019年8月,工信部发布了国内前十大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确立了行业标杆。行业领先平台在设备联接数、数字模型数、工业APP数、活跃用户数、活跃开发者数等指标方面对比18年均有大幅提升。在2018-2019年,综合上述指标计算得出的“平台活力指数”从55.3提升至62.4。

4)中国工业互联网平台代表企业对比情况

根据工信部的《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将工业互联网落地措施归纳至网络平台、网络基础、安全保障和融合应用4个方面:

在网络平台领域,东方国信为客户提供企业级大数据和云计算产品以及行业整体解决方案;

在网络基础方面,中国电信客户提供企业级大数据和云计算产品以及行业整体解决方案;

在安全保障领域,企明星辰为政企用户提供网络安全软/硬件产品、安全管理平台、安全运营与服务;

在融合应用方面,安信软件传统主营钢铁信息化业务,此外立足钢铁信息化产品朝其他行业横行扩展,持续布局工业互联网、5G等新兴领域。

5、中国工业互联网行业发展前景预测

——2025年总体规模或将突破9万亿元

考虑到工业互联网的跨界性质,很多产业可能将会从中受益,尤其是中小软件企业、互联网企业包括大数据、云计算等企业、智能制造企业等。作为物联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互联网发展将会随着物联网技术的进步而得到快速发展,芯片、传感器、通信模组网络等行业的技术进步将会带动工业企业的新一轮效率提升,帮助电力、航空、医疗、铁路、能源等行业提高生产率。

预计2025年中国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总体规模将达到9.42万亿元左右,这将为智能机器人、新型工业软件等软硬件领域带来发展机遇。

2020-2025年中国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总体规模

2)2025年增加值规模或将近2万亿元

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将保持稳步增长,为工业互联网发展提供坚实基础。预测2025年中国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增加值规模将达到1.96万亿元左右。

3)2025年经济影响规模或将近7.5万亿元

工业互联网融合带动的经济影响部分发展迅猛,是工业互联网发展的重要引擎。预测2025年中国工业互联网融合带动的经济影响规模将达到7.46万亿元左右。

本公司出品的研究报告首先介绍了中国工业互联网行业市场发展环境、工业互联网行业整体运行态势等,接着分析了中国工业互联网行业市场运行的现状,然后介绍了工业互联网行业市场竞争格局。随后,报告对工业互联网行业做了重点企业经营状况分析,最后分析了中国工业互联网行业发展趋势与投资预测。您若想对工业互联网行业产业有个系统的了解或者想投资中国工业互联网行业,本报告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采用国家统计数据,海关总署,问卷调查数据,商务部采集数据等工业互联网。其中宏观经济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部分行业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及市场调研数据,企业数据主要来自于国统计局规模企业统计工业互联网及证券交易所等,价格数据主要来自于各类市场监测工业互联网。


报告目录
2021-2025年中国工业互联网市场供需格局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第一章 工业互联网基本概述
第二章 2019-2021年全球工业互联网发展分析
2.1 全球工业互联网发展综述
2.1.1 主要国家工业互联网战略
2.1.2 全球工业互联网发展历程
2.1.3 全球工业互联网发展规模
2.1.4 工业互联网企业发展状况
2.1.5 全球工业互联网前沿技术
2.1.6 全球工业互联网发展态势
2.1.7 全球工业互联网发展趋势
2.2 美国工业互联网发展分析
2.2.1 行业发展状况
2.2.2 企业运行态势
2.2.3 政策支持举措
2.2.4 行业体系架构
2.2.5 典型平台介绍
2.2.6 发展经验启示
2.3 德国工业互联网发展分析
2.3.1 “工业4.0”内涵
2.3.2 “工业4.0”进展
2.3.3 企业布局状况
2.3.4 典型平台介绍
2.3.5 行业体系架构
2.4 日本工业互联网发展分析
2.4.1 行业发展历程
2.4.2 企业布局状况
2.4.3 行业体系架构
2.4.4 行业发展趋势
第三章 2019-2021年中国工业互联网发展环境分析
3.1 经济环境
3.1.1 世界经济形势分析
3.1.2 中国经济运行现状
3.1.3 中国工业运行情况
3.1.4 经济转型升级态势
3.1.5 未来经济发展走势
3.2 行业环境
3.2.1 传统制造业发展面临挑战
3.2.2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态势
3.2.3 制造业智能化发展需求
3.2.4 信息技术影响制造业发展
3.2.5 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
3.3 技术环境
3.3.1 物联网技术
3.3.2 云计算技术
3.3.3 大数据技术
3.3.4 5G通讯技术
3.3.5 区块链技术
第四章 2019-2021年中国工业互联网政策环境发展分析
4.1 政策体系分析
4.1.1 监管平台
4.1.2 行业协会
4.1.3 发展规划
4.2 政策成果分析
4.2.1 国家层面政策解读
4.2.2 地方层面政策解读
4.3 标准建设分析
4.3.1 思路及原则
4.3.2 行业标准体系
4.3.3 标准建设进展
4.3.4 重点标准领域
4.3.5 标准实施建议
4.4 重点政策解读
4.4.1 “5G+工业互联网”512工程推进方案
4.4.2 关于推动工业互联网加快发展的通知
4.4.3 工业互联网网络建设及推广指南
4.4.4 “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行动计划
4.5 相关政策分析
4.5.1 中国制造2025
4.5.2 “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
4.5.3 “新基建”助力工业互联网
4.5.4 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意见
第五章 2019-2021年中国工业互联网发展综述
5.1 中国工业互联网发展综述
5.1.1 行业发展阶段
5.1.2 行业发展总况
5.1.3 行业发展成效
5.1.4 行业发展特色
5.1.5 行业关键要素
5.1.6 行业体系架构
5.2 中国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状况
5.2.1 行业市场规模
5.2.2 标识注册情况
5.2.3 疫情防控情况
5.2.4 行业需求分析
5.2.5 企业发展格局
5.2.6 企业竞争格局
5.2.7 关键领域布局
5.3 中国工业互联网行业的带动效益分析
5.3.1 带动就业情况分析
5.3.2 带动第一产业发展
5.3.3 带动第二产业发展
5.3.4 带动第三产业发展
5.4 中国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分析
5.4.1 项目类型分布情况
5.4.2 项目区域分布情况
5.4.3 项目应用领域分布
5.5 中国工业互联网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5.5.1 企业发展关键问题
5.5.2 产业发展存在问题
5.5.3 产业发展面临挑战
5.5.4 促进产业发展建议
第六章 2019-2021年中国工业互联网的核心——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分析
6.1 中国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综述
6.1.1 行业发展背景
6.1.2 行业发展要素
6.1.3 核心作用分析
6.1.4 行业功能架构
6.1.5 产业体系构成
6.2 工业互联网平台产业发展状况
6.2.1 产业发展阶段
6.2.2 产业发展总况
6.2.3 疫情防控情况
6.2.4 企业布局路径
6.2.5 平台构建方式
6.2.6 平台区域分布
6.3 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商业模式分析
6.3.1 主要商业模式分析
6.3.2 平台商业模式选择
6.3.3 商业模式发展路径
6.4 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发展分析
6.4.1 平台应用演进历程
6.4.2 平台企业应用创新
6.4.3 平台应用分布特点
6.4.4 平台应用发展层次
6.4.5 平台主要应用场景
6.4.6 平台创新应用案例
6.5 工业互联网平台技术体系分析
6.5.1 主要核心技术
6.5.2 平台架构技术
6.5.3 数据分析技术
6.5.4 边缘相关技术
6.5.5 框架开发技术
6.5.6 技术发展进程
6.6 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建议
6.6.1 利用成熟技术构建平台
6.6.2 打造开发创新应用生态
6.6.3 聚焦优势实现差异化发展
6.6.4 推进平台标准体系构建
6.6.5 确保平台安全可靠发展
第七章 2019-2021年中国工业互联网的基础——工业互联网网络连接分析
7.1 工业互联网网络连接发展综述
7.1.1 行业发展背景
7.1.2 网络连接框架
7.1.3 网络架构实现
7.2 工厂内网络连接发展分析
7.2.1 工厂内网络发展现状
7.2.2 工厂内网络关键技术
7.2.3 工厂内网络发展趋势
7.2.4 工厂内网络发展建议
7.3 工厂外网络连接发展分析
7.3.1 工厂外网络发展现状
7.3.2 工厂外网络关键技术
7.3.3 工厂外网络发展趋势
7.3.4 工厂外网络发展建议
7.4 工业互联网数据互通发展分析
7.4.1 数据互通发展现状
7.4.2 数据互通关键技术
7.4.3 数据互通发展趋势
第八章 2019-2021年中国工业互联网的关键——工业互联网APP发展分析
8.1 工业互联网APP相关介绍
8.1.1 工业APP基本内涵
8.1.2 工业APP发展特征
8.1.3 工业APP作用分析
8.1.4 工业APP发展模式
8.1.5 工业APP应用场景
8.2 工业互联网APP市场发展综述
8.2.1 国外工业APP发展状况
8.2.2 国内工业APP市场特点
8.2.3 国内工业APP供给分析
8.2.4 国内工业APP发展问题
8.2.5 国内工业APP发展建议
8.3 工业互联网APP体系分析
8.3.1 工业APP结构体系分析
8.3.2 工业APP生态体系内涵
8.3.3 工业APP关键环节分析
8.3.4 工业APP支撑体系分析
8.3.5 工业APP培育体系分析
8.4 工业互联网APP开发分析
8.4.1 开发路线图
8.4.2 架构模式分析
8.4.3 关键技术分析
8.4.4 开发平台分析
8.4.5 开发质量控制
8.5 工业互联网APP的典型案例分析
8.5.1 金蝶工业APP微服务
8.5.2 法兰自动编程APP
8.5.3 云道工业仿真APP
8.5.4 汇川技术工业APP
8.6 工业互联网APP的发展前景分析
8.6.1 工业APP发展展望
8.6.2 工业APP培育规划
8.6.3 工业APP发展预测
第九章 2019-2021年中国工业互联网的保障——工业互联网安全行业发展分析
9.1 工业互联网安全行业发展综述
9.1.1 工业互联网安全内涵
9.1.2 工业互联网安全特征
9.1.3 与传统工业信息安全的关系
9.1.4 工业互联网安全相关政策
9.2 工业互联网安全防护需求分析
9.2.1 安全防护范围
9.2.2 安全防护内容
9.2.3 安全等级划分
9.2.4 平台防护需求
9.3 2019-2021年中国工业互联网安全现状
9.3.1 平台安全总况
9.3.2 APP安全总况
9.3.3 网络安全状况
9.3.4 数据安全状况
9.3.5 信息安全状况
9.3.6 设备和控制安全状况
9.4 工业互联网安全关键技术发展分析
9.4.1 设备安全防护技术
9.4.2 网络安全防护技术
9.4.3 系统安全防护技术
9.4.4 平台安全防护技术
9.4.5 数据安全防护技术
9.4.6 关键技术发展趋势
9.5 工业互联网安全解决方案案例分析
9.5.1 工业互联网数据安全解决方案
9.5.2 轨道交通行业安全解决方案
9.5.3 汽车制造行业安全解决方案
9.5.4 电子制造企业安全解决方案
9.5.5 风电集控中心安全解决方案
9.5.6 城市污水处理安全解决方案
第十章 2019-2021年中国工业互联网数据采集产业发展分析
10.1 工业数据采集相关概述
10.1.1 工业数据采集内涵与范围
10.1.2 工业数据采集体系架构
10.1.3 工业数据采集的特点
10.1.4 工业数据采集产品类型
10.2 工业数据采集产业发展现状
10.2.1 产业发展概况
10.2.2 产业市场规模
10.2.3 产业发展困境
10.2.4 产业格局分析
10.3 工业数据采集关键技术分析
10.3.1 工业通信网络
10.3.2 协议转换技术
10.3.3 物体标识及解析
10.3.4 边缘计算
10.3.5 工业人工智能
10.4 我国工业数据采集产业发展建议
10.4.1 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10.4.2 加快核心技术研发
10.4.3 打造共赢产业体系
10.4.4 推广新模式的应用
10.4.5 建立相关立法保障
第十一章 2019-2021年中国工业互联网主要硬件设备发展分析
11.1 通讯网络设备
11.1.1 主要产品介绍
11.1.2 行业发展状况
11.1.3 市场格局分析
11.1.4 行业投资预测
11.2 服务器
11.2.1 服务器的内涵
11.2.2 全球市场状况
11.2.3 国内发展状况
11.2.4 市场竞争格局
11.2.5 行业需求分析
11.2.6 行业发展展望
11.3 存储器
11.3.1 存储器的内涵
11.3.2 产业链条分析
11.3.3 全球市场格局
11.3.4 国内发展状况
11.3.5 国内企业布局
11.3.6 技术发展趋势
11.4 工业机器人
11.4.1 产业链价值分析
11.4.2 行业市场规模
11.4.3 市场产销状况
11.4.4 企业格局分析
11.4.5 市场区域分布
11.4.6 行业发展前景
11.5 传感器
11.5.1 市场发展规模
11.5.2 产品应用领域
11.5.3 区域分布格局
11.5.4 市场竞争格局
11.5.5 企业运营状况
11.5.6 行业投资机遇
11.5.7 产业应用趋势
11.6 数控机床
11.6.1 行业市场规模
11.6.2 销售收入情况
11.6.3 贸易状况分析
11.6.4 产业集群分布
11.6.5 未来规划目标
11.6.6 行业发展趋势
第十二章 2019-2021年国内外工业互联网技术专利发展分析
12.1 2019-2021年国内外工业互联网专利申请状况
12.1.1 专利申请数量
12.1.2 专利地域分布
12.1.3 专利申请人分布
12.2 2019-2021年国内外工业互联网关键技术专利申请状况
12.2.1 网络互联关键技术专利分析
12.2.2 网络标识解析关键技术专利分析
12.2.3 工业云关键技术专利分析
12.3 中国工业互联网关键技术专利发展建议
12.3.1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12.3.2 加强建设人才队伍
12.3.3 协调运用知识产权
第十三章 2019-2021年中国工业互联网区域发展分析
13.1 江苏
13.1.1 工业互联网发展状况
13.1.2 平台类示范企业介绍
13.1.3 工业互联网发展优势
13.1.4 工业互联网发展瓶颈
13.1.5 工业互联网发展策略
13.1.6 工业互联网发展规划
13.2 浙江
13.2.1 工业互联网发展意义
13.2.2 工业互联网发展状况
13.2.3 工业互联网发展战略
13.2.4 工业互联网发展规划
13.3 广东
13.3.1 工业互联网发展状况
13.3.2 工业互联网疫情防控
13.3.3 工业互联网基地建设
13.3.4 工业互联网发展经验
13.3.5 工业互联网发展规划
13.4 山东
13.4.1 省两化融合发展态势
13.4.2 工业互联网发展状况
13.4.3 企业发展工业互联网
13.4.4 工业互联网发展规划
13.5 北京
13.5.1 工业互联网联盟成立
13.5.2 工业互联网重点实施
13.5.3 工业互联网发展状况
13.5.4 工业互联网发展计划
13.6 上海
13.6.1 工业互联网发展状况
13.6.2 工业互联网疫情防控
13.6.3 工业互联网创新资源
13.6.4 工业互联网企业分布
13.6.5 工业互联网发展路线
13.7 深圳
13.7.1 工业互联网发展需求
13.7.2 工业互联网发展基础
13.7.3 工业互联网发展成效
13.7.4 工业互联网发展展望
13.7.5 工业互联网发展策略
13.8 其他省市
13.8.1 湖南
13.8.2 湖北
13.8.3 四川
13.8.4 陕西
13.8.5 天津
13.8.6 重庆
第十四章 2019-2021年中国工业互联网的应用领域分析
14.1 电力行业工业互联网应用
14.1.1 电力行业运行现状
14.1.2 电力行业生产特点
14.1.3 电力互联网发展状况
14.1.4 工业互联网实施需求
14.1.5 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
14.2 高端装备行业工业互联网应用
14.2.1 高端装备业发展状况
14.2.2 高端装备业生产特点
14.2.3 工业互联网实施需求
14.2.4 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
14.2.5 工业互联网实施路径
14.3 钢铁行业工业互联网应用
14.3.1 钢铁行业的发展状况
14.3.2 互联网对行业的影响
14.3.3 工业互联网建议意义
14.3.4 工业互联网实施需求
14.3.5 工业互联网实施架构
14.3.6 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
14.4 工程机械工业互联网
14.4.1 工程机械业发展状况
14.4.2 工程机械业生产特点
14.4.3 “互联网+”发展机遇
14.4.4 工业互联网实施需求
14.4.5 工业互联网实施架构
14.5 电子信息工业互联网
14.5.1 电子信息业发展状况
14.5.2 工业互联网实施需求
14.5.3 工业互联网实施架构
14.5.4 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
14.6 其他领域应用分析
14.6.1 家电行业
14.6.2 医疗领域
14.6.3 建筑行业
14.6.4 船舶行业
14.6.5 石化行业
第十五章 2019-2021年中国工业互联网应用案例发展分析
15.1 青岛海尔工业智能研究院有限公司项目
15.1.1 项目介绍
15.1.2 项目实施状况
15.1.3 项目实施计划
15.1.4 项目创新点及实施效果
15.2 富泰华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项目
15.2.1 项目介绍
15.2.2 项目实施状况
15.2.3 项目实施计划
15.2.4 项目创新点及实施效果
15.3 鸿富锦精密电子(成都)有限公司项目
15.3.1 项目介绍
15.3.2 项目实施状况
15.3.3 项目实施计划
15.3.4 项目创新点及实施效果
15.4 中储粮智慧粮仓项目
15.4.1 项目介绍
15.4.2 项目实施状况
15.4.3 项目实施计划
15.4.4 项目创新点及实施效果
15.5 传化智联股份有限公司项目
15.5.1 项目介绍
15.5.2 项目实施状况
15.5.3 项目实施计划
15.5.4 项目创新点及实施效果
15.6 美欣达集团有限公司项目
15.6.1 项目介绍
15.6.2 项目实施状况
15.6.3 项目实施计划
15.6.4 项目创新点及实施效果
15.7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项目
15.7.1 项目介绍
15.7.2 项目实施状况
15.7.3 项目实施计划
15.7.4 项目创新点及实施效果
15.8 华为仓库物流自动化项目
15.8.1 项目介绍
15.8.2 项目实施状况
15.8.3 项目实施计划
15.8.4 项目创新点及实施效果
15.9 中化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项目
15.9.1 项目介绍
15.9.2 项目实施状况
15.9.3 项目实施计划
15.9.4 项目创新点及实施效果
第十六章 2017-2020年中国工业互联网重点企业发展分析
16.1 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
16.1.1 企业发展概况
16.1.2 经营效益分析
16.1.3 业务经营分析
16.1.4 财务状况分析
16.1.5 核心竞争力分析
16.1.6 公司发展战略
16.1.7 未来前景展望
16.2 用友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6.2.1 企业发展概况
16.2.2 经营效益分析
16.2.3 业务经营分析
16.2.4 财务状况分析
16.2.5 核心竞争力分析
16.2.6 公司发展战略
16.2.7 未来前景展望
16.3 北京东方国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6.3.1 企业发展概况
16.3.2 经营效益分析
16.3.3 业务经营分析
16.3.4 财务状况分析
16.3.5 核心竞争力分析
16.3.6 公司发展战略
16.3.7 未来前景展望
16.4 富士康工业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
16.4.1 企业发展概况
16.4.2 经营效益分析
16.4.3 业务经营分析
16.4.4 财务状况分析
16.4.5 核心竞争力分析
16.4.6 公司发展战略
16.4.7 未来前景展望
16.5 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16.5.1 基本信息简介
16.5.2 企业经营状况
16.5.3 关键业务进展
16.5.4 主营业务分析
16.5.5 公司发展战略
16.5.6 未来前景展望
16.6 上海宝信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16.6.1 企业发展概况
16.6.2 经营效益分析
16.6.3 业务经营分析
16.6.4 财务状况分析
16.6.5 核心竞争力分析
16.6.6 公司发展战略
16.6.7 未来前景展望
16.7 航天云网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16.7.1 企业发展概况
16.7.2 工业互联网平台
16.7.3 企业发展优势
16.7.4 企业发展路径
第十七章 2021-2025年中国工业互联网产业的投资建议
17.1 中国工业互联网产业投资壁垒分析
17.1.1 竞争壁垒
17.1.2 政策壁垒
17.1.3 技术壁垒
17.1.4 资金壁垒
17.2 中国工业互联网产业细分领域投资机会分析
17.2.1 互联网基础设施投资机会分析
17.2.2 智能制造硬件投资机会分析
17.2.3 智能制造软件投资机会分析
17.3 中国工业互联网产业投资价值评估分析
17.3.1 行业投融资状况
17.3.2 投资价值综合评估
17.3.3 市场机会矩阵分析
17.3.4 进入市场时机判断
17.4 A股及新三板上市公司在工业互联网领域投资动态分析
17.4.1 投资项目综述
17.4.2 投资区域分布
17.4.3 投资模式分析
17.4.4 典型投资案例
17.5  2021-2025年中国工业互联网产业投资建议
17.5.1 项目投资建议
17.5.2 企业竞争策略
第十八章 2021-2025年中国工业互联网发展趋势及前景展望
18.1 工业互联网发展趋势
18.1.1 整体发展态势
18.1.2 行业趋势特征
18.1.3 行业演进趋势
18.1.4 安全防控趋势
18.2 工业互联网细分领域发展趋势
18.2.1 协同设计
18.2.2 云制造
18.2.3 工业大数据
18.2.4 工业物联网
18.2.5 柔性生产集成
18.3 工业互联网发展前景展望
18.3.1 行业投入重点
18.3.2 5G+融合潜力
18.3.3 行业应用空间
18.3.4 平台发展前景
18.3.5 未来发展展望
18.4  2021-2025年中国工业互联网行业预测分析
附录
附录一:2019年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名单

图表目录
图表1 工业互联网是第三次浪潮
图表2 工业互联网组成要素
图表3 工业4.0是第四次工业革命
图表4 智能工厂是工业4.0重要元素
图表5 工业4.0和工业互联网典型应用场景对比
图表6 工业互联网、工业4.0、中国制造2025概念对比
图表7 工业互联网产业链
图表8 工业互联网下游适用的五种工业设备类型
图表9 工业互联网平台六大类主要参与者
图表10 工业互联网四层主要参与者
图表11 工业互联网的资金流和业务流
图表12 全球主要国家工业互联网发展规划
图表13 2016-2019年全球工业互联网市场规模及其增速
图表14 2018年全球工业互联网产品市场结构
图表15 2018年全球工业互联网区域市场结构
图表16 美国工业互联网联盟发布的工业互联网参考架构
图表17 IIRA功能设计:以数据分析为中心,端到端的功能融合
图表18 Predix平台架构
图表19 MindSphere平台架构
图表20 德国工业4.0参考架构模型RAMI 4.0
图表21 日本互联工业的五个重点领域
图表22 日本工业价值链计划中智能制造单元的三维视图
图表23 2015-2019年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图表24 2015-2019年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
图表25 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及增速初步核算数据
图表26 2015-2020年GDP同比增长速度
图表27 2015-2020年GDP环比增长速度
图表28 2015-2019年全部工业增加值及其增长速度
图表29 2019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
图表30 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速度
图表31 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生产主要数据
图表32 中国工业互联网联盟的组织架构
图表33 中国工业互联网标准体系
图表34 “中国制造2025”主要指标
图表35 云计算与工业互联网深度嵌合
图表36 工业大数据技术架构
图表37 工业互联网体系架构2.0三大核心板块
图表38 2016-2019年中国工业互联网市场规模及其增速
图表39 2018年中国工业互联网市场结构
图表40 2018年中国工业互联网市场区域结构
图表41 对工业互联网需求较强的行业
图表42 2017-2018年度中国工业互联网前20名企业
图表43 2018-2019年度中国工业互联网50佳企业
图表44 2019年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分布情况
图表45 2019年工业互联网网络方向和平台试点示范子项目分布情况
图表46 2019年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区域分布情况
图表47 2019年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应用领域分布情况
图表48 工业互联网平台功能架构图
图表49 工业互联网平台产业体系
图表50 2019年中国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清单
图表51 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阶段视图
文字:[    ] [ 打印本页 ] [ 返回顶部 ]
1.客户确定购买意向
2.签订购买合同
3.客户支付款项
4.提交资料
5.款到快递发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