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光临中国的行业报告门户弘博报告!
分享到:
2021-2025年中国应急行业发展趋势及供需风险研究预测报告
2021-07-19
  • [报告ID] 155809
  • [关键词] 应急行业发展趋势
  • [报告名称] 2021-2025年中国应急行业发展趋势及供需风险研究预测报告
  • [交付方式] EMS特快专递 EMAIL
  • [完成日期] 2021/7/7
  • [报告页数] 页
  • [报告字数] 字
  • [图 表 数] 个
  • [报告价格] 印刷版8000 电子版8000 印刷+电子8500
  • [传真订购]
加入收藏 文字:[    ]
报告简介

1、应急平台建设意义分析

应急平台是以现代信息通信技术为支撑,软、硬件相结合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保障技术系统,具备日常管理、风险分析、监测监控、预测预警、动态决策、综合协调、应急联动与总结评估等多方面功能,是实施应急预案、实现应急指挥决策的载体。建设应急平台可为提高政府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具有重要意义。

应急平台由应急指挥场所、移动应急平台、基础支撑系统、数据库系统、综合应用系统、数据交换与共享系统、安全支撑系统和标准规范等部分组成。

应急平台的建设按照“平战结合”思路进行设计和开发,在建设平台时,兼顾了重大危险源日常监管、监控、应急救援等多方面安监工作的实际需要。平时系统作为安监部门实施重大危险源安全生产监管的网络平台,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与各联动单位、重大危险源生产经营单位、重大事故隐患和危险源等管理对象,建立高速的信息通道,实时采集、分析安全生产数据,对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做出综合评估。一旦发生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系统则可以做为政府应急平台进行事故应急救援指挥调度,调动应急救援队伍和相关应急资源,运用有线电话、无线调度、视频监管等通讯手段,在短时间内做好事故处理和善后工作,将事故损失减少到最小,并提供辅助决策支持。

在应急救援过程中,应急平台实现应急指挥调度,对突发事件快速响应和处置,包括信息的接报、核实、续报、辅助决策、领导批示、预案启动、决策方案、指挥调度、过程跟踪、总结报告等内容。

2、应急平台建设现状分析

应急平台是自上而下的应急信息系统,它的出现,不但使应急管理有了核心信息化平台,也将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互联互通的完整体系,改变长期以来应急管理条块分割、分散管理的现状,推动应急管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同时,应急平台的体系构建加速了应急管理信息化领域的标准建设进程,引导了市场有序发展。

2009年,国家应急平台完成建设上线运行,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使用,我国开始了应急平台体系的建设。目前,我国的国家应急平台体系包括国务院、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地)、县(市、区)各级政府应急平台、各级政府部门应急平台,以及基层应急平台(企事业单位和社区等)。

应急平台主要由软件、装备、支撑系统、发布终端等部分组成,其中,平台软件是应急平台的核心,主要包括综合应用系统和数据库系统两大部分,用以实现应急平台的风险分析、信息报告、监测监控、预测预警、综合研判、辅助决策、综合协调与总结评估等功能。根据应急救援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公布的数据,2009年我国应急平台发展初期市场规模仅为1.4亿元,随着市场需求的推进,全国范围内的应急平台互联互通建设,2014年我国应急平台市场规模近20亿元,我国应急平台市场2015-2018年平均增速达到40%。2019年末我国应急平台市场规模突破100亿元。

3、应急平台竞争格局分析

目前,辅助我国政府部门进行应急平台建设主要有三类企业,一是综合性的软件企业或定位智慧城市的集成商,在偶然的地方项目或部分行业项目中进入与公共安全、应急相关的领域;二是安监、环境、“三台合一”与应急联动领域的专业公司;三是地方性的中小公司,依托地方的资源优势,用有限的开发服务能力,为客户提供小规模的开发与服务。

5、应急平台发展规划分析

面对新形势与新要求,2018年,应急管理部成立,整合了11个部门的13项职责,并先后发布《应急管理信息化发展战略规划框架(2018-2022)》、《2019年地方应急管理信息化实施指南》和《应急管理信息化2019年第一批地方建设任务书》。根据《国家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十三五”规划》,目前,我国已初步建成国家应急平台体系,计划在国家应急平台体系一期工程建设成果基础上,推进国务院应急平台和部门、省级应急平台的升级改造,完善平台功能,提升可靠性、易操作性和实战化水平。

按国务院总体规划,应急平台将在47个副省级以上单位进行部署,除此之外,还将有240个中等规模地级城市、2200多个区县将投资应急平台建设,根据对国家推广新的应急软件平台以及新型具有互联互通功能的应急设备的市场容量进行测算,应急平台及相应应急软件的市场容量在100亿元左右。截至目前,已有30余个副省级以上单位初步完成了应急平台建设,但是地级市和区县的应急平台建设尚在途中,高景气持续。

本公司出品的研究报告首先介绍了中国应急调度行业市场发展环境、应急调度行业整体运行态势等,接着分析了中国应急调度行业市场运行的现状,然后介绍了应急调度行业市场竞争格局。随后,报告对应急调度行业做了重点企业经营状况分析,最后分析了中国应急调度行业发展趋势与投资预测。您若想对应急调度行业产业有个系统的了解或者想投资中国应急调度行业,本报告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采用国家统计数据,海关总署,问卷调查数据,商务部采集数据等应急调度。其中宏观经济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部分行业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及市场调研数据,企业数据主要来自于国统计局规模企业统计应急调度及证券交易所等,价格数据主要来自于各类市场监测应急调度。


报告目录
2021-2025年中国应急行业发展趋势及供需风险研究预测报告
第一章 应急产业相关概述
第二章 2019-2021年中国应急产业发展综合分析
2.1 中国应急产业发展需求分析
2.1.1 自然灾害损失
2.1.2 安全生产形势
2.1.3 突发事件应对
2.1.4 智慧城市建设
2.2 2019-2021年中国应急产业发展概况
2.2.1 产业发展经济环境
2.2.2 产业发展必要性
2.2.3 区域分布特征
2.3 2019-2021年中国应急产业市场发展现状
2.3.1 应急产业规模
2.3.2 应急市场特征
2.3.3 应急产品体系
2.3.4 应急技术分析
2.3.5 创新应用方向
2.3.6 区域集聚态势
2.4 新冠疫情下中国应急产业发展分析
2.4.1 疫情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分析
2.4.2 疫情下应急产业需求分析
2.4.3 疫情期间社区应急管理困境
2.4.4 疫情期间社区应急管理对策
2.4.5 疫情后应急产业发展措施
2.5 中国应急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5.1 法律法规方面
2.5.2 组织机制方面
2.5.3 物资输送方面
2.5.4 专业人才方面
2.5.5 产业定位方面
2.6 促进中国应急产业发展建议
2.6.1 应急体系建设方面
2.6.2 应急物资储备方面
2.6.3 专业人才培养方面
2.6.4 产业政策完善方面
2.6.5 产业创新发展方面
2.7 中国应急产业发展国外经验借鉴
2.7.1 美国常设救灾物流专门机构
2.7.2 日本对救灾物资分阶段管理
2.7.3 德国民间组织发挥巨大作用
第三章 2019-2021年中国应急产业平台建设现状
3.1 中国应急平台系统组成
3.1.1 应急平台体系
3.1.2 应急系统结构
3.1.3 应急平台作用
3.1.4 平台关键技术
3.2 2019-2021年中国应急平台规模分析
3.2.1 应急平台产业规模
3.2.2 应急软件市场规模
3.2.3 应急平台投资规模
3.3 应急指挥系统企业产品案例
3.3.1 大华可视化应急系统
3.3.2 一站式应急指挥中心
3.3.3 美电贝尔三维应急平台
3.3.4 景阳热成像技术应用
第四章 2019-2021年中国主要应急产品发展现状分析
4.1 应急电源
4.1.1 汽车应急期启动电源
4.1.2 UPS不间断应急电源
4.1.3 EPS应急电源应用
4.2 应急医疗器械
4.2.1 医疗器械市场规模
4.2.2 应急器械审批程序
4.2.3 应急器械审批情况
4.2.4 提升应急供应能力
4.2.5 应急药品工程建设
4.2.6 紧急医疗建设现状
4.3 应急救援无人机
4.3.1 应用领域
4.3.2 市场规模
4.3.3 发展趋势
4.3.4 发展建议
4.4 应急救援机器人
4.4.1 救援机器人市场规模
4.4.2 疫情应急防控机器人
4.4.3 应急机器人关键技术
4.4.4 救援机器人发展前景
4.5 导航定位终端产品
4.5.1 产值规模
4.5.2 企业规模
4.5.3 市场销量
4.5.4 应用分布
4.5.5 产业融合
4.6 红外摄影仪
4.6.1 防火监控
4.6.2 安全防范
4.6.3 检疫控制
第五章 2019-2021年中国应急服务产业发展分析
5.1 中国应急服务参与主体分析
5.1.1 政府应急单位
5.1.2 社会应急机构
5.1.3 应急培训机构
5.2 2019-2021年中国应急产业通信技术服务发展分析
5.2.1 发展意义及作用
5.2.2 需求现状分析
5.2.3 管理体系构建
5.2.4 发展制约因素
5.2.5 存在的问题
5.3 2019-2021年中国应急物流行业发展综述
5.3.1 应急物流概念简述
5.3.2 应急物流体系构建
5.3.3 军民融合应急物流建设
5.3.4 应急物流主要问题
5.3.5 应急物流发展对策
5.3.6 国际发展经验借鉴
5.4 中国应急服务市场发展建议
5.4.1 通信技术研发
5.4.2 应急物流建设
5.4.3 储备系统布局
第六章 2019-2021年中国应急产业示范基地发展分析
6.1 国家应急产业示范基地发展基本概述
6.1.1 示范基地建设目的
6.1.2 示范基地建设思路
6.1.3 示范基地申报条件
6.1.4 示范基地培育原则
6.1.5 示范基地分类原因
6.1.6 示范基地公示名单
6.2 2019-2021年中国安全和应急产业基地运行状况分析
6.2.1 产业基地现状
6.2.2 产业基地特征
6.2.3 主要问题分析
6.2.4 发展策略建议
6.3 中国安全和应急产业重点产业园区建设状况分析
6.3.1 徐州安全科技产业园
6.3.2 合肥高新区
6.3.3 南海智能制造与安全服务高地
6.3.4 西安高新区
6.3.5 温州应急安全融合发展集群
6.3.6 唐山智能应急装备制造基地
第七章 2019-2021年广东省应急产业发展规模分析
7.1 广东省应急产业发展状况
7.1.1 广东省安全生产形势
7.1.2 广东省应急产业现状
7.1.3 广东省应急管理创新
7.1.4 广东省应急产业园建设
7.2 广东省应急产业发展动态
7.2.1 惠州博罗应急产业学院揭牌
7.2.2 三方共建基层应急管理体系
7.2.3 共建平台为应急业发展赋能
7.2.4 深化“智慧应急”体系建设调研
7.3 深圳市应急产业发展分析
7.3.1 深圳市安全生产形势
7.3.2 深圳市应急管理中心
7.3.3 深圳市应急产业园建设
7.3.4 深圳市应急管理保障基地
7.3.5 深圳市应急产业相关政策
7.4 广东省应急产业重点相关政策解读
7.4.1 加快应急产业发展实施意见
7.4.2 安全应急产业集群行动计划
7.4.3 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
7.4.4 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计划
7.4.5 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7.5 广东省应急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及建议
7.5.1 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7.5.2 产业发展优势和挑战
7.5.3 产业发展建议和展望
第八章 2019-2021年中国其他区域应急产业发展规模分析
8.1 北京市
8.1.1 应急管理机构
8.1.2 应急科研投入
8.1.3 预警调度情况
8.1.4 应急产品目录
8.1.5 公卫应急体系
8.1.6 重点发展目标
8.2 上海市
8.2.1 应急产业建设
8.2.2 应急储备库典例
8.2.3 公卫应急体系
8.2.4 政策扶持引导
8.2.5 未来发展规划
8.3 湖北省
8.3.1 应急产业基地
8.3.2 企业发展动态
8.3.3 产业科研建设
8.3.4 产业链空间布局
8.3.5 未来发展建议
8.4 甘肃省
8.4.1 应急管理机构建设
8.4.2 应急管理体制改革
8.4.3 应急系统营商环境
8.4.4 应急管理工作要点
8.5 新疆自治区
8.5.1 应急产业建设状况
8.5.2 突发事件应急意义
8.5.3 应急平台重要作用
8.5.4 突发事件报送做法
8.5.5 推进体系建设建议
8.5.6 应急管理发展规划
8.6 其他地区
8.6.1 河北省
8.6.2 河南省
8.6.3 浙江省
8.6.4 青海省
8.6.5 广西自治区
第九章 中国应急产业重点领域建设现状分析
9.1 交通运输领域
9.1.1 交通应急技术平台
9.1.2 安全应急体系建设
9.1.3 安全应急重点工程
9.1.4 交通应急发展建议
9.2 气象灾害领域
9.2.1 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9.2.2 公共气象预警信息
9.2.3 气象应急组织体系
9.2.4 气象数据收集产品
9.3 地质监测领域
9.3.1 地质资料提取速度
9.3.2 地质环境监测工作
9.3.3 地震监测水平及建设
9.4 公共卫生领域
9.4.1 发展水平
9.4.2 应急预算
9.4.3 资金补助
第十章 2019-2021年中国应急产业相关产业分析——安防产业
10.1 2019-2021年中国安防产业市场发展现状
10.1.1 市场产值规模
10.1.2 市场收入情况
10.1.3 市场竞争格局
10.1.4 智能安防发展
10.1.5 产业并购动态
10.2 2019-2021年中国安防在应急领域的应用综述
10.2.1 安防应急重要性
10.2.2 安防技术应用
10.2.3 安防产品发展
10.3 中国安防产业技术创新应用分析
10.3.1 5G+安防融合应用
10.3.2 区块链技术应用
10.3.3 AI+安防加速落地
10.3.4 其他重点技术创新
10.4 中国安防产业发展机遇分析
10.4.1 城镇化建设
10.4.2 智慧城市建设
10.4.3 行业巨大需求
10.4.4 民用安防发展
10.4.5 后疫情发展机遇
10.5 中国安防产业未来发展前景
10.5.1 智能安防趋势
10.5.2 应用领域拓宽
10.5.3 市场规模预测
10.5.4 未来发展规划
第十一章 2019-2021年中国应急产业相关产业分析——公共安全
11.1 中国公共安全体系构建分析
11.1.1 历史发展阶段
11.1.2 科技体系框架
11.1.3 公共安全支出
11.1.4 治理模式探索
11.1.5 核心技术分析
11.1.6 技术发展格局
11.2 中国城市公共安全发展现状分析
11.2.1 城市公共安全感指数排行
11.2.2 城市自然安全感指数排行
11.2.3 城市自然灾害应对措施
11.2.4 城市公共安全问题及对策
11.3 中国公共安全产业未来发展规划
11.3.1 未来发展目标
11.3.2 重点发展方向
11.3.3 重大科技研究
11.3.4 工程建设任务
11.3.5 未来风险挑战
第十二章 2019-2021年中国应急产业相关产业分析——网络安全
12.1 中国网络安全应急管理概述
12.1.1 网络安全应急管理背景
12.1.2 网络安全应急管理现状
12.1.3 网络安全应急管理问题
12.1.4 网络安全应急管理建议
12.1.5 网络安全应急管理保障
12.2 2019-2021年中国网络安全应急响应综况
12.2.1 开展网络安全应急的重要性
12.2.2 国际网络安全应急响应体系
12.2.3 网络安全应急响应的形势
12.2.4 网络安全应急响应的趋势
12.3 中国网络安全应急关键对策
12.3.1 加快完善应急体系建设
12.3.2 提高安全应急技术水平
12.3.3 提升政企单位应急能力
12.3.4 应急响应安全防护建议
第十三章 2019-2021年中国应急产业相关产业分析——紧急救援
13.1 2019-2021年中国紧急救援产业发展综述
13.1.1 紧急救援建设现状
13.1.2 救援产业政策扶持
13.1.3 紧急救援建设方向
13.2 2019-2021年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发展综述
13.2.1 应急救援政策环境
13.2.2 应急救援队伍建设
13.2.3 矿山应急救援现状
13.2.4 危化品应急救援现状
13.2.5 应急救援基地建设
13.2.6 应急救援典型案例
13.3 2019-2021年中国航空救援产业发展综述
13.3.1 航空应急救援基本概述
13.3.2 航空应急航空发展历程
13.3.3 航空应急航空发展现状
13.3.4 航空应急救援发展困境
13.3.5 航空应急救援发展对策
13.3.6 航空应急救援基地建设
13.3.7 应急救援航空体系规划
13.3.8 国外航空应急救援经验
13.4 2019-2021年中国直升机救援发展分析
13.4.1 直升机救援基本概述
13.4.2 救援直升机队伍装备
13.4.3 直升机救援发展现状
13.4.4 直升机救援发展对策
13.4.5 直升机救援案例分析
13.4.6 直升机救援发展前景
13.4.7 国外直升机救援经验
13.5 中国紧急救援产业发展建议
13.5.1 安全生产救援
13.5.2 医疗紧急救援
13.5.3 医学救援规划
第十四章 2017-2020年国内应急产业重点企业运行现状分析
14.1 北京辰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4.1.1 企业发展概况
14.1.2 经营效益分析
14.1.3 业务经营分析
14.1.4 财务状况分析
14.1.5 核心竞争力分析
14.1.6 公司发展战略
14.1.7 未来前景展望
14.2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应急预警与救援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14.2.1 企业发展概况
14.2.2 经营效益分析
14.2.3 业务经营分析
14.2.4 财务状况分析
14.2.5 核心竞争力分析
14.2.6 公司发展战略
14.2.7 未来前景展望
14.3 浙江华铁应急设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4.3.1 企业发展概况
14.3.2 经营效益分析
14.3.3 业务经营分析
14.3.4 财务状况分析
14.3.5 核心竞争力分析
14.3.6 公司发展战略
14.3.7 未来前景展望
第十五章 2019-2021年中国应急产业政策环境及规划指引分析
15.1 中国应急产业政策体系
15.1.1 监管体系
15.1.2 政策汇总
15.1.3 行业标准
15.1.4 管理条例
15.2 中国应急产业政策发布动态
15.2.1 安全生产标准“十三五”规划
15.2.2 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十三五”规划
15.2.3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
15.2.4 国家应急产业重点联系企业名单
15.2.5 第三批国家应急产业示范基地名单
15.3 中国主要地区出台加快应急产业发展政策
15.3.1 天津市
15.3.2 山东省
15.3.3 河北省
15.3.4 浙江省
15.3.5 陕西省
15.3.6 四川省
15.4 国家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十三五”规划
15.4.1 发展形势
15.4.2 基本原则
15.4.3 建设项目
15.4.4 主要任务
15.4.5 建设目标
15.4.6 保障措施
第十六章 2021-2025年中国应急产业投资价值评估及建议
16.1 中国应急产业投资动因分析
16.1.1 新兴朝阳产业
16.1.2 市场需求增长
16.1.3 技术创新驱动
16.1.4 政策大力扶持
16.2 2019-2021年中国应急产业投资状况
16.2.1 产业发展基金成立
16.2.2 企业投资动态分析
16.2.3 产业投资项目建设
16.3  2021-2025年应急产业投资壁垒分析
16.3.1 政策壁垒
16.3.2 产品壁垒
16.3.3 人才壁垒
16.3.4 技术壁垒
16.4 中国应急产业投资价值评估分析
16.4.1 产业投资价值
16.4.2 市场机会分析
16.4.3 产业投资方向
16.4.4 产业投资前景
第十七章 2021-2025年中国应急产业发展前景趋势预测分析
17.1 中国应急产业未来发展趋势
17.1.1 应急科技发展趋势
17.1.2 产业空间演变趋势
17.1.3 产业区域布局思路
17.2  2021-2025年中国应急产业预测分析
附录
附录一:《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
附录二:《应急管理标准化工作管理办法》(删减版)
附录三:《国家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十三五”规划》(删减版)
附录四:《安全生产“十三五”规划的通知》

图表目录
图表1 2015-2019年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图表2 2015-2019年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
图表3 2020年GDP初步核算数据
图表4 2020年中国安全和应急产业布局地图
图表5 2020年中国安全产业和应急产业发展态势图
图表6 环渤海区域安全和应急产业发展概况
图表7 长三角区域安全和应急产业发展概况
图表8 珠三角区域安全和应急产业发展概况
图表9 中部地区安全和应急产业发展概况
图表10 西部地区安全和应急产业发展概况
图表11 2016-2019年我国应急产业市场规模数据统计
图表12 我国应急产业发展规划
图表13 我国应急平台体系
图表14 2006-2018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规模
图表15 《医疗器械应急审批程序》主要内容
图表16 部分省市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医疗器械应急审批相关规定
图表17 2016-2018年中国工业级无人机市场规模
图表18 2018年中国特种机器人各应用场景市场规模占比
图表19 2020年中国国家级安全和应急产业园区分布图
图表20 2020年中国国家级安全和应急产业示范园区(基地)汇总表
图表21 2020广东省省各行业事故情况表
图表22 2019年北京市应急信息化项目建设情况表
图表23 预警信息发布分类情况图
图表24 全国预警信息发布情况
图表25 2011-2019年中国安防行业总产值
图表26 2019年中国安防行业产值结构
图表27 2016-2020年中国安防行业收入规模
图表28 2019年中国安防行业收入结构
图表29 2019年中国安防行业企业分布领域
图表30 2012-2018年中国智能安防市场规模
图表31 公共安全三角形模型
图表32 公共安全领域核心技术
图表33 我国公共安全领域技术水平的基本格局
图表34 我国公共安全四大核心技术与国际领先水平的差距
图表35 2017-2018年全国城市公共安全感排名
图表36 2017-2018年全国城市总体公共安全感指数
图表37 2017-2018年全国城市分项公共安全感排名
图表38 2017-2018年全国城市分项安全感指数
图表39 2018年全国城市分项安全感指数
图表40 全国城市自然安全感排名
图表41 2017-2018年全国城市自然安全感指数
图表42 首个国家级综合应急救援队组织形式
图表43 2013-2018年部分重大及特别重大级别危化品安全事故
图表44 山东青岛“11•22”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泄漏爆炸事故性质转化阶段
图表45 航空应急救援基本分类
图表46 我国航空应急救援发展历程
图表47 各国航空应急救援组织状况
图表48 各国航空应急救援组织状况(续)
图表49 2007-2020年中国消防直升机汇总
图表50 应急管理部森林消防局国产灭火直升机
图表51 2017-2020年北京辰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资产及净资产规模
图表52 2017-2020年北京辰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营业收入及增速
图表53 2017-2020年北京辰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净利润及增速
图表54 2018-2019年北京辰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营业收入分行业、产品、地区
图表55 2017-2020年北京辰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营业利润及营业利润率
图表56 2017-2020年北京辰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净资产收益率
图表57 2017-2020年北京辰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短期偿债能力指标
文字:[    ] [ 打印本页 ] [ 返回顶部 ]
1.客户确定购买意向
2.签订购买合同
3.客户支付款项
4.提交资料
5.款到快递发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