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光临中国的行业报告门户弘博报告!
分享到:
2023-2027年中国可穿戴设备行业深度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2023-03-07
  • [报告ID] 188347
  • [关键词] 可穿戴设备行业深度分析
  • [报告名称] 2023-2027年中国可穿戴设备行业深度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 [交付方式] EMS特快专递 EMAIL
  • [完成日期] 2023/3/3
  • [报告页数] 页
  • [报告字数] 字
  • [图 表 数] 个
  • [报告价格] 印刷版8000 电子版8000 印刷+电子8500
  • [传真订购]
加入收藏 文字:[    ]
报告简介

1、可穿戴设备行业概况

——定义:可穿戴设备是新一轮技术革命的热点

可穿戴设备,即直接穿在身上,或是整合到用户的衣服或配件的一种便携式设备。可穿戴设备不仅仅是一种硬件设备,更是通过软件支持以及数据交互、云端交互来实现强大的功能,可穿戴设备将会对我们的生活、感知带来很大的转变。

目前可穿戴设备的产品形态主要有智能眼镜、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可穿戴设备通过连接互联网,并与各类软件应用相结合,使用户能够感知和监测自身生理状况与周边环境状况,无需手动便能迅速查看、回复和分享信息,其功能覆盖了健康管理、运动测量、社交互动、休闲游戏、影音娱乐、定位导航、移动支付等诸多领域。由于可穿戴设备种类繁多,功能多样化,因此有多种分类方法。

2)可穿戴设备行业产业链剖析:高端上游产品受限

可穿戴设备产业链涉及环节较多,从产业分工维度看可分为上游关键器件、中游可穿戴设备产品、下游应用领域三个环节。

目前可穿戴智能设备产业链尚不成熟。产业链上包含了从芯片解决方案到外观设计,再到生产组装以及应用开发等一系列流程。硬件公司致力于可穿戴设备的开发,容易忽略软件的叠加性和更新性;软件公司致力于可穿戴软件的开发,却在硬件生产、渠道建设和售后服务方面有所欠缺,导致可穿戴细分领域普遍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产业链各环节脱节,无法形成闭环运作。

目前我国商业消费级可穿戴设备主要厂商包括华为、OPPO、三星、苹果、小米、小天才等。产业链上游的硬件供应商包括京东方、紫光国微、欧姆龙、亿纬锂能、立讯精密、台积电等;软件供应商包括安卓、百度云、阿里云等。下游终端渠道主要包括淘宝、京东等线上门店以及各品牌线下体验店。

2、中国可穿戴设备行业发展历程:行业处在调整优化期

可穿戴设备是19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直接穿在身上,或是整合到用户的衣服或配件的一种便携式电子设备。此类设备通常包括眼接触式和皮肤接触式,通过与人体相关部位的接触,起到生理指标监测、理疗、信息显示等功能。中国智能可穿戴设备行业的发展历程较短,但是发展速度十分快速;受到政策的扶持以及市场需求的变化,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萌芽阶段、快速发展阶段、行业调整阶段阶段。

3、中国可穿戴设备行业上游供给情况:需求高端化,产能由国外厂商主导

上游硬件材料中,以芯片作为最典型的代表。可穿戴设备具有便携性、可收集数据、智能显示等特点,因此对芯片的尺寸、响应速度、电源管理、屏幕显示等功能提出了更高的需求。目前可穿戴设备芯片类型包括蓝牙音频芯片、MCU芯片、显示驱动芯片、电源管理芯片等。

可穿戴设备较小的空间尺寸和较轻的重量要求,使得可穿戴设备主控芯片在芯片设计、工艺制程、集成度、算力、功耗等方面都面临更高的标准,同时各家芯片原厂都在射频技术、连接性能和低延时技术、低功耗、或者高音质、主动降噪和通话降噪等技术方面寻求突破。

目前全球主要的芯片产能集中在英特尔、三星、海力士等国外大型技术公司。2021年排前三的半导体供应商为三星、英特尔和海力士,分别实现营业收入759.50亿美元、731亿美元和363.26亿美元,分别同比增长31.6%、0.5%和40.5%。

4、中国可穿戴设备行业下游发展情况:医疗专业领域发展迅速,潜力巨大

专业级可穿戴医疗设备由传统医疗器械演变而来。如在最易于获取人体体征信息的医疗贴片中融入特定的生物传感器,使其具备检测或监测人体体征信息及其变化的功能,如贴片类心电、血糖、体温、呼吸、肌肉运动等监测设备;将传统不便携的血压计、脉搏血氧仪改进成无线、轻便的可穿戴产品;将传统的可穿戴外骨骼、仿生膝关节、矫形器、止痛仪、助听器等穿戴产品增加感知、传输、干预等智能化功能,增强其适用性等。

随着可穿戴产品集成化程度提高,多种医疗功能得以有序融合到单一产品中。如Apple公司的AppleWatchSeries产品和华为的智能手表产品,随着公司医疗级审批资格增多,其产品的医疗功能数量将随之提高;美敦力推出的MiniMed530G可穿戴人工胰腺系统将血糖监测、胰岛素给药等功能融合,整个系统能模拟胰腺分泌,持续注射胰岛素,可智能调控胰岛素给药。

同时,普适性可穿戴医疗设备和专业性可穿戴医疗设备的获批数量将激增。随着研发和技术积累,很多应用于可穿戴医疗设备的技术逐渐成熟,可以达到医疗级需求,加快转化到产品应用,行业进而将迎来产品获批快速增长。

此外,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的慢病患病率高发,人口数量大。可穿戴医疗设备便携、可连续监测等特点尤为适用此类慢病的监测管理。慢病管理需求是可穿戴医疗设备的重点应用场景。

5、中国可穿戴设备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供给端: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供给持续放量,五大厂商主导市场

2017-2021年中国可穿戴设备出货量不断增加。根据IDC《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季度跟踪报告,2021年第四季度》,2021年第四季度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出货量为3,753万台,同比增长23.9%。2021年中国可穿戴市场出货量近1.4亿台,同比增长25.4%。预计2022年,中国可穿戴市场出货量超过1.6亿台,同比增长18.5%。

IDC发布的2021一季度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前五大可穿戴设备厂商分别为华为、小米、苹果、oppo以及步步高,市场占比情况分别为22.3%、19.5%、19.2%、4.6%以及4.0%。从厂商出货量数据的具体比拼上不难看出,华为优势地位明显,小米、苹果紧随其后。IDC认为,手机厂商凭借移动生态、品牌和渠道等资源,将进一步在可穿戴设备市场上快速增长。未来可穿戴设备厂商会加大研发,开发多样化、产品定位明确、应用领域细分的可穿戴产品刺激市场需求增长。

2)需求端: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需求市场细分化、专业化

可穿戴设备种类众多,根据IDC数据显示,我国可穿戴设备消费主要类型为智能耳机、智能手环以及智能手表,智能手表包括儿童智能手表以及成人智能手表。在中国主要可穿戴设备消费产品中,智能耳机数量最多,2021年出货7898万台,预计2022年将达近1亿台。IDC数据显示,2019-2022年,我国智能耳机、儿童智能手表、成人智能手表需求量均持续增加。

根据IDC数据,截至2021年,我国可穿戴设备出货量大约1.4亿台,同时根据京东商品加权平均价格进行计算,目前我国可穿戴设备行业市场规模约600亿元。

6、中国可穿戴设备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区域竞争格局:中国可穿戴设备企业以东部沿海为主,广东最为集中

可穿戴设备行业的聚集于下游应用领域息息相关。由于下游应用领域的特殊性,我国可穿戴设备行业主要集中于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湾等区域,地域性集中分布的特点明显。其中深圳市是我国最大的可穿戴设备企业集聚地,可穿戴设备相关生产商达542家。长三角地区可穿戴设备数量仅次于珠三角地区,环渤海区域可穿戴设备有很大的市场发展潜力。

2)企业竞争格局: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竞争激烈,专业级设备后来居上

可穿戴设备主要产品可以区分为智能手表、智能耳机以及其他专业领域的可穿戴设备。其他专业领域可穿戴设备包括工业可穿戴设备、医疗可穿戴设备以及娱乐可穿戴设备等。随着传感、无线和电池技术的成熟和可穿戴设备标准的完善,中国可穿戴设备在越来越多专业细分领域得到应用,创造出更多生产级别的消费需求。

市场上目前智能手表的厂商有小米、华为、苹果、步步高、vivo、努比亚、三六零、科大讯飞、万普拉斯、立讯电子等,智能耳机的厂商有小米、华为、苹果、vivo、百度、爱国者、万魔、奋达科技、杰科数码等。

在智能可穿戴设备行业中,硬件水平和软件水平是衡量企业产品的两个重要维度。目前商业消费级的可穿戴设备产品具备更好的软件设计能力,因此具有更好的操作体验。而医疗专业级可穿戴设备产品具有更精确、更全面的生物传感技术,在专业医疗检测、治疗、康复方面能提供更大的帮助。

7、中国可穿戴设备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

——发展趋势:中国可穿戴设备行业产品体验提升,便携度、性能全面提升

随着时间推移,“可穿戴设备”这个词的含义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的可穿戴设备是指穿戴在身上的设备,比如健身追踪器、耳机和智能手表,但随着非消费电子产业的需求不断增加,“可穿戴设备”的定义已扩大到包括我们与之互动的所有便携设备。在当前和未来的物联网世界中,将出现各种类型的可穿戴设备,以支持和改善日常工作和生活,让最终用户能够获取和管控关于健康、位置和工作任务的信息。

2)下游应用发展趋势:“十四五”重点提及可穿戴设备养老医疗领域应用,各细分应用领域持续渗透

《“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重点提出研发穿戴式动态心电监测设备和其他生理参数检测设备,发展便携式健康监测设备、自助式健康检测设备等健康监测产品,开发新型信号采集芯片和智能数字医疗终端。可穿戴设备企业横向切入养老医疗行业,将为行业提供如血氧、心率、睡眠等生物体征全天在家监测技术。在降低医疗卫生成本的同时,为用户打造智能化、定制化、可追踪的医疗卫生服务,形成可穿戴设备企业、医疗卫生机构和用户均能获益的局面。

除此之外,其他下游应用如工业、信息娱乐等行业正在加快产业转型升级:部分传统工业在过去的发展中信息化、技术化、智能化程度较低,目前相应行业的转型升级以及相关规划政策的陆续出台,因此也为可穿戴设备行业内优质的企业带来发展机遇。


报告目录
2023-2027年中国可穿戴设备行业深度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第一章 可穿戴设备基本概述
第二章 可穿戴设备行业发展分析
2.1 可穿戴设备产业发展规模
2.1.1 全球出货量分析
2.1.2 中国出货量分析
2.1.3 产品形态分布
2.1.4 主要厂商对比
2.2 可穿戴设备市场竞争分析
2.2.1 市场竞争格局
2.2.2 互联网巨头发力
2.2.3 电信运营商布局
2.3 可穿戴设备技术及应用状况分析
2.3.1 最新技术动态
2.3.2 重点应用领域
2.4 可穿戴设备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4.1 市场发展不足
2.4.2 技术标准落后
2.4.3 信息安全问题
2.4.4 行业挑战分析
2.5 可穿戴设备行业发展建议
2.5.1 市场发展策略
2.5.2 技术发展关键
2.5.3 产业促进建议
2.5.4 商业模式探索
第三章 可穿戴设备区域发展案例——深圳市
3.1 产业支持政策
3.2 产权联盟成立
3.3 产业基础良好
3.4 产业发展现状
3.5 行业问题分析
第四章 消费类可穿戴设备市场分析
4.1 智能耳机
4.1.1 全球市场规模
4.1.2 现有产品功能
4.1.3 未来发展趋势
4.2 智能眼镜
4.2.1 全球产品开发情况
4.2.2 国内市场规模现状
4.2.3 智能AR眼镜产品
4.2.4 智能眼镜发展挑战
4.2.5 智能眼镜应用前景
4.3 智能手表
4.3.1 产品和功能分析
4.3.2 全球市场现状
4.3.3 国内市场规模
4.3.4 典型产品介绍
4.3.5 儿童市场广阔
4.4 智能手环
4.4.1 产品和功能分析
4.4.2 行业产业链分析
4.4.3 市场运行状况
4.4.4 行业发展方向
第五章 医疗类可穿戴设备市场发展分析
5.1 医疗类可穿戴设备产品开发分析
5.1.1 产品的作用
5.1.2 产品应用场景
5.1.3 产品技术分析
5.1.4 产品种类分析
5.2 医疗类可穿戴设备市场综合分析
5.2.1 行业驱动因素
5.2.2 商业模式分析
5.2.3 市场竞争格局
5.3 医疗类可穿戴设备市场投资方向及发展潜力
5.3.1 市场投资方向
5.3.2 产品应用方向
5.3.3 市场潜力分析
5.3.4 未来发展趋势
第六章 可穿戴设备产业链分析
6.1 产业链环节
6.1.1 产业链概述
6.1.2 产业链竞争现状
6.1.3 上游硬件发展分析
6.1.4 上游软件发展分析
6.2 产业链上游
6.2.1 传感器行业
6.2.2 芯片行业
6.2.3 电池行业
6.2.4 人机交互行业
6.2.5 语音交互行业
6.3 产业链下游
6.3.1 体育训练应用
6.3.2 教育教学应用
6.3.3 军事领域应用
第七章 中国可穿戴设备行业投资分析
7.1 行业投融资动态
7.2 投资机会分析
7.2.1 市场投融资环境
7.2.2 产业链投资机会
7.2.3 应用领域投资机会
7.2.4 医疗可穿戴投资前景
7.2.5 新型材料应用投资机会
7.3 投资风险分析
7.3.1 产品替代风险
7.3.2 产品设计风险
7.3.3 资源整合风险
7.3.4 行业竞争风险
第八章 中国可穿戴设备行业发展趋势及前景预测
8.1 可穿戴设备行业发展趋势
8.1.1 未来发展方向
8.1.2 技术升级路径
8.1.3 产业链及设计升级
8.1.4 行业特色发展
8.1.5 产品开发趋势
8.2 可穿戴设备应用趋势展望
8.2.1 医疗智能化
8.2.2 运动智能化
8.2.3 服饰智能化
8.3 可穿戴设备行业前景展望
8.3.1 行业发展前景
8.3.2 细分市场展望
8.3.3 市场前景可观

图表目录
图表1 智能可穿戴终端产品介绍
图表2 2020-2021年全球可穿戴设备出货量情况
图表3 2016-2021年中国可穿戴设备出货量
图表4 2020年全球可穿戴设备市场份额
图表5 2020-2021年可穿戴设备出货量TOP5公司占比
图表6 2021年中国可穿戴设备厂商竞争格局
图表7 2018-2020年全球智能耳机出货量
图表8 现有智能耳机的智能化功能
图表9 2019-2023年中国智能眼镜市场规模统计及预测
图表10 Hellen Keller海伦凯勒 HKSV001智能音频太阳镜
图表11 HUAWEI X GENTLE MONSTER EYEWEAR II
图表12 HTC VIVE Focus 3 VR一体机
图表13 Pico Neo 3系列VR一体机
图表14 2018-2020年全球智能手表出货量
图表15 2014-2020年中国智能手表出货量
图表16 2018-2020年全球智能手环出货量
图表17 心血管事件链
图表18 医生期待移动医疗能够改善的方面
图表19 可穿戴医疗保健设备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表20 可穿戴医疗设备的医疗服务流程
图表21 中国可穿戴设备产业链全景图
图表22 常见可穿戴终端所使用的主芯片
图表23 可穿戴设备硬件整体方案
图表24 传感器的定义示意图
图表25 传感器的组成
图表26 传感器的分类
文字:[    ] [ 打印本页 ] [ 返回顶部 ]
1.客户确定购买意向
2.签订购买合同
3.客户支付款项
4.提交资料
5.款到快递发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