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光临中国的行业报告门户弘博报告!
分享到:
2025-2030年中国量子科技产业现状调查及未来趋势研判报告
2025-07-21
  • [报告ID] 236697
  • [关键词] 量子科技产业现状调查
  • [报告名称] 2025-2030年中国量子科技产业现状调查及未来趋势研判报告
  • [交付方式] EMS特快专递 EMAIL
  • [完成日期] 2025/5/5
  • [报告页数] 页
  • [报告字数] 字
  • [图 表 数] 个
  • [报告价格] 印刷版 电子版 印刷+电子
  • [传真订购]
加入收藏 文字:[    ]
报告简介

量子科技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核心驱动力,正重塑全球科技与产业格局。中国在量子计算、量子通信、量子传感等领域已实现从技术突破到产业落地的跨越,成为全球量子科技竞争的重要参与者。
2024年,量子科技在全球范围内迎来了重大突破,相关研究持续在应用层面落地,“量子科技”亦入选“2024年度十大科技名词”。我国量子科技领域的研发与应用已取得了显著成就,走在世界前列。
我国高度重视量子科技的发展,2024年以来,量子科技多次在国家层面获得政策支持。2024年1月,工信部等七部门发布《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围绕脑机接口、量子信息等专业领域制定专项政策文件,形成完备的未来产业政策体系。2024年12月,国务院将量子科技纳入专项债券用作项目资本金范围。
今年1月17日,工信部办公厅发布《关于组织开展2025年未来产业创新任务揭榜挂帅工作的通知》,其中量子科技作为重点领域之一,围绕量子计算、量子通信、量子精密测量三大方向部署17项揭榜任务,推动量子科技在医疗、交通、能源、金融等领域应用落地。
地方层面上,量子科技亦获得各省市高度重视。在近期各地发布的政府报告中,安徽、山东、广东、上海等省市均提到,2025年将开展量子科技产业的重点培育。如安徽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5年将加快建设量子科技和产业中心;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聚焦固链强群抓产业,加快量子科技等全产业链布局等。
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量子信息技术发展与应用研究报告(2024年)》,北京、安徽、江苏、广东、浙江、湖北等地已成为我国量子科技各领域技术创新高地。其中,安徽地区量子计算领域院校和企业聚集度较高,专利数量领先;量子科技和量子精密测量领域,北京专利数量领先,体现出科教资源优势。
2024年,我国在量子科技研发方面成绩斐然,持续走在世界前沿。在量子计算领域,我国发布了多款量子计算机,其中“祖冲之三号”超导量子计算机在前代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了设计与工艺,在比特数与性能上面都有了全方位的提升。
量子通信领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团队首次完整实现了基于单光子干涉的远距离双节点纠缠,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国际首个城域三节点量子纠缠网络实验,而且与其他双节点远距离实验相比,纠缠效率高两个数量级。
量子精密测量领域,我国科学家利用量子精密测量技术探测暗物质诱导的自旋相关相互作用,将此前国际上的探测界限提升50倍以上。此外,南方电网公司牵头研发的全球首套±800kV特高压直流量子电流传感器近日顺利通过新产品技术鉴定,该产品综合技术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在我国政府的布局下,量子科技受到多省市重视,量子科技成为发展关键词,并被纳入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成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量子科技企业在量子科技,尤其是量子计算领域不断取得突破,有望推动量子科技产业步入高速发展期。


中国量子产业链企业分析


 
近年来,中国量子科技产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从量子计算原型机、量子通信网络建设到量子精密测量仪,一系列重大成果不断涌现,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产业链日益完善,展现出强大的创新活力和发展潜力。


报告目录
2025-2030年中国量子科技产业现状调查及未来趋势研判报告


第一章 量子科技产业相关概述
1.1 量子科技的基本概念
1.2 量子科技的分类
1.2.1 量子计算技术
1.2.2 量子通信技术
1.2.3 量子测量技术
1.3 量子科技的发展阶段
1.3.1 理论奠基期
1.3.2 实验突破期
1.3.3 技术发展期
1.3.4 应用探索期
第二章 2023-2025年量子科技产业政策环境分析
2.1 国际政策环境分析
2.1.1 国际政策战略总析
2.1.2 美国的量子科技政策
2.1.3 欧盟的量子科技政策
2.1.4 日本的量子科技政策
2.2 我国政策环境与战略支持
2.2.1 国家层面政策
2.2.2 地方层面政策
2.2.3 专项基金与科研项目
2.3 政策对行业的影响分析
2.3.1 政策对市场的影响
2.3.2 政策对技术发展的影响
第三章 2023-2025年量子科技发展状况综合分析
3.1 量子科技发展现状分析
3.1.1 市场规模分析
3.1.2 主要竞争格局
3.1.3 技术研发投入
3.1.4 标准研究成果
3.1.5 企业数量分析
3.2 量子科技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3.2.1 技术瓶颈
3.2.2 产业链短板
3.2.3 国际竞争压力
3.2.4 伦理与法律风险
3.3 量子科技产业发展应对措施
3.3.1 技术突破
3.3.2 完善产业链
3.3.3 应对国际竞争
3.3.4 解决伦理与法律风险
第四章 2023-2025年量子科技核心技术进展与产业化现状
4.1 量子计算领域
4.1.1 市场规模分析
4.1.2 关键技术研究
4.1.3 技术发展突破
4.1.4 产业链结构
4.1.5 应用推进情况
4.1.6 与国际领先水平对比
4.2 量子通信领域
4.2.1 市场规模分析
4.2.2 关键技术进展
4.2.3 技术成熟度
4.2.4 产业链结构
4.2.5 商业化应用
4.2.6 标准化与规模化推广难点
4.3 量子测量领域
4.3.1 市场规模分析
4.3.2 关键技术研究
4.3.3 产业链结构
4.3.4 技术应用场景
4.3.5 市场渗透率与成本挑战
4.3.6 国产化替代进程
第五章 2023-2025年中国量子科技产业区域发展案例分析
5.1 上海市
5.1.1 行业发展地位与进展
5.1.2 产业布局与政策支持
5.1.3 产业存在的问题
5.1.4 产业发展建议
5.1.5 未来发展目标
5.1.6 典型案例分析:上海电信量子保密通信城域网
5.2 济南市
5.2.1 早期布局与政策支持
5.2.2 技术研发与产业化成果
5.2.3 产业链发展分析
5.2.4 典型案例分析: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发展
5.3 江苏省
5.3.1 多点布局与发展目标
5.3.2 产学研合作与成果转化
5.3.3 典型案例分析:苏州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合作
5.4 浙江省
5.4.1 政策扶持与市场应用
5.4.2 量子信息科学实验室的作用
5.4.3 典型案例分析:杭州云栖量子计算公司发展
5.5 其他地区
5.5.1 北京市
5.5.2 合肥市
5.5.3 深圳市
5.5.4 武汉市
5.6 区域发展案例对比与启示
5.6.1 不同区域发展模式对比
5.6.2 成功经验总结
5.6.3 对其他地区的启示
第六章 2023-2025年国际量子科技领域重点企业案例分析
6.1 IBM
6.1.1 企业发展概况
6.1.2 量子技术研发成果
6.1.3 市场布局与应用案例
6.1.4 企业发展战略与竞争优势
6.2 谷歌
6.2.1 企业发展概况
6.2.2 量子技术研发成果
6.2.3 市场布局与应用案例
6.2.4 企业发展战略与竞争优势
6.3 微软
6.3.1 企业发展概况
6.3.2 量子技术研发成果
6.3.3 市场布局与应用案例
6.3.4 企业发展战略与竞争优势
第七章 2022-2025年中国量子科技领域重点企业布局状况分析
7.1 国盾量子
7.1.1 企业发展概况
7.1.2 核心技术进展
7.1.3 经营效益分析
7.1.4 财务状况分析
7.1.5 核心竞争力分析
7.1.6 公司发展战略
7.2 本源量子
7.2.1 企业发展概况
7.2.2 核心技术与产品
7.2.3 技术创新与专利
7.2.4 核心竞争力分析
7.3 国芯科技
7.3.1 企业发展概况
7.3.2 量子技术领域布局
7.3.3 经营效益分析
7.3.4 财务状况分析
7.3.5 核心竞争力分析
7.4 中国长城
7.4.1 企业发展概况
7.4.2 经营效益分析
7.4.3 财务状况分析
7.4.4 核心竞争力分析
7.4.5 公司发展战略
7.5 科大国创
7.5.1 企业发展概况
7.5.2 量子技术地位
7.5.3 经营效益分析
7.5.4 财务状况分析
7.5.5 核心竞争力分析
第八章 2025-2030年量子科技产业投资潜力分析
8.1 全球量子科技产业投融资分析
8.1.1 投融资总体情况
8.1.2 投资领域分布
8.1.3 投资国家分布
8.1.4 投资轮次分布
8.1.5 典型投资案例
8.2 中国量子科技产业投资数据分析
8.2.1 投资事件数量
8.2.2 投资金额分析
8.2.3 具体投资事件汇总
8.3 量子科技产业重点投资领域与赛道
8.3.1 量子计算软硬件
8.3.2 量子安全加密
8.3.3 量子精密测量
8.4 量子科技产业投资风险分析
8.4.1 技术风险
8.4.2 市场风险
8.4.3 政策风险
8.4.4 其他风险
8.5 量子科技产业投资策略及建议
8.5.1 投资机会评估
8.5.2 投资策略制定
8.5.3 投资建议
第九章 2025-2030年量子科技产业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
9.1 技术融合与创新趋势
9.1.1 量子技术与人工智能融合
9.1.2 量子技术与物联网融合
9.1.3 量子技术与生物技术融合
9.2 应用拓展与市场前景
9.2.1 量子技术在金融领域的深度应用
9.2.2 量子技术在能源领域的应用突破
9.2.3 量子技术在交通领域的创新应用
9.3 全球合作与发展展望
9.3.1 国际合作的重要性与趋势
9.3.2 中国在量子技术领域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9.3.3 量子技术对人类社会的深远影响

文字:[    ] [ 打印本页 ] [ 返回顶部 ]
1.客户确定购买意向
2.签订购买合同
3.客户支付款项
4.提交资料
5.款到快递发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