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光临中国的行业报告门户弘博报告!
分享到:
2025-203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2025-07-21
  • [报告ID] 236721
  • [关键词] 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分析
  • [报告名称] 2025-203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 [交付方式] EMS特快专递 EMAIL
  • [完成日期] 2025/5/5
  • [报告页数] 页
  • [报告字数] 字
  • [图 表 数] 个
  • [报告价格] 印刷版 电子版 印刷+电子
  • [传真订购]
加入收藏 文字:[    ]
报告简介

2024年,中央政府机关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财政部等多部门发布若干项政策措施,在消费以旧换新、充换电设施布局、智能网联技术等方面,大力扶持和引导新能源汽车行业健康发展。
 
202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1286.6万辆,同比增长35.5%。在各项政策激励、车企促销活动频频开展等方面的推动下,市场活力获得释放。
2024年,新能源汽车行业在电池、底盘、智能驾驶等方面均有所突破,AI语言模型、端到端、智能底盘等技术成为各企业的研发热点。
2024年,比亚迪以405.76万的销量成绩遥遥领先于其他品牌,同比增速超过140%,展现出较强的市场爆发力。传统自主品牌成为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领头军,在全年销量TOP10中占据半壁江山。
2024年,特斯拉Model Y以微弱优势险胜比亚迪秦PLUS,获得年度车型销量冠军。比亚迪多款车型获得市场青睐,八款产品跻身年度销量TOP10。五菱缤果凭借高性价比不仅成为小型车市场主力,在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中也表现亮眼。
2024年,新能源乘用车(包括电动和插混型)出口量达到195万辆,占乘用车市场的35.65%,同比增速达15.86%。其中,纯电动车型为主力,占比约为84.62%。出口市场主要为欧洲、亚洲两大市场。
比亚迪出口规模稳居第一,销量达到40.58万辆,七款车型进入热门TOP10,国内国外市场获得双丰收。特斯拉规划六座超级工厂之一的上海工厂除供给中国市场外承担欧洲、亚太、澳新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重要生产任务,出口量全年约25.96万辆,位居第二。
2024年,59%的新能源汽车品牌在营销内容方面涉及出海,哪吒汽车围绕出海营销的发文活跃度最高。海外销量TOP10中的半数品牌营销力度相比其他品牌更大,品牌的营销力度与其海外销量成绩之间呈现一定的正相关。
行业趋势分析
(1)智能驾驶功能成为产品标配
2024年,智驾普及速度加快。未来随着技术迭代加速,高阶智驾或成标配,高阶智驾从“氪金用户专属”转向“全民普及”,成本下探与功能下沉成为大势。2025年或将成高阶智驾实现规模化落地的元年,这一技术将不再成为品牌价值增长锚点而是企业的护城河,未实现突破的车企将面临逐步被市场淘汰的危机。
(2)补能网络建设速度加快
未来,与新能源汽车配套的充换电设施建设将成为重中之重。一方面,随着“十四五”接近尾声,各地相关部门将加快政策落地速度,补能网络布局将进一步完善成熟,充电场景实现下沉,为新能源汽车市场繁荣发展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各车企将以建设自有补能网络尤其是超充设施为重点来提升车主的使用体验,从而在激烈市场厮杀中抢占一席之地。
(3)营销重点向下沉市场转移
新能源汽车市场下沉趋势明显,小型城市各类型产品的销量占比均在上升,而其他高线城市的销售呈现出明显的放缓趋势。各车企为抢占市场蓝海,营销重点从一二线城市人群逐渐向下转移,持续挖掘收入增长点。

 


报告目录
2025-203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第一章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规范管理政策
1.1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政策
1.1.1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重点
1.1.2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1.1.3 稳定扩大汽车消费措施
1.1.4 绿色出行行动计划
1.2 新能源汽车产业投资准入政策
1.2.1 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
1.2.2 新能源汽车外商投资准入政策
1.2.3 汽车产业投资项目管理规定
1.2.4 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
1.3 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管理政策
1.3.1 促进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发展行动方案
1.3.2 废止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
1.3.3 动力蓄电池梯次利用管理办法
1.4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政策
1.4.1 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
1.4.2 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溯源管理规定
1.4.3 动力蓄电池回收服务网点建设和运营
1.4.4 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规范条件
1.4.5 综合利用行业规范公告管理暂行办法
1.5 新能源汽车行业技术标准及规范政策
1.5.1 促进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
1.5.2 四轮低速电动汽车技术条件
1.5.3 汽车标准化工作规划要点
1.5.4 电动汽车强制性国家标准
第二章 中国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政策分析
2.1 中国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政策
2.1.1 推广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通知
2.1.2 支持新能源公交车推广应用政策
2.1.3 部分地区开展甲醇汽车应用指导
2.1.4 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政策
2.2 中国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模式及建议分析
2.2.1 中国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模式
2.2.2 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主要问题
2.2.3 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路径建议
2.2.4 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措施建议
第三章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财税补贴政策
3.1 中国新能源汽车财政补贴政策综述
3.1.1 中国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延长两年
3.1.2 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
3.1.3 新能源汽车推广补贴方案及产品技术要求
3.1.4 中国新能源汽车财政补贴政策缺陷
3.1.5 中国新能源汽车财政补贴政策建议
3.2 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税收优惠政策
3.2.1 新能源车船税减免优惠政策
3.2.2 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
3.2.3 新能源汽车税收优惠技术标准
3.2.4 免征车辆购置税目录管理机制
3.3 中国新能源汽车双积分政策
3.3.1 双积分并行管理办法修改
3.3.2 新版“双积分政策”优化点
3.3.3 新能源汽车积分管理核算
第四章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配套设施政策
4.1 新能源汽车配套设施相关政策
4.1.1 充换电基础设施服务保障方案
4.1.2 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
4.1.3 享受优惠税收的新能源汽车车型
4.2 部分地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政策
4.2.1 浙江
4.2.2 海南
4.2.3 广西
4.2.4 西安
4.2.5 昆明
4.2.6 大连
4.2.7 广州
第五章 部分地方政府新能源汽车产业扶持政策
5.1 北京市
5.1.1 新能源汽车企业准入管理规定
5.1.2 公用充换电设施安全生产管理
5.1.3 新能源轻型货车运营激励方案
5.1.4 新能源货车城区优先通行方案
5.2 上海市
5.2.1 鼓励购买和使用新能源汽车实施办法
5.2.2 充电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发展办法
5.2.3 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管理规定
5.2.4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实施计划
5.3 重庆市
5.3.1 重庆市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政策
5.3.2 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
5.3.3 重庆市汽车电子产业发展指导意见
5.3.4 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指导意见
5.4 河北省
5.4.1 汽车产业链集群化发展行动计划
5.4.2 新能源出租汽车绿色出行行动计划
5.4.3 张家口市充电基础设施行动计划
5.4.4 大气污染综合治理相关政策措施
5.5 山东省
5.5.1 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汽车部分)
5.5.2 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管理
5.5.3 济南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
5.5.4 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
5.5.5 氢能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
5.6 安徽省
5.6.1 新能源汽车创新工程支持方向
5.6.2 合肥市新能源汽车助力环保政策
5.6.3 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资金管理
5.7 广东省
5.7.1 汽车产业集群发展计划
5.7.2 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方案
5.7.3 汽车以旧换新专项行动公告
5.7.4 以旧换新推广车型征集公告
5.7.5 新能源汽车“十四五”规划纲要
5.8 其他地区
5.8.1 福建
5.8.2 甘肃
5.8.3 江苏
5.8.4 四川
5.8.5 湖南
5.8.6 海南
5.8.7 云南
第六章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
6.1 总体部署
6.1.1 总体思路
6.1.2 基本原则
6.1.3 发展愿景
6.2 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6.2.1 深化“三纵三横”研发布局
6.2.2 加快建设共性技术创新平台
6.2.3 提升行业公共服务支撑能力
6.3 构建新型产业生态
6.3.1 支持生态主导型企业发展
6.3.2 促进关键系统创新应用
6.3.3 提升智能制造水平
6.3.4 强化质量安全保障
6.4 推动产业融合发展
6.4.1 推动新能源汽车与能源融合发展
6.4.2 推动新能源汽车与交通融合发展
6.4.3 推动新能源汽车与信息融合发展
6.4.4 加强标准对接与数据共享
6.5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6.5.1 大力推动充换电网络建设
6.5.2 协调推动智能路网设施建设
6.5.3 有序推进氢燃料供给体系建设
6.6 深化开放合作
6.6.1 扩大开放和交流合作
6.6.2 加快融入全球价值链
6.7 保障措施
6.7.1 深化行业管理改革
6.7.2 健全政策法规体系
6.7.3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6.7.4 强化知识产权保护
6.7.5 加强组织协同
6.7.6 附件名词解释
6.8 发展趋势
6.8.1 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6.8.2 新能源汽车进入发展新阶段
6.8.3 融合开放成为发展新特征
文字:[    ] [ 打印本页 ] [ 返回顶部 ]
1.客户确定购买意向
2.签订购买合同
3.客户支付款项
4.提交资料
5.款到快递发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