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中国畜产加工业现状及发展前景
2007-08-07 来源:吉林农网 文字:[
大 中 小 ]
九十年代初以来,在中国畜牧生产迅速发展的推动下,人们畜产消费已由数量需求型转向质量需求型、加工制品需求型转变,毫无疑问这一转变将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人民向富裕型生活迈进而加剧。这既为中国畜产品加工业发展提供日益广阔的市场,同时也需要中国畜产加品工业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朝着规范化、规模化、集团化、一体化、低耗高效环保化方向发展,形成优质化、多样化、方便化、档次化、低成本化的畜产品与制品生产与供应局面。
中国畜产加工业将呈现规范化的生产发展局面。由于政府给予了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畜禽屠宰加工向规范化发展的系列政策,实施了定点屠宰、产品质量抽检等推进畜禽屠宰加工向规范化发展系列措施,这些政策的深入实施和不断完善将极大的促进中国畜产品加工向规范化生产方面发展。
中国畜产品加工业将步入规模化阶段。目前我国畜产加工出口创汇行业基本呈现规模化、基地化生产格局,一大批肉乳蛋皮毛绒加工规模化生产集团,其产品质量普遍获得消费者认可。发达国家畜产加工业发展已呈现规模化格局,如美国年屠宰5万头牛的企业数量已达到牛屠宰加工企业数量的95%。中国畜产品加工业将呈现一体化、集团化生产发展的格局。目前除我国用于出口创汇畜产品与制品呈现一体化集团化生产格局外,在国内畜产品与制品方面也已形成一批集畜禽养殖加工为一体的实施多项产品生产加工的产业集团。中国出口创汇产品一体化集团化发展迅速使我国鸡肉等产品进入并占领国际市场,促进了我国畜禽养殖业规模化、集团化、科学化发展的实施;国内一体化集团化畜产加工企业产品质量优异、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这些事实表明畜产品加工生产只有实现一体化、集团化发展,才能系统改进畜产品与制品质量,产出优质产品,经受住市场激烈竞争的考验,才有可能保障与促进畜牧业稳定持续发展。实现畜产品加工企业的一体化、集团化发展是中国畜产品加工业在日趋激烈市场竞争下必然选择的发展方向。
中国畜产品加工业将实现以初级加工为主向精深加工的转变。目前中国肉、乳、蛋、皮、毛、绒精深加工转化率与人均占有量较之发达国家均为低下。在如此情况下近几年我国畜牧业生产发展却呈现波动性增强,在较低畜产品占有量条件下呈现相对供过于求的状态,这种状况表明中国的畜产品加工业发展状态已落后于人民生活需要和畜牧业生产发展。
中国畜产品加工业发展将进一步呈现国际化。中国是世界上畜产品生产品种资源丰富,畜禽饲养管理条件多样化的国家,除了现代肉鸡、兔、蚕、羊绒、羽绒、皮革在国际市场占有一定的优势外,其它如黄羽肉鸡、香猪、鹅、黄牛的肉革产品也具有发达国家现代畜种难以具备的优势,此外,中国还具有长达三千多年畜产加工历史,尤其是在莱肴加工,中式肉、蛋、乳产品加工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中国的肉蛋乳加工产品不仅深受海外华侨青睐,而且受其它一些民族人民青睐,具有潜在的广阔市场。
中国畜产加工业发展将呈现低耗高效环保化发展。自九十年代初可持续发展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基本方针以来,我国政府已关、停并转了一大批环保污染严重的畜禽屠宰加工厂与皮革加工厂,严格要求运营企业对加工废弃物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利用,中国畜产品加工业朝向低能耗环保化方向发展步伐已加大加快。
文字:[
大 中 小 ] [
打印本页]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