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光临中国最大的行业报告门户弘博报告!
分享到:
汽车零部件行业虎年之难
2010-12-01 来源:慧聪汽车配件网 文字:[    ]
  质量投诉难以解决

    汽车零部件作为汽车工业的基础,是支撑汽车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要因素,特别是当前汽车行业正在轰轰烈烈、如火如荼开展的自主开发与创新,更需要一个强大的零部件体系作支撑,然而在频频的召回事件中,零部件质量问题不断浮出水面。

    据中国消费者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上半年的汽车投诉大概有6482件,比去年同期上升了55.6%,上升速度居投诉排行榜第5位,其中零部件质量投诉问题是主因。零部件质量问题不仅仅是零部件企业本身的问题,而是关系到整个汽车行业发展的问题。

    看到汽车大国因零部件质量问题而缓慢前进,难免让人心疼,在心痛的背后更让人深思:如果没有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能生产高质量产品的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中国汽车工业由大变强的愿望就不可能实现。

    自主品牌难以突围

    “自主品牌企业的突出问题是抄袭,缺乏自主创新”业内人士表示,由于长期靠抄袭外资汽车外形进行所谓的“研发”,将采购件拼装到车体内,导致产品质量不稳定,并由此产生了自主创新能力与技术积累欠缺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自主品牌企业并没有在此一轮的发展中大面积培育出具备研发实力的系统内供应商,核心零部件如发动机,更多依然是靠日本企业供应。

    对于中国本土汽车零部件公司落后的现状,自主品牌汽车企业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这也让自主品牌企业集中在低端车型领域进行低价竞争,到最后大家都没有实现良好积累。

    不仅如此其中环境因素,思想观念,政策之因都是影响自主品牌的发展,一个企业建立自己的品牌固然简单,但是怎么走出去才是难点,2010年自主品牌还没有打响,以后的路还需要更多的努力。

    关键零部件难以自主

    我国是汽车大国这已毋庸置疑,但是要说我国是汽车强国,恐怕说出来我们都会脸红,中国核心汽车零部件技术的长期缺失在不知不觉中似乎已经成了一种习惯,似乎这个弱点已经成为大家公认的不可突破的一堵墙:关键零部件发展滞后是制约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一个根本性问题。目前我国汽车行业的零部件企业在传统的、低附加值的零部件方面已经形成一定配套规模,但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零部件,特别是电子技术零部件,比如空调、电动转向、电子制动、悬挂系统、发动机控制等,仍基本由外方独资企业或合资企业控制。关键零部件问题仍是我国零部件企业及汽车行业发展的难题。

    假冒伪劣难以消除

    据预测2015年中国汽配行业规模可达到2.5万亿,中国已超过德国成为全球第一供应商,俨然成为全球汽配采购中心。然而不可回避的是在我国汽配行业中,有一些汽配产品的生产者、经营者不讲诚信,违法违规经营;购买产品不放心、消费服务不称心、投诉渠道不舒心、解决问题不塌心等在一些地方不同程度存在,损害了消费者权益,加深了汽配行业“脏乱差”的不良形象;尤其有些汽配产品的真假,就连很多业内人士也惊呼实难辨别。汽配企业数量多,规模小,产品层次低,附加值低,难以打开国际市场的问题始终困扰着中国汽车行业的发展。

    评价:2010年可以说是汽车零部件行业取得了突破,数据显示零部件企业的利润额高达7千亿,同时,汽车零部件行业还有这样的声音出现: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的繁荣远未像我们想像的那样乐观,尚有很多问题急需我们解决。

文字:[    ] [打印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