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纤维是一种含碳量在90%以上,具有高强度和高模量的新型纤维材料。它是由片状石墨微晶等有机纤维沿纤维轴方向堆砌后,经碳化及石墨化而得到的微晶石墨材料。碳纤维同时具有柔软轻质和强度极高的特点;此外,还具有高模量、耐高温、耐腐蚀等诸多优良性质,使其在一众材料之中脱颖而出,被誉为“新材料之王”。
近年来,国家及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关于碳纤维及碳纤维复合材料的产业支持政策,推动了碳纤维行业蓬勃发展,持续引导并进一步提升碳纤维材料重点品种的关键生产和应用技术,促进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的开发,提升行业产业化水平,推进产能的提升,进一步拓展碳纤维材料的应用领域。碳纤维行业属于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在轻量化市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在国防安全、航空航天等板块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2022年中国碳纤维市场规模为128.1亿元,同比增长20.69%。2023年市场规模将达153.7亿元,2024年将达171.4亿元。
碳纤维被誉为“工业黄金”“新材料之王”,具有比强度高、比模量高、耐腐蚀、耐疲劳、耐高温等特点,是航空航天、国防军工、交通、新能源、海洋工程等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战略材料。2022年国产碳纤维供应量达到4.5万吨,首次高于进口量。2023年国产碳纤维供应量将达6.7万吨,2024年达到10.1万吨。
碳纤维需求量持续增长,国产供给占比超六成2022年,我国碳纤维的总需求为7.44万吨,同比增长19.23%。未来随着航空航天、风电叶片、碳/碳复合材料等新兴产业需求的带动, 2023年中国碳纤维总需求将达8.23万吨,2024年将达8.97万吨,国产碳纤维的市场占比也将逐渐提高。
随着我国碳纤维龙头企业产能的快速投放,碳纤维市场供需缺口逐渐缓解,进口部分有望实现国产化。2022年约为50%。未来国产化率将不断增长,2023年将达56%,2024年将达61%。
当前我国国内主要的碳纤维制造商包括中复神鹰、吉林碳谷、吉林宝旌、江苏恒神、光威复材等。其中,吉林碳谷以原丝生产为主;吉林宝旌和兰州蓝星以大丝束碳纤维生产为主,江苏恒神和兰州蓝星兼备原丝生产和碳纤维生产能力;其他公司产能主要集中在高性能碳和小丝束碳纤维。数据显示,中复神鹰和吉林碳谷+吉林宝笙产能占比均为24%;其次江苏恒神,占比15%;光威复材占比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