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光临中国的行业报告门户弘博报告!
分享到:
谁是幕后推手?炎炎夏日破解空调涨价迷局
2010-07-21 来源:消费质量报 文字:[    ]

有的喊涨,有的阻涨
    由于6月1日起实施了新的空调能效标准,加之国家对节能空调的补贴金额大幅缩水,一些空调厂商对空调价格走势分析认为“空调价格将面临一次行业性的普涨”,但不少品牌又纷纷表示不会涨价,尤其是家电卖场坚称将通过各种促销形式遏制空调涨价。炎炎夏日,空调的涨价迷局备受关注。

    涨价迷局——

    A.真涨推手

    新空调能效标准——按照能效比大小划分为三个等级,1级表示能效最高;2级表示节能评价值,即评价空调产品是否节能的最低要求;3级表示能效限定值,即标准实施以后产品达到市场准入的门槛。与原标准相比,能效限定值提高了23%左右。影响:能效升级必然带动产品成本增加,尤其是新一级定频空调的成本将会增加很多。

    节能空调补贴缩水——据国家新的财政补贴标准,原一级能效的大1P空调的补贴额度,由500元降至150元;1.5P及大1.5P空调,补贴额度由450元降至150元;2P与大2P空调的补贴额度,由650元降至200元;而3P空调的补贴额度,则由850元降至200元。

    影响:国家对节能空调的补贴额度,最大降幅超过七成,空调厂家普遍反映无法消化如此大幅的补贴差,其中一部分肯定要转嫁到产品的终端价格上。

    原材料价格上涨——铜管、塑料件等原材料成本持续上扬。以沪铜价格为例,相比去年同期的价位上涨幅度约40%。

    影响:原材料上涨对厂家利润的吞噬十分明显。美的电器今年一季度销售毛利率仅为15.35%,而去年一季度为20.38%,二季度更是高达23.78%。

    B.阻涨推手

    卖场举措——空调厂家面临政策和成本多重压力,联手在6月进行了一场行业普涨,涨价幅度在10%—30%之间。对此,家电卖场方称会遏制空调价格。苏宁和国美均称企业即使把价格涨上去了,也会通过多种促销形式应对,遏制空调涨价。

    分析:家电行业资深观察家刘步尘认为,今年空调涨价的理由很不充分,反而存在诸多导致价格下降的因素。比如往年4月份随着气温回升,空调销售就开始逐渐进入旺季,但今年由于气温持续偏低,导致企业将面临着巨大的库存风险。

    帕勒咨询公司资深董事罗清启认为,金融危机导致企业不敢存货,但之前的部分产品尚未被市场消化,这将导致今年空调价格非但不会上涨,反而会出现大幅的降价。

    涨价真假调查——

    7月14日,记者在国美电器成都市清水河大桥店调查时,仅有格力促销员坦承空调价格经历了一次行业普涨,涨价幅度约200元。其余多个品牌的促销员均回避涨价的话题,并表示标签价格的确比较高,但今年成都天气温度不高对销售有一定影响,如果购买的话也可申请涨价前的价格。

    记者还注意到,此次涉及涨价几乎都是定速空调里的一级能效机型,变频空调的价格并未涨,部分活动变频机型的价格甚至与定速一级空调持平。

真相猜想——
    涨价是为变频空调清障?

    空调涨价的真相究竟是什么?从厂家的布局来看,变频空调的比重在不断加重,厂家必然在市场策略上倾向于仍有较大利润空间,并将决定未来市场格局的变频空调上。苏宁电器空调事业部表示,往年变频空调占比连一成都不到,目前占比已经超过三成。种种迹象表明,变频空调的市场接受程度超乎预测。照此来看,变频空调的市场占有率将成为决定未来空调市场格局的最重要因素。新政和成本诱发的空调涨价风波或将成为空调行业发展史上的一个分水岭。

    ●声音

    各方人士谈空调价格

    中国电子商务协会副秘书长陆刃波——许多厂家就是靠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生产集中度来降价。例如奥克斯形成了一套“以战养战”的生存守则。“降价——扩大市场占有额——规模效应——成本降低——再降价”这个循环造就了奥克斯的异军突起。

    美的制冷家电集团中国营销总部副总裁王金亮——美的空调通过规模采购、技术升级、管理优化等内部手段来消化成本压力。

    奥克斯空调公司成都分公司高经理——空调行业竞争激烈,要消化成本上涨,最核心的还是技术创新,因为它不仅可以创造价值和用户新的利益点,而且可以创造差异化。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进行技术创新:一是新材料的应用,二是精益化设计,三是减少能耗,提高生产效率。

    海信科龙营销公司副总经理王瑞吉——今年4月开始,海信和科龙空调已停产新国标2级以下的产品,因此,定速空调新国标执行后,海信科龙不存在为达到新标准必须额外增加产品成本的问题,相反,我们所有产品都能获得政府财政补贴,这决定了我们没有涨价的压力。

    TCL空调国内营销中心市场部部长简谦——惠民补贴调整的压力是存在的,但最终一个行业的发展是需要自身的不断发展与成熟。在定频空调方面,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加强技术研发和能效提升,缓解成本上升带来的压力。

    谁将第一个涨价?

    由于面临政策和成本等多重压力,空调涨价似乎必行,而卖场的促销活动虽然能暂时遏制空调涨价,但遇到要求掌握定价权且强势如格力的厂家,遏制效应会立减。但就涨多少,何时涨,怎样涨,厂家也很纠结,毕竟要在市场份额与利润之间找平衡,是一个需要战术和技术并重的事情。

    空调行业仍是一个产能过剩的产业,没有企业敢拿市场份额去冒涨价的风险,这也就难怪大部分空调厂家在回应涨价话题时会惊人一致地说,不会第一个涨价!

 

文字:[    ] [打印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