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经济是指以低空飞行活动为核心,依托低空空域进行各种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的飞行活动。低空经济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发展空间极为广阔。
市场现状
1.市场规模
2024年是中国低空经济发展元年,各地积极探索、加快布局,我国低空产业发展呈现良好态势,展现出巨大潜力。2023年中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达5059.5亿元,增速达33.8%。2024年中国市场规模将达到9702.5亿元,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5万亿元。
2.企业布局情况
低空经济领域为例,多家企业在技术创新、市场拓展以及产业链构建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重点企业主要包括中航工业、大疆、航空工业、航天彩虹、北大荒、中信海洋、宗申动力等。
发展前景
1.政策驱动与开放空域为行业提供坚实基础
政策驱动与开放空域为中国低空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近年来,国家层面不断出台相关政策,推动低空空域的开放和利用,为低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政策环境。随着空域管理政策的逐步放宽,低空飞行活动将更加便捷,为通用航空、无人机物流、空中旅游等新兴业态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2.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推动行业发展
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是推动中国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无人机、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等领域,中国企业正不断突破技术瓶颈,提升产品性能和安全性。同时,随着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融合应用,低空经济产业将实现智能化、网络化升级,提高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
3.产业链协同与生态构建提升行业竞争力
产业链协同与生态构建有助于提升中国低空经济的整体竞争力。从研发制造到运营服务,低空经济产业链涉及多个环节和多个行业。通过加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合作与协同,可以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产业生态,促进低空经济产业的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