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光临中国的行业报告门户弘博报告!
分享到:
2025年中国智能硬件​行业市场前景预测
2025-06-30 来源: 文字:[    ]

智能硬件,作为物联网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实体化载体,正以惊人的速度重塑人类生活与产业格局。从智能家居到可穿戴设备,从工业制造到医疗健康,其技术迭代与场景渗透已构成数字时代的重要特征。

一、智能硬件的定义

智能硬件是融合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硬件产品,通过软硬件结合实现设备智能化,形成“云+端”架构,具备感知、联网、交互及数据价值挖掘能力。智能硬件产品主要包括智能手机、笔记本/平板电脑、智能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设备、智能交通工具、工业智能设备、智能医疗设备、智能安防设备、教育智能硬件等。

二、智能硬件行业发展政策

智能硬件作为物联网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实体化载体,已成为全球数字经济竞争的核心赛道。中国政府通过国家战略规划、地方配套政策、行业标准制定及监管框架完善,构建了全方位政策体系,推动智能硬件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生态化方向发展。

三、智能硬件行业发展现状

1.智能手机

在国家消费补贴及相关政策的刺激下,中国智能手机过去几年被压抑的消费需求逐步释放。2024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约2.86亿部,同比增长5.5%,时隔两年触底反弹。2025年1-4月,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已达0.87亿部。2025年全年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将达到2.91亿部。

从厂商来看,vivo、华为、苹果、荣耀、OPPO为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前五名,2024年市场份额分别占比17.2%、16.6%、15.6%、14.9%、14.8%,其中vivo和华为市场份额分别较上年增长10.3%和50.1%,其余厂商市场份额均下降。

2.平板电脑

中国平板电脑市场在消费复苏、政策刺激与技术升级的共振下实现回暖。2024年中国平板电脑市场出货量为2985万台,同比增长4.4%。伴随今年1月国补政策落地,中国平板市场需求进一步被激发,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平板电脑市场出货量达到852万台,同比增长19.5%。2025年全年中国平板电脑市场出货量将达到3120万台。

从厂商来看,华为延续季度市场份额第一,并登上年度出货量首位,市场份额为32.3%;苹果市场份额位居第二,市场份额为26.6%;小米位列第三,市场份额为12.7%;荣耀位列市场第四位,市场份额为8.3%,第四季度新品频发带动出货量增长;联想排名第五,市场份额为6.7%。

3.智能可穿戴设备

(1)腕戴设备

腕戴设备主要包括智能手表和智能手环,作为全球最大的腕戴设备出货市场,中国引领全球增长。2024年全球腕戴设备市场出货1.9亿台,同比下滑1.4%。中国市场仍逆势增长,出货量为6116万台,同比增长19.3%。2025年中国腕戴设备市场出货量将达到6728万台。

从竞争格局来看,头部厂商中,华为持续引领行业增长,在中国市场已连续五年稳居出货量第一,出货量同比增长率34.6%,为全球第一。小米、步步高、苹果、荣耀紧随其后,分别占比22.6%、15.7%、7.6%、2.2%

(2)智能眼镜

近年来消费者对智能眼镜接受度逐渐提高,智能眼镜的市场渗透率有望在2025年突破60%,成为下一个现象级智能终端。2024年中国智能眼镜市场出货量约为131.5万台,2025年第一季度出货量约为49.4万台,同比增长116.1%。2025年中国智能眼镜市场出货量将达到290.7万台,同比增长121.1%。

近两年随着技术迭代升级,多家企业AI眼镜产品相继发布,包括Rokid、Snap、Meta、百度、Looktech、雷鸟创新、闪电科技、XREAL等。同时,三星、OPPO、vivo、华为、腾讯、字节跳动等科技巨头也在积极布局AI眼镜项目。

(3)VR/AR设备

在宏观经济及消费购买力波动等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下,中国VR/AR市场持续疲软,出货量下降。2024全年中国VR/AR市场出货约53.5万台,同比下滑26.3%。受到产品技术革新、AI加成以及新厂商入局的大力拉动,2025年中国VR/AR市场将迎来回暖。2025年中国VR/AR市场出货量将达到114.9万台。

从竞争格局来看,VR/AR市场竞争格局日益激烈,国内外厂商纷纷布局市场,争夺市场份额。国际巨头如Meta、索尼等仍在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本土企业凭借本地化供应链、创新运营模式等优势,正在逐步缩小与国际巨头之间的差距。以Pico为首的国内领先VR厂商市场份额快速增长。

4.智能家居设备

(1)智能家电

智能家电作为智能家居的组成部分,能够与住宅内其它家电和家居、设施互联组成系统,实现智能家居功能。随着中国消费者收入水平的提升,消费能力逐步提高,消费者的品牌意识越来越强,对于产品质量和品质的要求也在逐步提升,智能家电市场不断扩大。2024年中国智能家电市场规模约为7560亿元,同比增长3%。2025年中国智能家电市场规模将达到7938亿元。

随着智能家电产品逐渐获得消费者的认可与青睐,越来越多的厂商将布局智能家电领域,不断创新产品供给,为市场提供更为丰富多样的智能家电产品来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按零售额,2024年智能冰箱/洗衣机市场占比最大,为24.6%,智能厨卫电器和智能空调分别占比23.0%和21.6%,智能彩电和智能生活电器分别占比15.5%和15.3%。

由中国企业联合、中国企业家协会评选的“2024中国企业500强”发布。家电领域,共有8家家电企业上榜,营业收入总计达15048.81亿元。其中,排名前三的家电企业为,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海尔集团公司和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500强的排名分别是73名、74名和133名。

(2)智能照明

智能照明是基于物联网和人工智能,以LED光源、无线/网络通信和智能传感为核心的高效节能、健康环保和人性化的照明系统。近年来,中国智能照明市场规模持续扩大。2024年我国智能照明市场规模479亿元。随着智能家居和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照明市场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2025年中国智能照明市场规模将达到499亿元。

随着高新技术的提升以及物联网的崛起,智能照明迎来快速发展阶段。从企业来看,欧普、雷士、佛山照明为传统三强,合计占约30%市场份额,新兴品牌如Yeelight、邦奇依托技术差异化快速崛起。

5.智能安防设备

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安防智能化提供了有力支撑,中国智能安防市场正经历快速增长。2024年中国智能安防软硬件的市场规模达到823亿元,较上年增长13.05%。2025年中国智能安防软硬件市场规模将达到913亿元。

中国智能安防相关产品中,视频监控类产品占据主导地位,智能摄像头是主力产品,广泛应用于家庭安防、社区监控、商业场所及公共安全等领域,2023年市场占比达65%。其次是智能锁,2023年市场规模为53亿美元,市场占比26%。智能危险探测器等产品占比9%。

根据技术实力、市场份额、产品覆盖度及行业影响力等维度排名,中国智能安防重点企业综合实力TOP10企业包括海康威视、大华股份、宇视科技、华为好望、天地伟业等。

6.教育智能硬件

教育智能硬件包括学习机、扫描翻译机、智能手表、教学机器人、智能学习灯等。借助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教育智能硬件可以根据用户的学习情况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建议,从而提高学习效率。2024年中国消费级和机构级教育智能硬件市场规模分别达到约575亿元和164亿元。2025年中国消费级和机构级教育智能硬件市场规模将分别达到632亿元和173亿元。

四、智能硬件行业重点企业

1.华为

华为是全球领先的ICT解决方案提供商,在智能硬件领域构建了“1+8+N”全场景生态战略。以自研麒麟芯片、鸿蒙操作系统为核心,覆盖智能手机、平板、PC、可穿戴设备、智慧屏、车载终端等八大入口,并通过HiLink协议连接海量IoT设备。其智能硬件以技术协同和高端化定位著称,同时通过5G、AI赋能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等B端场景。2024年,华为实现销售收入8620.72亿元,同比增长22.4%,净利润625.74亿元,同比减少28%。分业务来看,终端业务收入3390.06亿元,占比39.3% 。

2.小米

小米以“硬件+互联网+新零售”铁三角模式打造智能硬件生态链,通过参股不控股的方式孵化超400家生态链企业,覆盖智能家居、穿戴设备、生活消费产品等全品类。其产品以性价比为核心竞争力,通过MIUI系统实现设备互联,并借助小米商城、线下门店构建全渠道零售网络。2025年第一季度,小米集团营收为1112.9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7.4%。分产品来看,2024年小米集团手机 x AloT收入3332亿元,占比91%。其中,可穿戴产品收入同比增加44.1%,主要是由于智能手表及TWS耳机出货量增加所致。

3.美的集团

美的集团是家电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标杆企业,通过“数智驱动”战略将智能硬件延伸至全屋智能领域。其产品覆盖空调、冰箱、洗衣机等白色家电,并推出M-Smart智能家居系统,实现设备联动与远程控制。例如,美的智能空调可通过传感器自动调节温湿度,冰箱内置摄像头识别食材并推荐菜谱。2025年一季度,美的集团营业总收入1284.28亿元,同比增长20.61%,归母净利润124.22亿元,同比增长38.02%。2024年,公司智能家居业务收入2695亿元,占比66.20%

4.海尔智家

海尔智家是海尔集团旗下聚焦智慧家庭解决方案的品牌,以“场景化”为核心打造智能硬件生态。其产品包括卡萨帝高端家电、三翼鸟全屋智能系统等,通过UhomeOS操作系统实现设备互联与主动服务。海尔智家在全球布局35个工业园、122个制造中心,2024年海外收入占比超50%,智能硬件出口至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全球智能家居市场的重要参与者。2025年一季度,海尔智家实现营业收入791.18亿元,同比增长10%,归母净利润为54.87亿元,同比增长15%。2024年,电冰箱收入832.4亿元,占比29.11%,洗衣机收入630.3亿元,占比22.04%,空调收入490.6亿元,占比17.15%,厨电收入411.1亿元,占比14.38%。

5.科大讯飞

科大讯飞是亚太地区知名的人工智能企业,在智能硬件领域聚焦“AI+教育”“AI+医疗”等场景。其核心产品包括AI学习机、智能办公本、翻译机等。通过自研语音识别、机器翻译技术,科大讯飞在教育硬件市场占据领先地位。2025年一季度,公司营业收入为46.58亿元,同比增长27.74%,归母净利润亏损1.93亿元,同比增长35.68%。2024年,公司智能硬件收入20.23亿元,占比8.67%。

五、智能硬件行业发展前景

1.国家政策支持行业发展

国家出台《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2021-2023年)》等文件,明确智能硬件与物联网、5G、AI技术融合方向,推动其在智能家居、智慧城市等场景的规模化应用。同时,《新产业标准化领航工程实施方案(2023-2035年)》《质量强国建设纲要》等政策从技术创新、标准制定、产业升级等多维度提供支持,加速智能硬件产业生态完善。地方政府积极响应,如合肥通过“链长制”推动智能家电产业链延伸,四川、重庆依托信息技术优势布局智能硬件产业,形成“国家引导+地方落地”的协同发展格局。

2.技术革新驱动行业发展

生成式AI技术正从云端向终端迁移,成为硬件功能升级的核心引擎,例如智能手机通过AI大模型实现图像生成、场景优化等功能。硬件形态突破传统限制,向轻量化、可穿戴化演进,如智能戒指、柔性屏设备结合微型传感器提升便携性。端侧AI芯片普及推动低功耗设计,高通“跃龙”方案通过边缘AI+5G技术降低能耗,延长设备续航。此外,国产半导体技术突破为智能硬件提供自主可控的底层支持,预计2025年国产AI芯片将替代30%进口份额,加速供应链本土化。

3.智能硬件应用场景持续拓展

在消费领域,智能家居市场规模预计2025年突破5000亿元,智能家电、安防、照明等设备通过Matter协议实现跨品牌互联;智能穿戴设备中,健康监测功能成为核心卖点,2025年健康类硬件市场规模预计达1000亿元,集成医疗级传感器(如无创血糖监测)是竞争关键。在产业领域,AI技术赋能医疗健康、智能汽车、工业制造等场景,如便携式超声设备、自动驾驶系统提升行业效率;智能办公硬件通过AI助手实现会议纪要、任务自动化处理,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此外,AR/VR设备向轻量化与实用化转型,Meta、雷鸟等品牌通过AI助手抢占消费级市场。

文字:[    ] [打印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