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设备是电力系统中用于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和用电的各类机械、电气设备及器材的总称,其性能直接影响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和经济运行。从分类来看,依据其在电能生产、传输、分配中的作用,电力设备主要分为一次设备和二次设备。
发电机是发电设备的核心,近年来中国发电机组产量快速增长。截至2024年底中国发电机组累计产量28433.9万千瓦,较上年增长21.29%。2025年1-5月,中国发电机组累计产量达13742.9万千瓦。2025年全年中国发电机组累计产量将达到34120.7万千瓦。
变压器是利用电磁感应的原理来改变交流电压的装置,包括运行在主干电网的电力变压器和运行在终端的配电变压器两大部分。当前中国变压器市场进入提质增效、平稳发展阶段。2024年全国变压器总产量达到约19.5亿kVA,较2023年增加11%。其中,高压变压器(66kV及以上)产量12.83亿kVA, 配电变压器(35kV及以下)产量6.45亿kVA。2025年全国变压器总产量将达到21.45亿kVA。
电线电缆作为电力传输的核心组件,在全球范围内的需求确实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2023年我国电线电缆产量约为6203万千米,同比增长4.7%,2024年产量约为6531万千米。未来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和智能电网的建设,电线电缆需求将不断增长。2025年我国电线电缆产量有望达6844万千米。
配电网设备是指围绕从输电网或本地发电厂接收电力,并在本地或逐级向各类终端用户供应和分配电能的电力网络所涉及的相关设备。配电网设备是电力系统从发电端向用户端输送过程中的关键一环,直接关系到电能能否安全、稳定、高效地抵达每一个终端用户。2020至2024年中国配电网设备投资由3649亿元增长至3904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7%。2025年中国配电网设备投资规模将达到426.1亿元。
中国电力设备行业发展前景
1.政策支持行业发展
政策层面,国家密集出台《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皮书》《能源重点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实施方案》等文件,明确智能电网、特高压、新能源并网等技术升级路径,并通过财税支持、国债资金倾斜等手段加速设备更新。例如,要求到2027年能源领域设备投资规模增长超25%,直接拉动输配电、风电光伏设备改造需求,同时强化电网调峰储能、退役设备循环利用等环节的标准制定,构建了“强监管+强扶持”的政策框架,为行业注入长期确定性。
2.技术驱动行业发展
技术层面,行业正处于能源革命与数字革命交汇点,智能化与绿色化技术深度融合。特高压输电、柔性直流技术突破解决了新能源大范围消纳难题,数字孪生、人工智能赋能电网实现故障自愈时间缩短至30秒内,而“光伏+储能”一体化、构网型风电技术则提升了新能源发电的稳定性。尽管高端芯片、特种材料仍依赖进口,但超超临界火电、华龙一号核电等技术已实现自主化出口,技术迭代正倒逼产业链突破“卡脖子”环节,推动设备向高端化、服务化转型。
3.市场需求快速增长
市场需求层面,全球能源转型催生万亿级市场。国内新能源装机占比超45%,带动储能设备、智能电表需求爆发,预计2025年新型储能装机达50GW,电化学储能占比超90%。同时,工业“双碳”改造、数据中心扩容、居民电气化率提升等场景,推动变压器、充电桩等设备更新周期缩短至15年。国际市场上,东南亚、非洲电网升级需求旺盛,中国特高压技术、光伏组件出口额持续攀升,企业正从“产品输出”向“技术标准输出”跃迁,市场需求呈现“国内结构升级+海外空间拓展”的双轮驱动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