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人工智能产业爆发式增长,通过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工业软件发展成为趋势。未来,随着政策支持力度加大、技术积累逐渐深厚,国产工业软件有望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一、工业软件定义
工业软件是指在工业领域里应用的软件,这些软件旨在提高工业研发设计、业务管理、生产调度和过程控制等各个环节的水平。工业软件主要应用于工业领域,包括制造业、能源、交通、航空航天等多个行业。根据作用不同,工业软件可分为研发设计类、生产控制类、经营管理类、嵌入式软件(设备控制类)。
二、工业软件行业发展政策
近年来,在中国工业软件行业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国家产业政策的重点支持。国家陆续出台了多项政策,鼓励工业软件行业发展与创新,《关于实施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近期若干举措》《科技成果赋智中小企业专项行动(2023-2025年)》《“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等产业政策为工业软件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明确、广阔的市场前景,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生产经营环境。
三、工业软件行业发展现状
1.全球市场规模
工业软件在提升工业生产力和生产效率、推动工业创新发展、维护工业产业安全、提升国家综合实力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全球工业软件市场规模稳步增长。全球工业软件市场规模从2019年的4107亿美元增至2023年的5027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5.18%,2024年约为5288亿美元。2025年全球工业软件市场规模将增至5490亿美元。
2.中国市场规模
近年来,国产工业软件企业研发进度加快,国内工业软件行业迎来高速发展期,产业规模显著扩大。2023年中国工业软件市场规模达到2824亿元,2019-2023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3.20%,2024年约为3197亿元。2025年中国工业软件市场规模将达到3390亿元。
3.细分市场
目前,我国工业软件中的嵌入式软件市场份额最大,占比达57.4%。经营管理类工业软件和生产控制类工业软件市场占比分别为17.1%、17.0%,研发设计类软件占比较小,仅为8.5%。
4.企业布局情况
工业软件行业呈现“垂直深耕+全栈整合”双轨并行,流程工业(钢铁/化工)与离散制造(汽车/电子)成为主战场。技术突破聚焦自主内核替代(CAD/CAE/EDA)、云原生架构渗透率超40%,以及工业AI算法在预测性维护(准确率>99%)和实时控制(延迟<10ms)的应用。目前主要企业分别为鼎捷软件、中望软件、用友网络、宝信软件等。
5.企业核心竞争力排行
当前工业软件行业呈现“垂直深耕与生态扩张双轨并进”特征,头部企业通过高壁垒行业绑定(如钢铁/芯片)和全栈技术自主化巩固护城河;中游厂商聚焦细分场景替代(CAX/EDA/PLM),以云化部署与轻量化方案抢占中小企业市场;新兴势力则依托AI融合应用(数字孪生/AIAgent)及政策红利(国产替代/军民融合)切入增量领域。核心挑战在于突破高端技术代差与跨行业复制瓶颈,未来竞争将加速向生态开放度(API接口标准化)及全球化认证(ISO/IEC兼容)维度迁移。
四、工业软件行业重点企业
1.用友网络
用友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主营业务是软件及服务业务、企业互联网服务、互联网金融服务。用友网络的主要产品是产品许可、技术服务及培训、其他。
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3.78亿元,同比下降2.21%;归母净利润亏损7.36亿元。
2.宝信软件
上海宝信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的主营业务是软件开发及工程服务、服务外包、系统集成。宝信软件的主要产品是信息化业务、自动化业务、智慧服务业务、机器人业务、智慧交通业务、宝之云(算力中心)业务。
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5.38亿元,同比下降25.15%;实现归母净利润4.45亿元,同比下降24.58%。2024年主营产品包括软件开发及工程服务、服务外包、系统集成,营收分别占整体的72.64%、26.80%、0.48%。
3.广联达
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主营业务是数字建筑平台服务。广联达的主要产品是数字设计、数字成本、数字施工业务。
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2.28亿元,同比下降5.54%;实现归母净利润0.3亿元,同比增长400%。
4.远光软件
远光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的主营业务是提供信息化管理产品与服务。远光软件的主要产品是数字企业、智慧能源、人工智能、数据资源整合及服务。
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4.17亿元,同比下降9.35%;实现归母净利润0.09亿元,同比增长持平。
5.超图软件
北京超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的主营业务是地理信息软件和空间智能领域的技术研发和应用服务。超图软件的主要产品是GIS软件。
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34亿元,同比下降21.48%;归母净利润亏损0.44亿元。
五、工业软件行业发展前景
1.自主技术突破筑牢产业根基
国产工业软件在几何内核、多物理场仿真等底层架构实现关键性突破,显著提升产业链安全性与竞争力。三维几何建模引擎“九韶内核”AMCAX填补国内商用软件空白,支撑航空航天装备高精度仿真设计;量子芯片设计软件“本源坤元”实现计算光刻精度达3纳米节点,推动半导体制造自主化。此类技术突破推动国产软件从“可用”向“可信”跃迁,为高端装备制造提供核心工具链保障,解决“无芯可用”困局。
2.开源生态加速协同创新
产学研共建的开源社区显著降低研发门槛与生态壁垒。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成立OpenCAX工作组,孵化10个SIG技术组覆盖CAE求解器、几何引擎等核心领域;华为联合高校开源60余项工业内核模块,推动300余所高校开展国产软件教学。开源机制促进“需求-开发-验证”闭环形成,缩短企业技术迭代周期30%以上,助力中小企业低成本融入创新生态。
3.AI融合重构功能边界
大模型与工业知识库深度融合催生智能辅助决策。DeepSeek模型赋能数控系统实现自主学习,多轴联动精度提升至纳米级;设备预测性维护系统通过迁移学习将故障识别率提升至95%,减少非计划停机70%。技术融合推动工业软件从“流程工具”升级为“决策中枢”,解决制造业柔性生产与非标场景适配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