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零部件作为汽车工业的基础,得益于国内经济的稳步增长、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以及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快速发展。
一、产业链
汽车零部件产业链上游为原材料,主要包括铝合金、钢材、有色金属、电子元器件、橡胶、塑料、玻璃、陶瓷等;中游为汽车零部件,主要包括汽车底盘系统、车身系统、汽车电子、发动机系统、通用部件;下游为应用,包括整车制造、电商平台、4S店、汽车维修。
汽车零部件产业链以上游高性能材料(热成型钢强度1,500MPa、车规级MCU芯片)为支撑,中游系统化集成驱动技术变革:底盘系统(线控制动响应<150ms)、车身(一体化压铸减重20%)、三电(SiC控制器效率>98%)构建新能源车核心壁垒;下游通过整车制造柔性化(CTP成组效率>75%)、后市场数字化(ECU远程刷写)及跨境供应链优化(关税降低30%)实现价值延伸。未来发展聚焦固态电池集成(能量密度>400Wh/kg)、中央计算架构(算力>1,000TOPS)及材料循环利用(铝材回收率>95%),亟需突破车规芯片国产化(自主率<5%)、线控系统功能安全(ASIL-D认证)等瓶颈,重塑“新四化”时代产业链竞争力。
二、上游分析
1.铝合金
(1)产量
铝合金是轻金属材料之一,凭借其质量轻、强度高、耐腐蚀、延展性好、易加工等一系列优异的性能, 2024年中国铝合金产量达1614.1万吨,同比增长9.6%。2025年中国铝合金产量将超过1700万吨。
(2)重点企业分析
中国铝合金行业涌现出了一批重点企业,它们在行业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主要包括忠旺集团、AAG亚铝、兴发铝材、凤铝铝业、坚美铝材等。
2.钢材
(1)产量
随着工业生产稳步回升,国内制造业用钢需求上升,我国钢材产量呈现平稳增长的趋势。2024年中国钢材累计产量达139967.4万吨,较上年增长1.1%。2025年中国钢材产量将达到140552.4万吨。
(2)重点企业分析
中国钢材企业众多,规模不一。在国企央企中,宝武集团、河钢集团、鞍钢集团、首钢集团等大型钢铁企业占据了主导地位。而在民企中,沙钢集团、建龙集团、敬业集团等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3.有色金属
(1)产量
近年来,中国有色金属产量保持增长趋势, 2024年中国有色金属产量达7918.8万吨,同比增长4.3%。2024年中国有色金属产量将增长至8310万吨。
(2)重点企业分析
中国有色金属行业重点企业主要包括中国铝业、中国五矿、江西铜业、紫金矿业、中国有色集团、云南铜业、金川集团、铜陵有色集团、中金岭南、南山铝业等。其中,中国铝业、中国五矿、江西铜业等大型国有企业占据主导地位,紫金矿业、南山铝业等民营企业在细分市场和区域市场中表现突出。
4.电子元器件
(1)市场规模
近年来,随着5G通信、新能源汽车、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的高速发展,对电子元器件的需求持续增加,推动了电子元器件市场规模快速增长。我国电子元器件市场规模由2020年的12.69万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17.18万亿元,复合年均增长率为10.6%,2024年约为18.9万亿元。2025年中国电子元器件市场规模将达到19.86万亿元。
(2)重点企业分析
中国电子元器件企业竞争呈现出企业数量多、竞争激烈的特点,中国电子元器件企业在中低端领域有一定优势但高端市场仍需突破。目前行业整合加速、头部企业不断提升竞争力,同时面临着国产替代机遇与国际巨头竞争压力并存的局面。
5.橡胶
(1)营业收入
橡胶是指具有可逆形变的高弹性聚合物材料,在室温下富有弹性,在很小的外力作用下能产生较大形变,除去外力后能恢复原状。2025年1-4月,全国规模以上橡胶和塑料制品业营业收入9766.8亿元,同比增长6.0%。
(2)重点企业分析
目前中国橡胶行业相关重点企业主要包括海南橡胶、中化国际、中国石化、中国石油、锦湖石化。
三、中游分析
1.营业收入
随着国内汽车零部件制造水平不断提升以及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汽车零部件行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2022年汽车零部件制造业营收约为41953亿元,同比增长3.16%,2023年约为44086亿元,2024年约为46200亿元。2025年汽车零部件制造业营收将进一步增长至47800亿元。
2.智能座舱
随着国内人工智能、5G通信、物联网等技术的融合应用,中国智能座舱市场均展现出巨大潜力。2024年中国乘用车智能座舱解决方案市场规模达到1290亿元,较上年增长22.27%。2025年中国乘用车智能座舱解决方案市场规模将达到1564亿元。
3.汽车电子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和新能源汽车产销国,近年来,我国汽车电子行业稳步发展,产业能力不断提升。2024年中国汽车电子市场规模约为1.22万亿元,较上年增长10.95%。2025年中国汽车电子市场规模将达到1.28万亿元。
4.发动机
发动机是一种能够把其它形式的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既适用于动力发生装置,也可指包括动力装置的整个机器。2024年中国发动机产量达237766.8万千瓦,同比下降1.5%。2025年中国发动机产量波动较小,将达到245980万千瓦。
5.轴承
轴承行业是我国重点发展的战略性基础产业,我国轴承产量呈现增长的趋势。2023年中国轴承产量约275亿套,较上一年增长6.18%,2024年约为296亿套。2025年中国轴承产量将超过300亿套。
6.企业潜力排行
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正迎来电动化、智能化和轻量化的重大转型机遇。华域汽车、宁德时代、均胜电子等企业在各自领域展现出强大的技术实力和市场竞争力。宁德时代作为全球动力电池龙头,受益于新能源汽车的爆发式增长;均胜电子在智能驾驶和车联网领域布局深入,未来增长空间巨大;福耀玻璃、德赛西威、伯特利等企业则在汽车玻璃、智能座舱、制动系统等细分领域占据领先地位。随着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的快速发展,这些企业凭借技术优势、规模化生产能力以及与国内外车企的紧密合作,将持续引领行业创新与增长,未来市场潜力广阔。
7.重点企业分析
目前,汽车零部件相关A股上市企业数量众多。营收前五十企业中,浙江省数量最多,共10家。江苏省和上海市分别为8家和7家,排名第二第三。
四、下游分析
2025年1-5月,中国规上汽车制造业营业收入41283.3亿元,同比增长7.1%。营业成本36350.9亿元,同比增长8%;利润总额1781.4亿元,同比下降11.9%。
2025年5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64.9万辆和268.6万辆,环比分别增长1.1%和3.7%,同比分别增长11.6%和11.2%。2025年1-5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82.6万辆和1274.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2.7%和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