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光临中国的行业报告门户弘博报告!
分享到:
可行性研究主要服务
2007-01-29 来源: 文字:[    ]

下面重点以工业项目为例,介绍我们在可行性研究中应承担的主要工作:

    (一)市场分析和营销战略研究

    市场分析和营销战略是可行性研究的前提,是决定投资的目标、范围、规模、工艺技术、厂址选择的关键。通过市场分析,制定销售规划和营销战略,发现新的市场机会,是BTII咨询工程师在可行性研究中的重要工作内容。

    1.市场分析。

    市场分析是对有关产品市场及市场环境状况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评价,主要包括:市场细分,消费行为研究,竞争力分析,竞争性产品和销售策略研究,以及它们之间相互依存关系的研究,产品寿命周期分析,以及有关的社会因素、生态因素和经济因素的影响分析。对于非生产性(非工业)项目,市场分析主要是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分析,如交通项目主要分析社会发展对运输量、运输方式、质量和时间等方面的要求。对生产型项目,市场分析的主要目的是发现和寻求市场需要的新产品,发掘新产品和现有产品的新用途,发掘潜在的市场,研究消费者和竞争者的动向,分析市场容量及预测市场的增长率,研究公司的市场销售和推广战略。市场分析必须了解项目的产品、副产品的数量和质量,以及在工艺和地区上的制约因素。常用的需求预测方法有趋势外推法、消费水平法、消费系数法(或最终用途法)、领先指数法、回归分析法、消费者访问法等。

    2.营销战略。

    可行性研究应根据项目的目标及投资和财务决策的原则,提出以适当的销售研究为基础的销售设想。销售设想应当包括销售的战略范围和实际范围、销售手段、销售数量及价格、销售网络、销售计划和费用预算。制定项目营销战略的目的是研究达到项目目标所需的方法和活动,如产品新颖、成本低廉、品质高贵、富有特色、提高市场占有率等。制定项目营销战略的要点是,对市场结构目标的评价,顾客分析和市场划分;销售渠道和营销网络分析;竞争力分析;社会经济环境分析、销售预测、市场前景和风险分析。在确定营销战略的基础上,确定项目的产品方案和生产规模,预测销售收人,估算销售费用。

    (二)建设条件和厂址选择

    1.原材料供应等建设条件。

    生产所需的基本原材料的来源、成本及供应的稳定性是决定项目规模和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可行性研究必须详细分析所需的材料和投人物的来源、数量、质量、供应年限、成本,以及运输方式、能力和费用。必要时还要进行多方案的分析。

    原材料的选择主要取决于项目的技术要求及原材料供应市场的状况,但其决定因素应是环境因素,如资源的枯竭、污染问题以及项目目标(如最大限度地降低供应风险和投人物的成本等)。通过分析原材料的需求量、来源、成本和风险等关键问题,根据生产规模和工艺技术指标,划分原材料的种类,确定需要量,研究可能的来源并进行费用估算。

    可行性研究中还要考虑燃料、运输、社会文化、政策、法律环境等其他建设条件。

    2.厂址选择。

    厂址选择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整个项目的成败。项目前期的各阶段都会涉及到厂址问题:投资机会研究阶段仅从地理上大致考虑厂址的位置;预可行性研究阶段是选点(Location),即按照建厂条件,选定一个合适的地区;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则应是定址(Site),即通过现场地质勘探,收集分析水文、气象、地质资料,具体确定项目所在的厂址。

    可行性研究阶段的厂址选择,包括对建厂地区、厂址和环境等方面的分析评价。考虑的因素主要包括:①自然环境、地理条件和项目的要求;②评价项目对生态环境的影响;③当地社会经济环境、鼓励或限制政策以及地方发展规划;④基础设施条件,如水、电、汽供应、交通通讯、三废处理等;⑤项目发展和营销战略。厂址选择要分析厂址对建设投资和生产成本的影响,包括土地费用、建筑工程、厂外工程等。通过建设投资的比较,对厂址方案进行优选。

    (三)工艺技术方案

    1.工艺技术方案的设计及评价。

    可行性研究中,应根据产品的质量、品种要求及原材料等投人物特点,结合三废的排放标准等生态和环境要求,根据先进性、可靠性及经济性的要求,对各种工艺技术路线进行设计和选择。可行性研究阶段的工艺技术方案设计,主要是概念设计(Concept Design),相当于中国目前的初步设计,提出工艺技术设计初步方案,并对工艺路线的技术方案进行评价。设计及评价的原则为:①先进性原则。采用的技术在产品水平、工艺水平和装备水平三方面都具有先进性;②适应性原则。采用的技术要考虑符合建厂国家和地区的资源条件,适合当地的人才素质;技术层次要适合当地经济技术发展的实际水平;③安全可靠性原则。采用的技术应是成熟、可靠、安全的,对操作人员和环境没有危害或不利影响;④法规适应性原则。采用的技术应不违反当地政府法律规定和发展规划及有关政策。技术评价的方法主要有:对比表格法、价值工程法、综合费用效率法、盈亏平衡点法、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法、损益法等。

    2.土建工程。

    土建工程的内容因项目而异,必须与特定的厂址和可能需要的设施相联系。可行性研究应当规划项目有关的土建工程并估算其成本,包括厂址准备及整治、厂房和其他房屋建筑、公用设施、运输、三废的排放及处理、厂址道路、消防等以及其他基础设施。

    3.工厂布置。

    在确定工艺和生产过程,并最终确定了生产设备和投人物清单后,要根据工艺要求和厂址条件,合理布置各个生产车间和公用设施及服务设施,并绘制出以下图表:①工厂总平面布置图,说明主要构筑物和建筑物等大型设备、道路、铁路和其他运输设施、各种公用工程和服务设施的位置;②生产线示意图,说明生产的流程、设备、几何尺寸、位置和空间要求;③材料流程图,表明材料流程、公用设施、排放物,以及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在工厂各部分之间的流程;④运输路线图,说明公用设施管线、消耗、联系通讯设施的最终实物分布图。

    (四)项目组织与实施计划

    1.项目组织与管理。

    高效、精简的项目运作组织和合理的人员配备特别是关键岗位人员的素质是保证项目成功实施和运作的重要条件。要根据生产工艺技术特点、设备管理、生产组织和产品市场销售规划,设计出合理的组织机构,并建立相关的管理制度。组织设置主要取决于项目规模、类型以及发展策略、政策,以及项目建设期和经营期的需要和条件,并应考虑以下因素:项目和企业的组织机构应以最佳协调和控制全部项目的投人物为目的,保证项目的/顷利运作;组织机构的设置构成项目投资和生产成本的一部分,应明确相关费用和成本;组织机构应是动态的,根据项目的发展而能够不断调整。

    一般工业企业的组织机构可分为三个层次;即最高管理层,负责项目长期性计划、预算、协调和控制;中间操作层,负责项目的具体运作,如生产组织、销售、财务管理等;监督管理层,负责监督日常的经营活动。

    2.项目实施计划。

    项目实施计划撰写的目的是确定项目实施的具体时间进度安排,并分析对工艺技术及财务的影响,以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实施计划的撰写,包括项目进度安排、施工组织等,通常使用甘特(Gantt)图,也称线条图BarChart)来撰写项目实施计划。项目实施计划的制定过程,应按每一阶段所需的资源和活动时间,确定实施的各阶段,确定项目必须执行的现场内外工作的类型,确定工作任务的逻辑顺序,考虑完成每项任务需要的时间,撰写分时间阶段的实施进度表。

    3.人力资源配置。

    项目的人力资源配置是确保项目成功实施的关键。可行性研究要提出项目对各种技术、管理人员的需求,包括不同层次的管理监督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熟练和非熟练工人等。在配置人员时,必须充分考虑项目所在国的劳动立法、劳动条件、定额、薪金、保险、职业安全、卫生保健和社会安全等因素、可行性研究对项目不同阶段的人员配置撰写定员表,对人力资源的来源进行分析,制定招聘计划和外聘专家人数,并制定人员培训计划,进行人力成本估算。

    (五)环境影响评价

    可行性研究应对项目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全面、综合、系统、实际的评价,这种评价对项目的社会、经济、技术和财务上的可行性往往十分重要。环境影响分析包括了项目对周围地区的影响,特别是对当地人群、植物群和动物群的影响。

    1.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环境影响因素分析应以项目所在国的法规、三废排放标准为基础进行影响因素的识别和分析,在环境背景调查的基础上,分析项目的实施对当地环境的影响。主要目的是:①就项目对自然及人类居住地所造成的环境影响后果进行全面、综合分析;②研究了解项目的各个方案新增的环境影响的范围和程度;③把环境保护法规的要求纳入可行性研究中;④确定减轻消极的环境影响和增加有利影响的措施;⑤对各种需要进一步研究的环境问题进行分析;⑥对各种环境影响进行必要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研究,确定项目方案在环境方面的主要优缺点。

    2.环境影响的成本--效益评价。

    即应用成本-效益评价,是根据环境影响经济学的分析原理和方法,对环境影响的可量化部分进行定量分析。分析方法主要采用成本-效益分析模型,如联合国环境开发署的扩大成本-效益分析检验模型,环境成本和效益的价值化法,即用改善环境的愿意支付或对环境退化的接受补偿,用货币形式表现成本或效益;直接货币法,如成本节约(或成本影响)法,以直接调查为基准的方法,如可能情况支付法、可能情况排序法;以间接市场为依据的方法,如享乐定价法等。

    (六)社会影响评价

    按照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组织的要求,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应进行项目的社会评价,分析项目为实现国家和地区的社会发展目标所作的贡献及影响,以及项目与社会的相互适应性。主要内容涉及人口、就业、移民安置、公平分配、文化历史、妇女、民族宗教、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社会基础设施等,评价的重点是项目周围社区,同时还应考虑项目对技术进步、节约时间、促进地区和部门发展、改善经济布局和产业结构等的影响。评价指标包括就业效果、收入分配效益、资源节约指标、公平分配、扶贫效果、妇女参与、机构发展和持续性等。中国目前的投资项目前期咨询论证中,还没有将社会评价纳人到可行性研究的程序和范围。为了与国际接轨,应考虑在可行性研究中加强社会评价工作;

    (七)财务评价

    中国目前的投资项目财务评价,与国外的通常做法存在一定的差距,突出表现在将项目与企业分离开来,将项目的财务评价与整个企业的资本预算、理财活动相分离,按照所谓投资估算、资金筹措、盈利能力分析、债务清偿能力分析的逻辑过程进行分析,突出体现了计划经济时代的理财思路。财务评价的一般内容应该包括:

    1.项目投资现金流量预测。

    根据有无对比的原则,根据项目的产品方案、建设规模、工艺技术方案等要求,对项目投资可能产生的现金流量进行估算:①项目投资估算,包括设备购置、安装、土建工程及其他工程费用,生产前的各种资本支出和流动资产投资;②产品销售收入或项目提供的服务营业收入预测;③项目在运营期内的各种运营和维护费用预测。根据估算及预测结果,得出投资方案的现金流量。需要指出,按照国际通行的财务管理惯例,这里的投资估算不包括建设期利息。事实上,建设期利息在这一阶段还不能估算出来。

    2.投资方案财务评价。

    根据项目投资方案现金流量预测结果,撰写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流动资金(周转资金)估算表、主要产出物与投人物价格表、单位产品生产成本表、固定资产折旧表、无形资产及递延资产摊销估算表、经营成本估算表、销售收入及销售税金计算表等辅助报表,并在此基础上撰写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计算各年的息税前利润(EBIT),评价项目投资的财务盈利能力,进行投资决策。这里的财务指标计算相当于目前中国投资项目财务评价中对区别投资所得税前财务评价指标的计算,主要目的是在不考虑折旧、所得税、融资方案等人为因素的情况下,分析项目本身所具有的盈利能力,进行拟建项目的投资决策,从项目本身的财务可行性的角度选择投资项目。

    3.融资方案财务评价。

    对于投资方案财务评价可行的项目,应进一步进行融资方案分析,选择最佳的融资方案。投资方案分析的对象是项目本身,融资方案分析的对象则是项目的融资主体,如果项目的融资主体不是项目本身设立的项目公司,就要对项目所依托的整个企业进行分析。主要分析内容包括:①根据融资主体的资产负债结构及信用状况等因素,分析各种可能的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②根据项目本身的盈利能力及整个融资主体的财务状况,分析应采用的财务杠杆水平,进行财务杠杆分析,选择资产负债结构比例及融资方案;③根据融资方案,计算融资成本,撰写财务计划现金流量表。该表除包含项目投资现金流量的预测结果外,还应包括建设期及生产运营期借款还本付息、股利分配、税收支付等引起的项目融资主体本身完整的财务计划现金流量,进行财务可持续性分析;④计算所得税后现金流量,评价权益投资的盈利能力及对股东财富增值的影响(这里与中国目前的计算自有资金或股本投资所得税后财务指标有部分相似之处);⑤进行融资主体的债务清偿能力分析。

    (八)经济评价

    经济评价从资源配置的角度评价项目的费用和效益,分析项目的经济可行性。经济评价把项目的投人物分为可贸易货物(Tradeables)、不可贸易货物(Non-tradeables)和其他投入物(包括房屋等)等三类,通过机会成本测算影子价格,通过社会折现率评价并计算项目的净现值和内部收益率等经济评价指标,并进行其它方面的经济评价。

    财务评价与经济评价的本质区别在于财务评价是从财务管理、现金收支的角度评价项目,所涉及的是与金钱有关的问题,经济评价是从资源配置的角度来评价项目,所涉及的是资源使用是否合理的问题。从广义上讲,财务评价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微观层次的财务评价就是前述项目层次的投资方案的财务评价和融资方案财务评价,宏观层次的财务评价应是从国民经济的角度评价项目对国民收人、GDP等的货币收入贡献及其有关的宏观层次的财务问题。与此对应,经济评价也应包括微观和宏观两个层次,微观层次的经济评价即项目层次的经济评价,其理论基础主要是根据微观经济学的有关均衡、支付意愿、消费者剩余、机会成本等理论推导出反映项目所处特定区域的资源真实经济价值的影子价格体系,评价项目在特定区域的微观层次的资源优化配置状况,一般采用UNIDO法和L-M法(也称OECD法)。宏观层次的经济评价,应从项目的宏观区域经济影响的角度,重大项目应从整个国民经济的角度,评价项目对影响区域及整个国民经济的资源配置,如对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对培养区域拳头产业的影响、对国家经济安全的影响、对提高国际竞争力和发展民族经济的影响,对区域之间经济平衡发展的影响等。

    目前中国项目评价的有关文献中,将项目层次的经济评价(economic appraisal,主要是侧重于微观经济分析)称之为国民经济评价(national economic appraisal),不仅是对经济评价方法本身的严重误解,而且也误导了人们的项目评价实践活动,也不利于人们进一步探索如何真正从宏观的、国民经济的层次上对一些重大项目进行全面评价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中国目前的项目评价方法体系急需创新。

    (九)风险分析

    风险是人们在活动中遭遇危险、受损失或伤害的可能性或机会,是人们对不确定性的一种主观的、个人的预见,或偏离预期目标的可能结果。对于一个项目而言,风险管理的目标是使项目获得成功,为项目的实施创造一个平静、稳定的环境,降低项目成本,避免损失和浪费,最大限度地减少或消除外部的干扰,使项目顺利投产并效益稳定。在项目决策阶段应考虑的风险包括:投资环境风险、地质风险、设计和技术风险、资源风险、市场风险、原材料风险、布局安全风险、工程建设风险、人力资源风险、资金风险、汇率风险和不可抗拒力的风险等。在财务评价中,应对各种风险因素对财务评价指标的影响进行不确定性和风险分析,包括盈亏平衡分析、敏感性分析、概率分析和决策树分析等。对风险因素应按照一定的方法进行识别,分析风险因素对项目目标的影响,进行风险等级分类,评估风险的影响结果,并根据不同类型风险的具体特点,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风险规避对策。中国目前的项目前期论证及工程管理过程中缺乏全过程的风险管理规划。为了与国际接轨,提高中国项目投资决策及项目管理水平,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必须重视风险分析。
文字:[    ] [打印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