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多次洗牌,健身行业再逢加速增长。健身行业从海外传播进入中国已有20余年,由于线下健身行业一直以来盈利模式单一、经营成本较高,因此在大众健身市场尚未成熟的环境下,行业经历了多次洗牌。
新老经营模式并存,活跃市场中大浪淘沙。传统线下健身俱乐部模式依然占据着最多的市场资源且稳定增长,但过度依靠年卡销售、服务质量不佳、客户粘性低等问题一直存在。近年来,针对传统模式的痛点,衍生出私教工作室、24小时健身房、整合资源式O2O和线上内容社交平台等新兴模式,小型工作室的兴起对传统健身房造成了一定分流,而健身App吸引了大量健身小白,也为线下健身场所培养了潜在客户,但新盈利模式的稳定性仍有待检验。
健身房普遍投入成本回收快,现金流良好。目前国内健身俱乐部的收入以销售年卡和私教课程为主,保健品等相关产品销售占比不高,成本主要包括租金、装修、器械及人员开支。根据草根调研显示,一线城市2000平米门店开店成本约150-250万元,现金流层面一般可在提前预售期到开业2个月内收回,后期运营成本在每月30-60万元左右。由于销售长期年卡预收年费,健身房普遍现金流良好,但在财报层面,因年卡预售未使用前是待摊销成本,因此,良好的现金流需要在健身房持续运转的前提下,不断提升高附加值私教等收入的占比,将其转化成为盈利能力的提升。
一线城市消费重心已逐渐向服务转变,其他城市开发潜力大。年卡+私教占健身房收入90%以上,当前大多数健身房年卡收入比重较大。随着健身意识和消费水平的提升,一线城市的消费重心已逐渐向服务转变,私教课程收入将逐渐超过年卡收入。而一线城市以外的地区商业健身房市场发展相对空白,新开店预售成绩甚至可以超过一线城市。针对不同城市,未来健身房发展或将形成“提升单店盈利+跑马圈地”两条路线。
国内市场格局分散,品牌区域性特征明显,资本介入下有望产生全国性龙头品牌。从竞争格局上看,目前行业集中度低,知名品牌具有较强地域性,尚未出现全国性品牌。资本介入下,行业内的洗牌或将加速,强势品牌如威尔士、一兆韦德等有望通过强势区域自主扩张和弱势区域收购的方式向全国连锁品牌发展,开启行业集中度提升的进程。
现状概述:
健身热潮在中国并非第一次出现,健身行业从海外传播进入中国已有二十余年,二十年间,行业洗牌周期性的出现,多表现为经营一段时间的健身房在成本、资源等方面难以为继,退出市场,而新的资本和品牌介入。在这此起彼伏的过程中,健身房的盈利模式并没有本质的变化,还是以年卡收费+私教课程收费为较为主要的收入来源,并且面临顾客粘性低,续卡比例低的问题。
虽然健身房已进入国内二十年,中国整个运动健身行业从行业生命周期的角度,仍然处在成长期并带有部分导入期特征,健身房会员渗透率较低、行业尚未出现真正意义上的龙头企业,新模式创业企业只有少量进入B轮融资。
近两年来,健身热潮再次兴起,经营多年脱颖而出的老品牌稳定地拓展更多门店,也出现了快速发展的新模式线下健身房。此外,在传统健身俱乐部缺失的健身启蒙指引服务和健身内容方面,涌现了一批互联网创业企业,从内容和整合资源与服务的角度切入市场,填补多年来市场供给与消费者需求的错位。以KEEP为代表的线上健身内容提供方和以乐刻健身为代表的O2O健身场馆课程预约App为健身行业注入了新的流量。互联网健身不仅降低了参与健身的门槛,吸引了更多大众迈出健身第一步,为培育这个尚不成熟的市场做出贡献,而且对传统的健身房依靠预收款的收费模式造成了冲击。但目前单一的线上运营模式仍面临变现难的问题,新的模式是否能带动并促进整个市场的进步和发展,还需从市场需求,盈利模式的可持续性等多方面进行更加细致的讨论。
国内产业链:集中在线下健身房,互联网发展冲击旧模式
中国健身行业长期以来保持相似且单一的盈利模式,也成为现今行业进步和变革的最大障碍。国内健身房多年来主要收入来源为会员卡搭配私教课程,盈利模式比较单一,场地+教练在产值结构中占比约90%,而服装、补剂销售之类占比偏小。相比之下,美国健身行业场地+教练的产值占比不到20%,食品(健康餐)、补剂(膳食营养补充剂)、减肥消费(降脂课程与训练营)、服装器材(一线品牌及自主品牌)等合计占比超70%,这与美国健身产业的成熟度密切相关。
健身行业模式解析:新老模式并存,活跃市场中大浪淘沙
健身行业的运营存在多种模式,主要可以分类为传统健身房、小型工作室和线上健身App,这三种模式各有优劣。目前国内健身行业仍然是以传统健身房为主,虽然小型工作室的兴起可能会造成一些分流,但整体对健身房的冲击不大,而健身App的存在吸引了大量健身小白,可能为其他线下健身场所培养了潜在客户。以下我们将对各类模式进行详细分析。
传统健身俱乐部经营现状解析:投入成本回收快,现金流状况良好,品牌区域性特征强目前国内健身俱乐部的经营模式还是以销售年卡和私教课程为主,成本方面主要包括物业租金、装修、器械和设备成本。投入成本回收快,现金流良好是健身房经营的特征。一线城市2000平米门店开店成本约150-250万元,现金流层面一般可在提前预售期到
开业2个月内收回,后期运营成本在每月30-60万元左右。由于销售长期年卡预收年费,健身房普遍现金流良好,但在财报层面,因年卡预售未使用前是待摊销成本,因此,良好的现金流需要在健身房持续运转的前提下,不断提升高附加值私教收入的占比,将其转化成为盈利能力的提升。从竞争格局上看,目前行业集中度低,知名品牌具有较强地域性,尚未出现全国性龙头企业。
扩张:一线城市竞争激烈,市场空白区域风险多但回收快
目前在北上等一线城市的健身房竞争压力大,健身房密度也较高,在某些一线和省会城市每隔3公里就有一家健身俱乐部。在较大的竞争压力下,新开店会籍预售销售额相比从前可能降低,有的每月仅100多万。同时一线城市开店成本较高,物业租金、税收、消防和水电煤等费用都是全国最高水平。而在一些二三线城市,甚至县城,由于市场空白,新开俱乐部聚集了当地的所有客户,开业预售较容易做到200万的规模。
对于大型连锁品牌来说,由于其地域性,连锁品牌在各自势力范围开店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新开门店较容易,而主动以直营形式拓展的新区域空白市场,则面临较多风险和问题,如租金成本优势丧失等。这也是导致目前国内暂时还没有全国性连锁品牌,而主要是地区性强势连锁品牌的主要原因。
格局:品牌集中度较低,空间上集中在北上广深等发达城市
我国健身房在空间上集中在以北上广深为首的经济较发达城市和地区,大型连锁健身俱乐部更是主要入驻一、二线城市,并主要集中少数一线城市。一、二线城市人群收入较高,是健身风潮最初接受者,有经济能力也有健身意愿享受高端健身俱乐部的各项服务。同时,近年来海归数量渐增,他们在欧美等健身行业较成熟的国家培养了健身习惯,并把这种习惯带回国内,特别是北上广深地区,促进了当地的市场发展。根据大众点评的数据,过去一年,中国健身房最多的前10个城市中,有8个城市的健身房数量增长率超过50%。
国内健身行业再讨论:未来发展加速但矛盾明显洗牌与变革将持续
1、市场发展已加速,供需矛盾明显,行业仍处在圈地跑马阶段
供给方:占据较多资源的主流线下直营模式的盈利模式依然较为单一,深挖价值的动力不足;优质服务总体较为欠缺,或价格过高。
需求方:热潮下有所增加,但远未达到大众化的程度,真正具有持续健身习惯的人还是很少,可挖掘的空间大。相比欧美人群,国内现有健身人群对健身服务和引导有真实且更大量的需求。
因此,目前市场矛盾较为清晰:圈地跑马扩张阶段供给方做好服务和内容,深挖价值的动力不足,新增加的健身会员增量可以支持门店的扩张,但可持续的时间有待考证;而已健身人群和新踏入健身行动的人群真实需要有效的指导和服务,对应的是教练和服务的总体稀缺及不到位产生需求与供给的错位,部分互联网健身介入这一市场,形成线上内容和社交平台。教练是健身行业目前较为核心且难以用资本短时间克服的资源。
2、线下健身房资源的资本介入将以整合品牌拓展门店为主
目前全国存在多家区域性连锁门店品牌,但尚无全国性的大品牌,这种格局形成的原因一方面在于各家连锁品牌在各自优势地区已将优势位置占据,外来品牌难以获得优质资源和低成本;另一方面连锁健身房在管理上存在一些难度,而空间上的拓展使得整个健身房的经营管理难度提升。目前几大连锁品牌仅在自己优势区域外的全国其他省会城市与地产开发商合作开设密集度较低的分店。
由于目前行业发展还处于较为初期,尚未出现龙头品牌,连锁商业健身房未覆盖的城市范围仍然较广,资本介入线下健身房后预计仍将首先以整合品牌,拓展连锁门店,取得外延增长为主,圈地跑马式的扩张将持续一段时间。
本公司出品的研究报告首先介绍了中国健身房行业市场发展环境、健身房行业整体运行态势等,接着分析了中国健身房行业市场运行的现状,然后介绍了健身房行业市场竞争格局。随后,报告对健身房行业做了重点企业经营状况分析,最后分析了中国健身房行业发展趋势与投资预测。您若想对健身房行业产业有个系统的了解或者想投资中国健身房行业,本报告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采用国家统计数据,海关总署,问卷调查数据,商务部采集数据等数据库。其中宏观经济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部分行业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及市场调研数据,企业数据主要来自于国统计局规模企业统计数据库及证券交易所等,价格数据主要来自于各类市场监测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