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光临中国的行业报告门户弘博报告!
分享到:
2020-2026年中国车联网市场分析及产业供需格局研究报告
2020-05-21
  • [报告ID] 143332
  • [关键词] 车联网市场分析
  • [报告名称] 2020-2026年中国车联网市场分析及产业供需格局研究报告
  • [交付方式] EMS特快专递 EMAIL
  • [完成日期] 2020/5/5
  • [报告页数] 页
  • [报告字数] 字
  • [图 表 数] 个
  • [报告价格] 印刷版7500 电子版7800 印刷+电子8000
  • [传真订购]
加入收藏 文字:[    ]
报告简介

在政策与技术的双驱动下,车联网驶入发展的快车道。

2018年12月,工信部出台的《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行动计划》中指出,到2020年,车联网用户渗透率要达到30%以上;2019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提出要加强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汽车、自动驾驶、车路协同)研发,形成自主可控完整的产业链。

车联网是传统汽车升级成为智能汽车的重要过程,技术融合则是实现升级的重要手段。从车联网的具体功能上看,除了拥有一套核心的车载系统,在AI、大数据融合下,还能够实现车舱内的智能语音交互、高级辅助驾驶、车路协同等,满足人们各类出行场景的联动。

车联网产业链条长,产业角色丰富,如上游的芯片玩家、主机厂、软件开发商、终端设备商,以及应用平台、通信运营商等。软件定义汽车逐渐成为产业共识,百年的传统汽车产业链正在被重塑。

2019年是车联网发展的关键一年。

巨头的纷争

随着技术更迭,车联网市场潜力逐步被释放,面对万亿级的“大蛋糕”,新的搅局者不断潜入。

根据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与IHS咨询公司联合发布的报告,在上世纪80年代初,一辆普通轿车的电子系统只有5万行软件代码,但如今一款高端汽车的软件代码行数已经超过了6500万。

2019年5月底,“永不造车”的华为正式成立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定位于为企业客户提供智能汽车的ICT部件和解决方案。从整体上来看,华为将延续自己的在ICT产业中的业务积累,在满足车企在智能网联、自动驾驶等领域的升级需求上,扮演赋能者的角色。12月29日,华为联合新宝骏,正式对外发布首款搭载HUAWEI HiCar量产汽车—新宝骏RC-6,华为生态首次进入量产车型。

早前,BAT等互联网巨头已经与传统主机厂捆绑在一起,共同构建车联网生态,推出各自特色的产品,像上汽与阿里打造的斑马网络,腾讯与长安汽车孵化的梧桐车联。还有像一直深耕车联网的博泰,目前已经与国内外三十多家车企品牌展开了合作,在2019年推出“擎Mobile随身车联网”,欲把手机变车机。

除了与传统主机厂的绑定,BAT巨头们还布局了独属于自己的车联网阵地,如腾讯领投的蘑菇车联、百度的智能驾驶事业群组。

不过,8月28日,上汽集团与阿里宣布战略重组斑马网络和YUNOS。重组后,阿里成为斑马网络第一大股东,YUNOS操作系统整体知识体系和业务注入斑马,这也就意味着斑马已经拥有了YUNOS底层架构代码的所有权和使用权。为了更好的将阿里YUNOS操作系统的相关技术转移至斑马网络,阿里又在杭州成立斑马智能进一步为斑马网络开发做技术支持。

2019年,车联网已经完全跳出了同质化的在线信息娱乐功能的范畴。同时,整车厂都在积极部署自己的出行服务战略,实施数字化转型。因此,智能网联一定要服务于车企的转型战略,共建智慧出行服务生态,满足用户在出行场景中的需求。

车联网已经成为传统车企转型的关键。大众汽车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计划创建一个单独的软件部门,到2025年该部门数字化专家将达到5000人左右。大刀阔斧改革的并不止大众一家车企,2019年7月,长城汽车在保定哈弗中心发布了GTO全域智慧生态战略,与互联网巨头腾讯、阿里、百度,分别正式签署生态合作协议,同时与中国三大通信运营商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以及华为和高通展开生态合作。

从巨头入局,到传统车企数字化觉醒,车联网迎来蓬勃的发展态势。

核心技术亟待发展

截至2019年9月,全球车联网领域专利申请累计114587件,美国占30%居首,中国25%居第二位。在行业发展上,中国走在了世界前列。

在智能网联技术加速发展期,用户需求的爆发性增长给汽车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汽车智能网联化的实现,需要整个行业以打通底层操作系统与汽车硬件之间的有效控制为基础,并在上层建立丰富安全的车载应用服务生态,满足用户对车辆智能化、场景化、个性化日益增长的需求。

车联网涉及汽车、电子、信息通信、互联网、交通等多个产业,正处于加速发展的关键阶段。业界预测,2020年全球车联网有望突破1000亿欧元的规模,中国将占三分之一。巨大的车联网市场前景诱人,实则是一块难啃的骨头。

一辆智能汽车,除了融入了环境感知、智能决策、协同控制等创新技术,还涉及车与车、车与路、车与人之间的信息交互。简单来讲,抛开上层的应用,车联网的底层技术的集成更加错综复杂,且相关核心技术亟待突破。

首先,在通信层面,以当前的网络通信,可以带动单车智能应用,但是涉及到“车、路、云”协同发展,存在巨大的挑战。车与车、车与基础设施的交互产生的数据量远大于单车的人机交互,延时严格控制在毫秒级一下。并且,行业间的通信标准尚未统一。

其次,车联网的安全体系存在漏洞。当一辆汽车跑上信息高速公路,也就意味着将其安全问题暴露在外,非常容易受到网络黑客攻击,一旦黑客有机会访问、修改或破坏软件,就有可能引发事故并造成伤亡。

再则是,车联网产业是一座信息孤岛。车联网表面繁荣,内部生态企业各自为营,系统无法相互打通,所涉及的相关软硬件、应用都尚未互通互联。

最后,商业模式正处在探索阶段。目前,车联网商业模式存在盈利困难等问题。车联网产业链复杂且冗长,从硬件到软件,从产品转向服务,盈利模式需要时间来验证。

5G车联网迎来黄金时代

2019年6月,工信部正式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电发放5G商用牌照,开启了中国5G商用元年。车联网作为5G重要应用场景之一,已经燃烧起了“小宇宙”。5G除了将带来新的应用升级,其的高速率、大容量、低时延高可靠性,与车联网深度结合后,帮助汽车实现“人、车、路、云”高度协同。

5G的话题的确很热,车联网与通讯技术的更新换代也存在一定的关联性。除了通讯技术之外,大数据、人工智能、人机交互、传感器等技术要素的发展程度也决定了车联网在服务和交互层面的智能化程度。但从车联网的世代发展路线来看,其总体的革命性突破恐怕并不会这么快在2020年就发生。

 “产业协同“发展将成为下一阶段的发展主旋律。2019年10月,国内首次进行了“跨芯片模组、跨终端、跨整车、跨安全平台”的C-V2X应用测试,就释放出了积极信号。据悉,活动聚集了一汽、上汽、宝马、奥迪等20余家中外整车企业,以及华为、中兴等30余家芯片模组厂商、终端设备提供商、安全厂商和位置服务提供商,行业融合创新迈出了新的一步。

在测试方面,高新兴集团首席方案架构师兼战略&品牌总经理吴冬升则表示出乐观态度,他认为,今年进行“四跨”测试是基于LTE-V2X进行的应用示范,没有包括5G元素。而车联网产业和5G产业深度融合是大势所趋,5G将丰富车联网业务,2020年将开启5G车联网测试和验证工作。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车联网是汽车智能化发展的核心路径,开放融合将成为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发展的新常态,“进入2020年,驱动车联网产业发展的背后核心技术有三块:以5G为代表的通信技术、人工智能和车载芯片。”

车联网的发展,率先为百年汽车产业转型提出了新的要求。2020年,车联网依旧会面临一系列新的挑战,汽车永远在路上,车联网的应用创新也永远在路上。

本公司出品的研究报告首先介绍了中国车联网行业市场发展环境、车联网行业整体运行态势等,接着分析了中国车联网行业市场运行的现状,然后介绍了车联网行业市场竞争格局。随后,报告对车联网行业做了重点企业经营状况分析,最后分析了中国车联网行业发展趋势与投资预测。您若想对车联网行业产业有个系统的了解或者想投资中国车联网行业,本报告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采用国家统计数据,海关总署,问卷调查数据,商务部采集数据等数据库。其中宏观经济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部分行业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及市场调研数据,企业数据主要来自于国统计局规模企业统计数据库及证券交易所等,价格数据主要来自于各类市场监测数据库。


报告目录
2020-2026年中国车联网市场分析及产业供需格局研究报告

第.一章 中国车联网行业发展背景
第.一节 中国车联网行业发展综述
一、车联网行业的概念
二、车联网概念的源起
三、报告相关名词解译
四、车联网行业产业链
第二节 中国车联网发展意义及机遇
一、行业发展的战略意义
二、行业发展与车辆监管
三、行业的发展机遇分析
(1)汽车电子市场潜力分析
(2)城市交通经济成本分析
第三节 中国车联网行业发展基础分析
一、车联网发展的体制基础分析
二、车联网发展的管理基础分析
三、车联网实现的技术基础分析
四、车联网发展的市场基础分析
(1)国内交通运输业困境分析
(2)物联网行业发展困境分析

第二章 2019年中国车联网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第.一节 车联网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一、车联网产业联盟成立情况
二、车联网相关政策标准分析
三、车联网行业发展规划分析
第二节 车联网行业经济环境分析
一、国际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二、国内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三、行业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第三节 车联网行业社会环境分析
一、行业有利社会环境分析
二、行业不利社会环境分析

第三章 2019年中国车联网Telematics发展分析
第.一节 全球Telematics发展状况分析
一、Telematics发展历程分析
二、Telematics产业链分析
三、Telematics应用情况分析
四、Telematics研发重点分析
五、Telematics产业规模分析
六、Telematics汽车制造商分析
七、国外Telematics服务商分析
第二节 全球主要国家Telematics发展状况分析
一、美国Telematics发展分析
(1)美国Telematics发展现状
(2)美国Telematics应用案例
(3)美国Telematics发展趋势
二、日本Telematics发展分析
(1)日本Telematics发展现状
(2)日本Telematics应用案例
(3)日本Telematics发展趋势
三、欧洲Telematics发展分析
(1)欧洲Telematics发展现状
(2)欧洲Telematics应用案例
(3)欧洲Telematics发展趋势
四、韩国Telematics发展分析
(1)韩国Telematics发展现状
(2)韩国Telematics应用案例
(3)韩国Telematics产业政策
五、主要国家Telematics发展经验借鉴
第三节 2019年中国Telematics发展状况分析
一、中国Telematics的发展现状分析
(1)中国Telematics前装市场分析
(2)中国Telematics后装市场分析
二、中国Telematics的商用现状分析
三、中国Telematics发展存在的问题
四、中国Telematics的发展前景分析
五、中国Telematics市场规模及预测
六、中国Telematics市场的发展趋势

第四章 2019年中国车联网Telematics应用模式分析
第.一节 Telematics系统服务情况分析
一、Telematics服务市场分析
二、Telematics服务内容分析
三、Telematics服务功能分析
四、Telematics服务流程分析
第二节 Telematics系统商业模式分析
一、Telematics商业模式种类
二、Telematics商业模式对比
三、Telematics商业模式评估
四、Telematics商业模式趋势
第三节 国内外telematics商业模式分析
一、Onstar商业模式分析
(1)Onstar的服务内容
(2)Onstar经营模式分析
(3)Onstar在中国的发展
(4)Onstar的发展前景分析
二、G-book商业模式分析
(1)G-book的服务内容
(2)G-book经营模式分析
(3)G-book在中国的发展
(4)G-book的发展前景分析
三、SYNC商业模式分析
(1)SYNC的服务内容
(2)SYNC经营模式分析
(3)SYNC在中国的发展
(4)SYNC的发展前景分析
四、InkaNet商业模式分析
(1)InkaNet的服务内容
(2)InkaNet经营模式分析
(3)InkaNet竞争力分析
(4)InkaNet的发展前景分析
第四节 新兴Telematics应用分析
一、Telematics之车况感测与诊断
二、Telematics之电子收费与车间通讯
三、Telematics之RDS-TMC
四、Telematics之系统架构剖析

第五章 2019年中国车联网行业发展及应用情况分析
第.一节 中国物联网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一、中国物联网行业发展概况分析
二、中国物联网行业发展特征分析
三、中国物联网行业发展规模分析
四、中国物联网行业的研究机构介绍
五、国家重点扶持关键技术研发情况
六、中国物联网行业的技术研发进展
第二节 中国车联网应用现状分析
一、车联网主要应用场景汇总
二、车主服务战略合作联盟
三、中国电信Telematics模式
四、中国移动实时交通信息服务
(1)实时交通服务的市场需求
(2)实时交通服务的实施情况
第三节 中国联通车联网应用发展分析
一、中国联通智能汽车发展现状
二、中国联通智能汽车发展规划
三、中国联通车联网的发展动向
四、中国联通车载通讯面临挑战
五、中国联通车联网发展的建议
第四节 中国电信车联网应用发展分析
一、电信车联网前装市场合作情况
二、电信车联网后装市场合作情况
三、电信车联网业务面临的挑战
四、电信车联网业务的优势分析
五、电信车联网业务发展的建议
第五节 汽车工业智能化现状分析
一、汽车工业与物联网的融合分析
二、传感器在现代汽车的应用分析
三、汽车传感器的智能化研发现状
四、现代汽车传感器市场需求分析
第六节 汽车整车企业Telematics发展分析
一、Telematics前装市场发展分析
二、Telematics对汽车销售影响分析
三、Telematics对汽车后市场影响分析
四、国际汽车企业Telematics发展分析

第六章 2019年中国智能交通(ITS)系统发展分析
第.一节 智能交通(ITS)系统发展现状
一、智能交通系统(ITS)介绍
二、智能交通系统发展历程分析
三、智能交通系统应用情况分析
(1)智能交通应用系统分析
(2)智能交通应用实例分析
四、中国智能交通发展现状分析
五、中国智能交通发展预测分析
第二节 交通信息服务系统(ATIS)分析
一、交通信息服务系统(ATIS)流程
二、交通信息服务系统主要产品分析
三、(ATIS)产品市场成长性分析
第三节 交通管理系统(ATMS)分析
一、道路指示信息分析
二、交通监视服务分析
三、交通控制中心分析
第四节 公共交通系统(APTS)分析
一、公交管理系统的体系架构
二、智能公交管理关键性理论
三、智能公交调度系统分析
第五节 不停车收费系统(ETC)分析
一、不停车收费系统的应用介绍
二、不停车收费系统的关键技术
三、不停车收费系统的实用意义
第六节 车辆控制系统(AVCS)分析
一、车辆控制系统的安全预警
二、车辆控制系统的防撞功能
三、车辆控制系统的车道保持
四、车辆控制系统的视野拓展
五、车辆控制系统的车辆导航
六、车辆控制系统的紧急报警

第七章中国车联网行业主要企业经营分析
第.一节 高德软件有限公司
一、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二、企业车联网业务分析
三、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第二节 北京四维图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二、企业车联网业务分析
三、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第三节 启明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二、企业车联网业务分析
三、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第四节 安徽皖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二、企业车联网业务分析
三、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第五节 江苏天泽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二、企业车联网业务分析
三、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第八章 2020-2026年中国车联网发展前景与投资策略分析
第.一节 2020-2026年中国车联网发展前景及预测分析
一、车联网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二、车联网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三、中国车联网行业预测分析
第二节 2020-2026年中国车联网行业投资风险分析
一、车联网行业政策风险分析
二、车联网行业技术风险分析
三、车联网行业经营风险分析
四、车联网行业其它风险分析
第三节 2020-2026年中国车联网投资机会与策略分析
一、车联网行业进入障碍分析
二、车联网行业投资机会分析
三、车联网行业投资策略分析

图表目录:
图表:车联网各种传感器
图表:电子装置在整个汽车制造成本分析(单位:%)
图表:我国各城市居民上下班拥堵经济成本比较(单位:元/月)
图表:我国各城市居民上下班乘车时间比较(单位:分钟)
图表:中国传感网核心技术列表
图表:2016-2019年中国电信Telematics市场发展展望(单位:Mbps,%)
图表:动态交通信息功能需求(单位:%)
图表:使用动态交通信息的影响因素(单位:%)
图表:2016-2019年全球汽车传感器OEM市场需求(百万美元)
图表:2019年城市智能交通千万级项目地域分布(单位:亿元,%)
图表:2020-2026年智能交通管理行业市场规模及预测(单位:亿元)
文字:[    ] [ 打印本页 ] [ 返回顶部 ]
1.客户确定购买意向
2.签订购买合同
3.客户支付款项
4.提交资料
5.款到快递发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