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电化学储能技术的专利申请数量急剧上升,其中大部分是基于锂的技术。
图表 42:我国电化学储能专利规模
时间 |
2019年 |
2020年 |
2021年 |
2022年 |
累计数量(万件) |
5.37 |
5.51 |
5.92 |
6.18 |
时间 |
锂离子 |
液流 |
钠离子 |
其他 |
比重 |
79% |
7% |
4.1% |
9.9% |
图表 我国电化学储能专利申请人
时间 |
企业 |
高校 |
研究机构 |
其他 |
比重 |
58% |
22% |
15% |
5% |
从整体技术路线来看,储能技术正朝着更高能量密度、更低成本、更好安全性和更长循环寿命迈进。不同的电化学储能技术由于各具优势将形成互补发展。由于锂电池的发展受到锂资源的制约,钠离子电池资源丰富的优势逐渐显现,未来将与锂离子电池形成互补。同时,由于电力系统对于长时储能的需求,液流电池也将迎来发展机遇。全钒液流电池和锌溴液流电池原材料易得且易回收,已经进入示范应用阶段。
在热管理环节,风冷方案成熟度更高且初期投入较少,是当前储能温控主力方案。未来随着液冷技术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成熟,其提升能量密度、减少占地面积、降低能耗等综合优势会进一步凸显,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