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终端是指具备信息采集处理和连接能力,并可实现智能感知、交互、大数据服务等功能的新兴互联网硬件产品。近年来,我国积极发展下一代智能终端产业,打造智能终端标志性产品,智能终端发展前景广阔。
一、智能终端产业链梳理分析
智能终端产业链上游为软硬件供应,主要包括芯片、传感器、显示面板、电池、操作系统、AI算法与开发框架等;中游为产品制造,包括智能手机、智能平板/电脑、智能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设备等;下游为线上、线下销售渠道,这些渠道负责将智能终端产品推向市场,并最终销售给消费者。
二、智能终端产业链上游分析
1.AI芯片
AI芯片,也被称为AI加速器或智能芯片,是一种特制的微处理器,专为高效运行人工智能算法而设计。近年来中国AI芯片产业受到广泛关注,行业市场规模不断增长。2023年中国AI芯片市场规模达到1206亿元,同比增长41.9%。2025年中国AI芯片市场规模将增至1530亿元。
中国AI芯片行业将迎来快速发展,寒武纪、地平线、燧原科技等龙头企业凭借技术突破和产能扩张,逐步缩小与国际巨头的差距。随着人工智能、自动驾驶、云计算等领域的快速发展,AI芯片企业在训练、推理、边缘计算等关键领域取得显著进展,推动中国AI芯片产业的自主可控和高质量发展。已上市企业如寒武纪、云天励飞等,凭借资本市场的支持,进一步扩大产能和技术优势,而未上市企业如地平线、燧原科技也在快速崛起,为中国AI芯片产业的国产化注入新动力。
2.传感器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领域的拓展,中国智能传感市场需求快速增长。2023年中国智能传感器市场规模为1336.2亿元,近五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5.96%。2025年中国智能传感器市场规模将达到1795.5亿元。
我国目前已初步形成优势明显的智能传感器企业,如韦尔股份、兆易创新、华润微、华工科技、歌尔股份等,其余市场参与者以中小型制造类企业为主。
3.新型显示
新型显示技术主要包括OLED、AMOLED、Mini/Micro LED、QD-OLED等。作为智能交互的重要端口,新型显示已成为承载超高清视频、物联网和虚拟现实等产业的重要支撑和基础。2023年中国新型显示全产业链市场规模约为6600亿元,占全球市场规模的50%左右。2025年中国新型显示全产业链市场规模将达到7200亿元。
中国新型显示快速发展,已形成“双龙头+细分赛道专精特新”的竞争格局,技术迭代和政策支持推动国产替代。从企业产能来看,LCD领域,中国占全球产能超65%,京东方、TCL华星、惠科合计拥有12条G8.5+高世代线,主导大尺寸面板供应。OLED领域,国内已建成15条G6 AMOLED产线,2024年柔性OLED产能占比将达40%,直追韩国(55%)。Mini/Micro LED领域,三安光电、华灿光电主导芯片产能,利亚德、洲明科技终端产能年增30%。
4.消费锂电池
随着传统消费电子产品的迭代以及新兴消费电子产品的不断涌现,中国消费锂电池出货量呈现增长趋势。2024年,中国锂电池出货量1175GWh,同比增长32.6%。其中,消费锂电池出货量约为56GWh,占比4.8%。2025年中国消费锂电池出货量将达到60GWh。
5.PCB
PCB是重要的电子部件,是电子元器件的支撑体,是电子元器件电气相互连接的载体。2023年中国PCB市场规模达3632.57亿元,较上年减少3.80%。2025年中国PCB市场将回暖,市场规模将达到4333.21亿元。
中国PCB重点企业主要包括沪电股份、景旺电子、东山精密、鹏鼎控股、深南电路等.
三、智能终端产业链中游分析
1.智能终端市场规模
近年来,中国智能终端市场规模持续增长,但受到宏观经济和需求下行等因素的影响,增速有所放缓。2024年中国智能终端市场规模达到16.69万亿元,近五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7.16%。2025年中国智能终端市场规模将达到17.53万亿元。
2.智能终端市场结构
从细分市场占比情况来看, 2023年我国智能终端市场主要由通信设备制造、计算机制造、智能车载设备、智能家电、无人机等构成,分别占比28.86%、18.71%、5.66%、4.42%和0.76%。
3.智能手机市场
在国家消费补贴及相关政策的推动下,中国手机市场需求增加。2024年全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约2.86亿部,同比增长3.6%,时隔两年触底反弹。2025年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将达到2.91亿部。
从厂商来看,vivo、华为、苹果、荣耀、OPPO为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前五名,市场份额分别占比17.2%、16.6%、15.6%、14.9%、14.8%,其中vivo和华为市场份额较分别上年增长10.3%和50.1%,其余厂商市场份额均下降。
4.AIPC市场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普及,全球AIPC出货量将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2024年全球AIPC出货量将达到0.48亿台,占个人电脑总出货量的18%。到2025年,全球AIPC出货量将超过1亿台,占PC总出货量的40%。到2028年,全球AIPC出货量将达到2.05亿台,2024年至2028年期间的复合年增长率将达到44%。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众多PC厂商纷纷布局AIPC市场,推出了多款集成AI技术的PC产品,联想、华为、荣耀、宏基、华硕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均展开了激烈竞争。
5.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
(1)腕戴设备
2024年全球腕戴设备市场出货1.9亿台,同比下滑1.4%。中国市场仍逆势增长,出货量为6116万台,同比增长19.3%,是全球最大腕戴设备市场。2025年中国腕戴设备市场出货量将达到6728万台。
从竞争格局来看,头部厂商中,华为持续引领行业增长,在中国市场已连续五年稳居出货量第一,出货量同比增长率34.6%,为全球第一。小米、步步高、苹果、荣耀紧随其后,分别占比22.6%、15.7%、7.6%、2.2%
(2)AI眼镜
技术迭代升级驱动行业发展,智能眼镜行业空间广阔。2020-2021年全球智能眼镜市场规模持续增长,从28.96亿美元增至50.31亿美元。2021-2023年全球智能眼镜市场规模增长承压,市场规模降至36亿美元左右。2025年全球智能眼镜市场规模将达到48亿美元。
近两年随着技术迭代升级,多家企业AI眼镜产品相继发布,包括Rokid、Snap、Meta、百度、Looktech、雷鸟创新、闪电科技、XREAL等。同时,三星、OPPO、vivo、华为、腾讯、字节跳动等科技巨头也在积极布局AI眼镜项目。
6.智能家电市场
智能家电作为现代科技的结晶,正以其独特的魅力重塑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引领家居生活进入全新的智能时代。随着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家电行业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2023年中国智能家电市场规模约为6646亿元,同比增长10.45%。2025年中国智能家电市场规模将达到7886亿元。
中国智能家电行业已形成“传统巨头+互联网企业+垂直创新者”的三足鼎立格局,竞争焦点从硬件性能转向生态整合与用户体验。短期来看,价格战与高端化并行,长期则依赖技术自主性(芯片、OS)、场景创新与全球化布局。具备全产业链控制力(如美的)、生态开放能力(如华为),政策引导与消费者需求升级将持续驱动行业向绿色化、服务化纵深发展。
四、智能终端产业链下游分析
1.智能手机销售渠道占比
近年来,直播带货的快速发展以及短视频平台切入电商赛道,推动中国消费者的消费习惯继续向线上迁移。IDC数据显示,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线上渠道份额由2021年的32%上升到2022年的35%。其中,以京东为代表的电商渠道,近年来发展迅速,尤其是在用户服务需求不断升级、品牌面临洗牌重开的大背景下,即时零售的崛起、全渠道的融合成为行业新的增长突破点。
2.智能家电销售渠道占比
随着网络消费逐渐成为主流的消费方式,我国居民消费习惯发生转变,智能家电线上销售占比不断提升,2022年达57.8%。2022年线下销售下降至的42.2%。随着互联网电商的不断发展,未来我国智能家电线上销售占比将持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