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电子是指飞机上所有电子系统的总和,是保证飞机完成预定任务并达到各项规定性能所需的各种电子设备的总称。它是飞行器的大脑和神经,负责协调和管理飞机的各种电子功能。
一、产业链
产业链上游为原材料与核心器件,原材料包括铝合金、钛合金、碳纤维、玻璃纤维等。核心零部件与元器件包括MLCC、FPGA、GPU、CPU、连接器、传感器、电源模块、北斗芯片、卫星通信、量子雷达组件等;中游为航空电子,可分为通用电子系统和任务电子系统,通用电子系统包括通信系统、导航系统、飞行控制系統、显示控制系统,任务电子系统包括探测识别系統、任务处理系统;下游应用于军用航空、民用航空、无人机、eVTOL等领域。
航空电子产业链以上游材料轻量化与核心器件自主化为基础(如碳纤维复合、国产北斗芯片替代GPS),中游系统集成化(通信-导航-任务处理一体化)为核心竞争力,下游覆盖军用高精尖装备(量子雷达)、民用大飞机及新兴低空经济(eVTOL)。产业链升级依赖材料创新(耐高温电磁兼容)、器件突破(高算力GPU/FPGA国产化)及系统智能化(AI任务处理),未来军民融合(技术双向转化)与低空经济政策红利将推动全链条协同发展,助力中国航空电子产业跻身全球第一梯队。
二、上游分析
1.铝合金
(1)产量
我国是铝合金生产大国,近年来我国铝合金产量稳步增长。2024年中国铝合金产量达1614.1万吨,同比增长9.6%。2025年中国铝合金产量将增至1772万吨。
(2)重点企业分析
中国铝合金行业涌现出了一批重点企业,它们在行业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主要包括忠旺集团、AAG亚铝、兴发铝材、凤铝铝业、坚美铝材等。具体如图所示:
2.碳纤维
(1)产能情况
碳纤维是21世纪的“新材料之王”,近年来我国碳纤维行业产能快速扩张。截至2024年底,国内碳纤维年产能达135500吨,新增产能15300吨,产能增速为12.73%。2025年中国碳纤维产能将达到150800吨。
(2)重点企业分析
碳纤维重点企业近年来在国产替代与技术创新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大丝束(48K以上)碳纤维量产技术实现自主可控,12K/24K规格产品良率突破95%。龙头企业通过千吨级生产线建设,产能规模进入全球前三,产品覆盖风电叶片、航空航天、新能源装备等高端领域,其中风电领域碳纤维用量占比超50%。
3.GPU
(1)市场规模
作为通用型人工智能芯片,GPU在并行计算能力方面表现出色,特别适用于需要大量并行计算任务的场景,如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等。近年来,国内GPU市场正处于快速增长阶段。2023年中国GPU市场规模为807亿元,较上年增长32.78%,2024年约为1073亿元。2025年中国GPU市场规模将增至1200亿元。
(2)布局情况
中国GPU重点企业发展迅速,凭借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在高性能计算、人工智能、军事等领域取得显著成果,逐步打破国外品牌的市场垄断。重点企业主要包括景嘉微、凌久电子、芯源微、燧原科技、航锦科技、天数智芯、登临科技、华为海思等。具体如图所示:
4.CPU
(1)市场规模
CPU的主要应用领域包括桌面和服务器,每台桌面通常只有一颗CPU,而每台服务器的CPU数量不定。2023年中国CPU行业市场规模约为2160.32亿元,同比增长7.8%,2024年约为2300亿元。2025年市场规模将增长至2484亿元。
(2)重点企业分析
CPU芯片行业目前呈现出多元化竞争格局。Intel和AMD作为两大巨头,在个人计算机和服务器市场上形成了激烈的竞争态势。同时,国产CPU制造商如龙芯、兆芯和海光等也在积极布局市场,取得了显著进展,逐渐打破了国外厂商在高端市场的垄断地位。
5.传感器
(1)市场规模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市场之一,智能传感器的市场规模也在不断扩大。2023年中国智能传感器市场规模为1336.2亿元,2024年约为1470.5亿元。2025年中国智能传感器市场规模将超过1600亿元。
(2)重点企业分析
中国智能传感器行业在政策支持和技术进步的推动下快速发展,涌现出一批实力雄厚的智能传感器企业,如歌尔股份、汇顶科技、韦尔股份、华工科技等。这些企业在消费电子、汽车电子等领域具备较强的竞争力,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有一席之地,还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三、中游分析
1.全球市场规模
2023年全球航空电子市场规模为913.2亿美元,同比增长130.03%。2024年市场规模约为883.3亿美元。2025年全球航空电子系统市场规模将恢复增长至947亿美元。
2.中国市场规模
目前,中国航空电子市场规模呈现稳定增长趋势。2022年中国航空电子市场规模约为167.76亿元,2024年达到215.4亿元。2025年中国航空电子市场规模将增长至239.22亿元。
3.市场结构
目前,中国航空电子行业细分市场占比最高的是光电系统,市场占比为15.77%;其次是飞行控制系统,市场占比为13.77%;第三是通信系统,市场占比为13.01%。其次分别为雷达电子设备、显示系统、导航系统、防撞系统、电子预警系统,占比分别为12.74%、12.65%、11.70%、9.22%、5.99%。
4.企业竞争力分析
航空电子行业呈现智能化升级加速、军民融合深化、国产替代攻坚三大趋势。技术端AI航电处理器、量子雷达、抗辐射芯片等前沿领域突破显著,但28nm以下制程芯片仍依赖外部代工。市场侧民用航电需求增速超军工,C919量产与低空经济政策推动2025年市场规模突破4000亿元。产业链短板集中于高精度惯性导航、适航认证体系及高端测试设备,政策引导下产学研协同攻关加速。
5.重点企业分析
目前,中国航空电子相关A股上市企业主要分布在江苏省,共9家。四川省共8家,排名第二。北京市和广东省均为7家,并列第三。
四、下游分析
1.通用航空
近年来,我国通用航空市场保持增长势头,在册通用航空器总量、飞行小时数、企业数量均创新高。截至2023年底,全国在册通用航空航空器总量为5016架,与2022年底相比净增168架。2025年中国在册通用航空航空器总量将达到5455架。
2.无人机
近年来,我国无人机民用化进程加快,民用无人机产业快速发展。2023年中国民用无人机市场规模达1174.3亿元,同比增长32%,2024年市场规模约为1409.2亿元。2025年中国民用无人机市场规模将达到1691.0亿元。
3.eVTOL
近年来,飞行汽车广阔的发展前景吸引了众多航空航天企业、汽车企业、科技公司入局。2023年全球eVTOL市场规模达到125.3亿美元,较上年增长12.38%,2024年约为140.8亿美元。2025年市场规模将增至158.2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