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光临中国的行业报告门户弘博报告!
分享到:
2025年甘肃药材资源分析
2025-04-07 来源: 文字:[    ]

甘肃省地处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交汇地带,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复杂多样的地形地貌蕴藏着丰富的中药资源,汉、藏、蒙、羌等多民族聚居的历史,形成了独具民族特色的中药材产业。高寒、阴湿、干旱、强紫外线等严酷的生态环境,造就了甘肃药材的优良品质和独特疗效。

一、甘肃药材资源情况

甘肃省具有“千年药乡”和“天然药库”之美称,是全国最大的道地中药材生产基地,全省现有中药材资源3626种,大宗道地药材30余种。中药材品质优良,道地性享誉全国。甘肃获国家地理标志(原产地保护)认证药材23种,有机产品认证药材6种。道地药材标准化示范基地(区)13个,中药材GAP基地34个。

二、甘肃药材品牌资源情况

当归、党参、黄芪、大黄、甘草、柴胡、板蓝根、黄芩、款冬花、枸杞作为甘肃道地中药材代表,被誉为“十大陇药”。其中,当归、黄芪、党参、大黄、甘草在全国的占有量和品质均名列前茅,是最为出名的道地药材,被誉为甘肃中药材的“五朵金花”。

甘肃实施陇药大品种大品牌培育计划,13个中医药商标品牌获得“中国驰名商标”保护,分别为佛慈(兰州新区)、陇神(兰州)、普安康(武威)、顺和(定西)、岷县当归(定西)、陇西黄芪(定西)、扶正(定西)、渭源白条党参(定西)、独一味(陇南)、兰州百合(兰州)、奇正(兰州)、天之水(天水)。

三、甘肃中药材种植情况

甘肃是中药材大省,是全国重要的药源基地和中药原料生产供应保障基地,是全国四大中药材主产区之一。2024年,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532万亩、产量160万吨,面积和产量均位居全国前列。

到2025年,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稳定在550万亩左右、标准化种植率达到70%、产量170万吨,中药材种子种苗繁供水平、绿色标准化生产水平明显提高,中药材品质显著提升,中药材农业产值达400亿元左右,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供给有力的中药材生产格局。

四、甘肃中药材品质保障情况

近年来,甘肃建立了特色优质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评价体系、生产加工过程技术标准使用规范体系、农产品营养品质特质评价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评价可追溯体系。2024年追溯品种达到17个,注册监管单位135个、被监管单位498个,生成道地中药材追溯码874个,有效地提高了道地中药材的质量安全和品质保障。

五、甘肃药材全国地位

甘肃享有“千年药乡”“天然药库”之美誉,是全国重要的药源基地和中药原料生产供应保障基地。甘肃中药材人工种植面积和产量均位居全国第一,中药材年交易量位居全国前列。甘肃中药材出口量约占全国的75%。全国363个重点品种中甘肃拥有276种,7个中药材区域品牌、50个企业商标品牌入选“甘味”农产品品牌目录。“陇西黄芪”“岷县当归”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六、甘肃药材分布

甘肃药材主要分布在中部陇东南道地药材区、青藏高原藏药区、河西走廊特色药材区。民乐县被誉为“中国板蓝根之乡”,渭源县被誉为“中国党参之乡”,陇西县被誉为“中国黄芪之乡”,岷县被誉为“中国当归之乡”,礼县被誉为“中国大黄之乡”,西和县被誉为“中国半夏之乡”。

立足丰富的中药材资源,甘肃抢抓国家重大政策机遇,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竞争力,积极打造中医药千亿级产业集群,协调推进中医药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加速中医药大省向中医药强省转变。

文字:[    ] [打印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