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机器人是集机械、电子、计算机、人工智能、控制理论等多学科技术于一体的复杂系统,其核心价值在于通过自主移动能力,将自动化延伸到更广阔的空间,极大地提升了效率、安全性,并拓展了在人类生活和工作环境中的应用范围。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移动机器人正在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一、移动机器人的定义
移动机器人是自动执行工作的机器装置,具备环境感知、动态决策与规划、行为控制与执行等多功能,是一种集传感器技术、信息处理、电子工程、计算机工程、自动化控制工程以及人工智能等多学科研究成果于一体的综合系统。移动机器人可根据不同分类标准划分为多种类型,以下从应用场景、移动方式、导航技术、负载能力等维度进行分类:
二、移动机器人行业发展政策
为推动移动机器人产业发展,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发布了《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关于支持建设新一代人工智能示范应用场景的通知》《“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从技术研发、应用场景拓展等多方面给予支持。
三、移动机器人行业发展现状
1.工业应用移动机器人市场规模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中国工业应用移动机器人市场规模持续增长。2024年中国工业应用移动机器人(AGV/AMR)销售规模为221亿,同比增长4.25%。2025年中国工业应用移动机器人(AGV/AMR)销售规模将达到243亿元。
2.工业应用移动机器人市场销量
移动机器人正从“设备自动化”向“系统智能化”跃迁,成为工业4.0的核心基础设施,中国工业应用移动机器人市场销量持续攀升。2024年中国工业应用移动机器人(AGV/AMR)销售数量为13.9万台,同比增长11.2%。2025年中国工业应用移动机器人(AGV/AMR)销售数量将达到15.5万台。
3.商用服务移动机器人市场规模
商用服务移动机器人是移动机器人的另一重要分支,主要包括配送与清洁机器人等。近年来中国智能扫地及地面清洁机器人的市场需求持续增长,市场规模不断扩大。2024年中国智能扫地及地面清洁机器人市场规模达到217亿元,较上年增长21.9%。2025年中国智能扫地及地面清洁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268亿元。
4.移动机器人相关企业注册量
中国移动机器人相关企业注册量总体呈现波动增长态势。截至2025年7月,中国移动机器人相关企业注册总量达8.59万家。从企业历年注册情况来看,2020-2023年中国移动机器人相关企业注册数量逐年攀升,从0.56万家增长至1.36万家。2024年,企业注册量略有下降,达1.35万家左右。
5.移动机器人最具发展潜力企业
(1)AGV机器人
AGV即自动导引运输车,是一种装备电磁或光学等自动导引装置,沿预设路径行驶,具备安全保护及移载功能的轮式移动机器人。AGV机器人正从单一搬运工具进化为智能制造生态系统的基础单元。未来随着复合机器人(AMR+机械臂)占比升至35%,AGV将深度融入工业软件、数字孪生等领域,形成“硬件+软件+服务”的一体化解决方案。以下是基于行业影响力、技术储备、创新潜力及市场表现综合评估的中国AGV机器人行业最具发展潜力企业表格,涵盖工业物流、仓储及新兴应用领域:
(2)AMR机器人
AMR(自主移动机器人)是一类具备高度自主导航和决策能力的机器人,能够在复杂环境中实时感知、规划路径并执行任务,无需依赖预设的固定路径或外部引导。AMR凭借其自主导航、智能决策和跨场景适应性,正从“工具型设备”进化为“智能协作系统”。在人口红利消退与产业升级的双重驱动下,AMR将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引擎。以下是基于技术创新、场景落地能力、资本热度及全球化布局综合评估的中国AMR行业最具发展潜力企业表格,涵盖工业物流、仓储、半导体等高增长领域:
四、移动机器人行业重点企业
1.海康机器人
海康机器人成立于2016年,最初是海康威视的机器视觉业务中心,后逐步独立运营。海康机器人是面向全球的机器视觉、移动机器人产品及解决方案提供商,业务聚焦于工业物联网、智慧物流和智能制造,构建开放合作生态,为工业和物流领域用户提供服务,以创新技术持续推动智能化,引领智能制造进程。2025年第一季度,海康威视实现营业收入185.32亿元,同比增长4.0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0.39亿元,同比增长6.41%。2024年,公司机器人业务收入59.29亿元,占比6.41%。
2.机器人
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是一家以机器人技术和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为核心的高科技上市公司。新松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机器人、移动机器人、特种机器人三大类核心产品,以及焊接自动化、装配自动化、物流自动化三大应用技术方向。新松的叉式移动机器人等产品在工厂智能化升级中发挥重要作用,基于自研高精度激光导航与路径规划技术,可在动态环境中实时定位并规划最优路径,大幅提高物流运行效率。
2025年一季度,公司营业总收入为6.88亿元,同比下降6.14%,归母净利润亏损5026.64万元,同比下降24.51%。2024年,公司自动化装配与检测生产线及系统集成收入12.84亿,占比31.03%,工业机器人收入12.03亿,占比29.06%,物流与仓储自动化成套装备收入7.863亿,占比19.00%。
3.极智嘉
极智嘉(Geek+)是中国移动机器人行业的领军企业。极智嘉提供一系列AMR解决方案,包括Geek+货架到人拣选解决方案、Geek+货箱到人拣选解决方案、Geek+托盘到人拣选解决方案、智能分拣解决方案、智能搬运解决方案等。其多型号拣选机器人最大载重量可达1200kg,有效节省人工劳动力。2022-2024年,公司分别实现总收入14.52亿元、21.43亿元、24.09亿元,净亏损分别为15.67亿元、11.27亿元和8.32亿元。2024年,公司AMR解决方案收入24.02亿元,占比99.7%。
4.快仓
快仓成立于2014年,是移动机器人集群和智能操作系统为核心的解决方案服务商。公司业务包含硬件产品和软件产品两种,硬件产品包含:潜伏式、料箱式、叉车式、AMR+等4大系列数十款移动机器人产品;软件产品包含:智能操作系统,解决了大规模机器人集群调度、多类型机器人协同、机器人与其它智能设备协同、跨场景运行等问题。
5.斯坦德机器人
斯坦德机器人是中国工业智能移动机器人领域的领军企业,成立于2016年,致力于为全球工业提供标准化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其核心产品包括标准型机器人、功能机器人及具身机器人,并拥有自主研发的全栈技术平台和智能协同系统RoboVerse,已服务全球超400家客户,涵盖小米汽车、富士康、OPPO等知名企业,在3C、汽车、半导体等行业占据领先地位。
五、移动机器人行业发展前景
1.政策支持行业发展
国家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移动机器人行业发展。如《“十四五” 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提到 “重点研制AGV、无人叉车、分拣、包装等物流机器人”,为移动机器人的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政策保障,有助于引导资源投入,促进产业发展。
2.技术进步推动行业发展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如深度学习和强化学习,使移动机器人能够更精确地感知环境、进行路径规划和决策-making。同时,传感器技术的进步,如激光雷达、视觉传感器等,让移动机器人对周围环境的感知更加精准,定位更准确。此外,5G等通信技术的发展,为移动机器人提供了更快的数据传输速度和更低的延迟,使其能更好地实现远程控制和多机器人协同作业。
3.市场需求快速增长
随着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劳动力成本升高,企业对自动化生产和物流搬运的需求日益增长,移动机器人能够替代人工完成重复性、危险性工作,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因此在工业制造、仓储物流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同时,制造业从大批量生产走向批量定制化生产,需要更柔性的生产方式,移动机器人可以灵活地适应不同生产任务和场景,满足了企业对柔性生产的需求。
4.应用场景不断拓展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移动机器人的应用场景不断拓展。除了工业制造和仓储物流领域,在医疗、服务、农业、军事等领域也出现了大量需求。例如在医疗领域可用于药品配送、病人护理;在服务领域可用于酒店送餐、家庭清洁等,这推动了移动机器人技术的不断创新和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