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光临中国的行业报告门户弘博报告!
分享到:
食品行业“傍名牌”——山寨食品无处不在
2012-01-16 来源: 文字:[    ]

    纵观当前的食品市场,就会发现山寨食品无处不在:康帅傅方便面、云碧饮料、奥利粤饼干、旺子牛奶、野白兔奶糖……一个不小心,就会上了山寨食品的当。现在像这样的山寨品牌实在不在少数,“傍名牌”现象也是层出不穷。仔细观察这些山寨食品,虽然从包装上看与正版商品十分相似,让人不容易辨认,但价格却能便宜一半左右。他们的共同特征就是模仿消费者耳熟能详的名牌。  
  山寨食品不仅瞄准了国内食品,连国外食品也在劫难逃。拉菲集团CEO沙林表示他在中国没有看到一瓶假的大拉菲、小拉菲,反而发现了大量仿冒的、“山寨”拉菲。面临类似尴尬境地的还有法国卡斯特兄弟等国外葡萄酒。  
  是什么原因让某些食品企业如此“创新”,又是什么原因让山寨食品在市面上横行呢?  
  对于小的食品企业,“傍名牌”是新品推广的一种捷径,不仅节约了品牌宣传的前期成本,更能让这些企业搭上便车,借助名牌的优势进入快速收割期。同时少数消费者追求虚荣,贪图便宜。一些消费者鉴别品牌能力较差,容易选购“傍名牌”产品。少数人有盲目追求名牌的虚荣心,又贪图便宜,因而知假买假,助长了“傍名牌”现象。  
  而我国的个别地方存在地方保护主义。有的地方政府害怕打击“傍名牌”影响地方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对本地企业“傍名牌”现象往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知名企业也缺乏维权意识,有意无意纵容了“傍名牌”现象。  
  食品行业是一个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食品中的山寨产品,傍得好不出什么质量问题,伤害的是知名品牌的利益和知名企业的积极性;傍得不好的再牵扯出质量或其他安全问题来,伤害的不仅是知名品牌的公信力、消费者的消费信心,更是整个食品行业乃至国家的形象。  
  要消除食品行业中的“李逵遇李鬼”现象,消除这些“傍名牌”的山寨食品,不光是知名企业要加强自身维权意识,政府还需要强化监管责任,有关部门应加强对企业商标工作的指导,加强对侵权行为的惩处,加大行政执法联合打假的力度,产品质量差、消费者口碑不好的企业应予以取缔。这样才能保证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保障消费者的合法利益不被侵害。

 

文字:[    ] [打印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