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光临中国的行业报告门户弘博报告!
分享到:
2025年中国医疗器械产业链研究分析
2025-07-07 来源: 文字:[    ]

医疗器械行业涉及医药、机械、电子、塑料等多个行业,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知识密集、资金密集的高技术产业。随着国内居民医疗支付能力提高,医疗行业技术不断升级,我国政府对该行业给予了大力支持。

一、产业链

医疗器械产业链上游为材料及系统,包括原材料、电子器件、生物原料、软件系统、包装材料等;中游为医疗器械,可分为高值医用耗材、低值医用耗材、医疗设备及体外诊断;下游应用于医疗机构、家庭用户、体检中心。

医疗器械产业链以上游生物材料(钛合金抗拉≥800MPa)与核心部件(微控芯片功耗<1μA)为基础,中游形成高壁垒产品矩阵——高值耗材(药物支架载药精度±10μg/cm²)、影像设备(1.5TMRI分辨率0.5mm)、超敏诊断(化学发光灵敏度0.01IU/ml)构筑技术护城河;下游覆盖医疗机构(三级医院高端设备进口依赖度>70%)、家庭(血糖仪误差±10%)及体检中心(早筛特异性>95%)三级场景。未来发展聚焦智能化升级(AI辅助诊断阳性预测值>99%)、微创器械国产替代(内窥镜CMOS尺寸<1/1.8英寸)、居家监测精准化(动态ECG房颤检出率>95%),亟需突破生物材料长效性(植入物涂层活性维持>5年)、超导磁体自主化(7T MRI液氦零挥发)等核心技术,并加速完善法规体系(创新器械审批<60天)以适应产业升级需求。

二、上游分析

1.钢材

(1)产量

随着工业生产稳步回升,国内制造业用钢需求上升,我国钢材产量呈现平稳增长的趋势。2024年中国钢材累计产量达139967.4万吨,较上年增长1.1%。2025年中国钢材产量将达到140552.4万吨。

(2)重点企业分析

中国钢材企业众多,规模不一。在国企央企中,宝武集团、河钢集团、鞍钢集团、首钢集团等大型钢铁企业占据了主导地位。而在民企中,沙钢集团、建龙集团、敬业集团等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2.橡胶

(1)营业收入

橡胶是指具有可逆形变的高弹性聚合物材料,在室温下富有弹性,在很小的外力作用下能产生较大形变,除去外力后能恢复原状。2025年1-4月,全国规模以上橡胶和塑料制品业营业收入9766.8亿元,同比增长6.0%。

(2)重点企业分析

目前中国橡胶行业相关重点企业主要包括海南橡胶、中化国际、中国石化、中国石油、锦湖石化。

3.PCB

(1)市场规模

从国内来看, 2023年中国PCB市场规模达3632.57亿元,较上年减少3.80%,2024年约为4121.1亿元。2025年中国PCB市场将回暖,市场规模将达到4333.21亿元。

(2)重点企业分析

在工业领域,PCB(印刷电路板)作为电子设备中不可或缺的关键部件,为各种电子元件提供电气连接和物理支撑,广泛应用于计算机、通信、汽车、航空航天等众多行业,随着工业现代化进程的加速以及电子设备的日益普及,对PCB的需求持续攀升,这促使了众多PCB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它们不断创新技术、提升产能,以满足市场对高质量、高性能PCB的多样化需求。

4.传感器

(1)市场规模

智能传感器是具有信息采集、信息处理、信息交换、信息存储功能的多元件集成电路。2023年中国传感器市场规模约为3324.9亿元,2024年市场规模约为3630亿元。2024年中国传感器市场规模将达到3802亿元。

(2)重点企业分析

在我国传感器企业中,大立科技是少数能够独立研发、生产红外热成像相关核心芯片,机芯组件到整机系统全产业链完整的高新技术企业,旗下传感器业务占比高达90%以上,主要生产红外温度成像传感器;华工科技是全球有影响力的传感器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传感器产品主要应用于智慧出行、智慧家庭、智慧医疗、智慧城市等领域,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三、中游分析

1.市场规模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以及人类健康意识的提升,医疗器械行业的市场规模持续扩大。2022年中国医疗器械的市场规模为10503.4亿元,近五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6.88%,2024年约为13644.1亿元。2025年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将超过14000亿元。

2.AI医疗器械

中国AI医疗器械行业在政策支持、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的推动下,已取得显著进展。2023年中国AI医疗器械市场规模37.26亿元,随着技术进步、市场需求牵引、新兴市场主体不断涌现,2024年市场规模增至96.41亿元。2025年中国AI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将达242.3亿元。

3.创新医疗器械

近年来,我国加快推动医疗器械产业创新发展,国内获得批准上市的创新医疗器械数量持续增长。2024年国家药监局共批准创新医疗器械65个。截至2024年底,国家药监局共批准315个创新医疗器械上市,覆盖手术机器人、心肺支持辅助系统、人工智能等领域。2025年1-4月,国内获批上市的创新医疗器械数量已达34个。

4.企业注册量

医疗器械行业不断吸引企业进入源于人口老龄化与增长带来的需求、技术创新与智能化升级、政策支持与医保推动、健康意识提升与医疗服务需求增长、资本投入及产业升级与出口市场拓展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目前国内医疗器械相关企业数量达到497.06万家。2024年企业注册量达到86万家。2025年企业数量将在88万家左右。

5.投融资情况

IT桔子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医疗器械投融资市场一直维持着较高的热度。2025年上半年已披露投资事件共314起,已披露融资金额约为296.19亿元。

6.企业潜力排行

医疗器械行业整体受益于政策支持国产替代(设备更新专项债落地)、技术融合AI/机器人及全球化拓展加速,高端影像、精准介入与家用设备成为核心增长极;但面临集采降价压力、高端传感器进口依赖及出海合规风险等挑战,未来三年创新需聚焦“诊疗一体化”生态构建、基层市场普惠化及再生材料/脑机接口等颠覆性技术转化。

7.重点企业分析

目前,中国医疗器械相关A股上市企业数量超过100家。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前五十企业主要分布在广东省,共12家。山东省和上海市均为7家,并列第二。

四、下游分析

截至2024年末,全国共有医疗卫生机构109.2万个,其中医院3.9万个,在医院中有公立医院1.2万个,民营医院2.7万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04.0万个,其中乡镇卫生院3.3万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3.7万个,门诊部(所)39.8万个,村卫生室57.1万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9217个(不含卫生监督所、中心),其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429个。

 

 

文字:[    ] [打印本页] [返回顶部]